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总计:6 大题,37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

)1.受试者每分摄氧量为 250mL/min ,若动静脉氧差为 0.5mL/100mL ,其每分输出量是: A . 3L/minB . 4L/minC. 5L/minD . 8L/min 2.在一定强度的周期性运动中,经过哪一状态后机体便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状态:A .赛前状态B.假稳定状态C.进入工作状态D.疲劳状态3.肌肉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受刺激的感受器是:A.腱器官B.肌梭感受器C.触觉感受器D .压觉感受器4.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增高,其主要原因是:A .心脏泵血功能增强B.慢肌纤维的百分比含量增高C.血液运氧能力增强D.肝脏对乳酸的清除能力增强5.正常人每日由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总量为:A . 1~2LB.2~3LC.3~4LD.6~8L 6.血管内外均可以使衰老的红细胞得到破坏,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A.肾和肝B.脾和肝C.胸腺和骨髓D.肺和淋巴7.脊髓小脑的功能是调节正在进行过程中的运动,协助大脑皮质对何种运动进行适时的控制:A .状态反射B.翻正反射C.随意性运动D.节律性运动8.女子第一次来月经称为初潮,通常年龄是:A . 8~ 10 岁B.11~ 12 岁C.12~ 14 岁D.14~16岁9.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血中主要增高的激素是:A .氢化可的松与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醇D.雄激素10.运动时与脂肪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A .儿茶酚胺分泌增加B.性激素分泌减少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生长素分泌增加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

)11.高原环境可使运动员血液中(后机体供氧能力得以提高。

后恢复过程也())和()增多,使其在高原训练回到平原12.安静时人体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运动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则是()13.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最主要特征是有一个(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期,此期历时约100~150ms ,这是心肌14.剧烈运动时,机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心率随年龄增长而来估算最高心率。

15.憋气时,胸内压呈()导致静脉回流(),故通常用()),心输出量下降。

16.儿童少年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神经元的物质代谢旺盛、合成速度快,所以疲劳17.运动生理学通常将机体依靠肌肉收缩()或(力,称为肌肉力量。

18.运动时动脉血和组织细胞间氧分压差和二氧化碳分压差(放数量()。

19.生命基本特征包括()、()和(20.能源物质中糖、()和()都可参与有氧氧化三、名词解释(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 分21.交互抑制22.整理活动23.自由基24.肺活量25.氧通气当量四、简答题(该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

)26.简述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自我监控的目的和意义。

27.试比较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区别?)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肌肉中毛细血管开)三个基本活动。

)28.简述肥胖形成的生物学机制29.简述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及其功能。

30.简述呼吸型式及其在运动中的应用五、论述题(该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

)31.详述运动时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

32.为什么说运动技能是一种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33.试述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性及规律,并阐述各阶段形成的生理原因、动作表现及采取的教学方34.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有哪些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什么?35.试述激素对急性负荷的应答以及对长期运动的适应特征。

六、案例分析题(该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 分。

)36.某市环保局透露的数据显示,在夏季机动车尾气污染占到整个空气污染的22%,这一比例在所有污染物中排名第二,仅次于25%的扬尘污染,比挥发性污染高出两个百分点。

为迎接全运会召开,该市出台应对极端天气预案:全运会期间重污染一旦来袭,政府将按照预案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届时,三环以内所有运输残土、沙石和水泥等物料的车辆,都将被禁止驶入。

70%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机动车辆,也将停止使用。

此外,还采取了重污染企业限产、实施交通管制、二环内所有施工工地停工等措施,用来保障空气质量。

依据上述案例说明该市全运会期间应对大气环境污染预案的意义。

37.某教师在投掷标枪的教学课中,费了较多时间和精力给学生讲述了投掷标枪中“引枪”的动作要领和技术特点,并再三强调其对投掷技术的完成和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性,随后又进行了几次动作示范,获得了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效果良好。

此时有一位同学突然问到:“老师,投掷标枪为什么不直接向前投,而要做一个引枪动作呢?”老师深思片刻但确没有做出明确的答复,就让学生开始练习了。

请你从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角度来帮助这位老师分析一下“引枪”这一技术动作的可能生理机制是什么。

运动生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总计:6 大题,37 小题,共100 分一、单选题1. C2. C3. B4. A5. D6. B7. C8. C9. C10. C二、填空题11.空 1 .红细胞数量空 2 .血红蛋白12.空 1 .肝脏空 2 .骨骼肌13.空 1 .平台空 2 .长14.空 1 .迂回通路空 2 .物质15.空 1 .正压空 2 .困难16.空 1 .高空 2 .较快空 1.对抗 空 2.克服 18.空 1. 加大 空 2.增多 19.空 1.新陈代谢 空 2. 兴奋性 空 3.生殖 20.空 1. 脂肪 空 2.蛋白质 三、名词解释21.牵拉肌肉引起某些运动神经元的兴奋, 而另一拮抗肌的运动神经元抑制, 这一生理现象称为交互抑制。

22.整理活动是指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

23.自由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

24.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其值相当于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 三者之和。

25.每分通气量与每分摄氧量的比值(VE /VO2 ),称为氧通气当量。

四、简答题 26.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自我监控是很重要。

通过对运动过程中多项指标的采集与分析, 可以及时、 准确地收集运动中和运动后身体的反应,客观地评价身体状态、疲劳程度、 机体的恢复情况, 以监 控和调节运动量,对预防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有积极的作用。

27.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真稳定状态出现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

假稳定状态是出现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 ② 在真稳定 状态,当人体的生理惰性得到克服以后,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不再产生氧亏, 能量供应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很少产生乳酸。

而在假稳定状态, 当人体的生理惰性得到克服以后, 机体的摄氧量虽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 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 运动过程中不 断产生氧的亏欠,能量供应是以无氧代谢供能占优势,乳酸水平逐渐升高,血液 pH 下降; ③ 处 于真稳定状态的运动,运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而假稳定状态的运动,运动持续时间不可能持久。

28.肥胖形成的生物学机制主要有: ① 遗传因素。

目前认为遗传是肥胖的主要决定因素。

人类大多数肥胖属于多基因性肥胖, 其易感性决定于遗传因素, 有研究显示, 双亲都肥胖的家庭子女约有 80% 肥胖、单亲肥胖的家庭子女约有40% 肥胖; ② 生理因素。

这一因素可用中枢体重 “调定点 ”理论来解释,在中枢的下丘脑部位存在有体重 “调定点 ”,正常情况下,当体重增加高于 “调定点 ”时, 食物摄入量减定点”的情况下对机体能量平衡进行调节;③ 代谢因素。

人体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的分解代谢供能,而肥胖者更多地依赖糖的氧化供能,而不是脂肪。

因此,肥胖者脂类氧化能力降低与脂肪储存过多有密切的关系;④ 环境和行为因素。

不良的环境和行为因素作用于特定的遗传背景而易导致肥胖,由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儿童肥胖,约有80% 将会延续为成年人肥胖。

成年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每 10 年其基础代谢率分别降低 2% 和 3% ,如果食物摄入量没有随着减少、或体力活动量不足,则随着年龄的增大肥胖发生率也就会随之增加。

29.答: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① 支持作用;② 绝缘、屏障作用;③ 保护、修复与再生作用;④ 物质代谢营养作用;⑤ 免疫应答反应;⑥ 维持局部离子平衡作用;⑦ 对递质的调节;⑧ 合成神经活性物质。

30.答:呼吸有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两种形式。

以膈肌收缩为主所实现的呼吸称为腹式呼吸;以肋间外肌收缩为主所实现的呼吸称为胸式呼吸,正常成年人的呼吸这两种呼吸都参与,所以是一种混合式呼吸。

人体在不同的运动时,如能合理地应用呼吸形式,就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完成。

在完成需要胸廓固定而便于发力的动作时,如支撑悬垂、倒立,应以腹式呼吸为主;在完成需要腹肌紧张的动作时,如仰卧起坐、直角支撑,应以胸式呼吸为主。

五、论述题31.运动时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心率、搏出量、每分输出量增加。

机体运动时,心率加快是一个最为明显的变化,可从安静时的 75 次/分增加到 180 次/min ,甚至可达 200 次/min 以上。

运动时心率的增加与运动的强度之间呈线性正比关系,直到达到最大心率。

运动时,不仅心率大幅度增加,而且心肌的收缩力量明显增强,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可从安静时的 60~70ml 增加到110~130ml 。

高水平耐力运动员可从安静时的80~110 ml 增加到 160~200 ml 。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认为,在运动强度为最大强度的40%~60% 之间时,搏出量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超出此范围后,搏出量达到最大并处于平台期,并且在力竭前不再发生变化。

由于运动时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显著增加,心输出量可从安静时的 5 L/min 增加到 25~30 L/min ,运动员甚至可达 35~40 L/min ;② 血液的重新分配。

运动时,心输出量大幅度增加,但增加的量并不是按照安静时的比例在进行分配,而是通过体内调节机制,进行各器官血流量的重新分配。

心脏以及运动的骨骼肌血流量明显增加,最高可接近总血流量的90%;内脏器官、脑、肾等的血流量明显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在运动初期减少,随着肌肉产热的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③ 动脉血压的变化。

当人体进行全身性耐力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新分配,大量的骨骼肌血管平滑肌舒张,内脏血管平滑肌收缩,总的外周阻力变化不大甚至略有下降,因此,此时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会显著升高,甚至会略有下降。

32.由于多数运动技能都是由一连串复杂动作组合而成的,所以它是在大脑皮层主导下建立复杂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