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的选材
在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如何合理地选择材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机械零件的设计不单是结构设计,还应包括材料和工艺的设计,故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会正确选择和使用,并能初步分析机器及零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材料问题。
1、工程材料的强化方式:
固溶强化、加工硬化、细化组织强化、第二相强化、相变强化、复合强化。
2、工程材料的韧化途径:
细化晶粒、调整化学成分、形变热处理、低碳马氏体强韧化。
一、选材的基本原则
*满足机件的使用性能要求
*较好的加工工艺性
*较好的经济性
1、材料的使用性能应能满足使用要求
使用性能与选材材料的使用性能是选材时考虑的最主要根据——首先要准确地判断零件所要求的主要使用性能。
(1)从工作条件及失效形式的分析提出使用性能要求
①承受载荷的类型及大小——如承受持久作用的静载荷,对弹性或塑性变形的抗力是最主要的使用性能;承受交变载荷,则疲劳抗力是重要的使用性能。
②工作环境——温度、介质的性质等
③特殊要求的性能——电、热、磁、比重、外观等
失效分析为正确选材提供了重要依据,其目的是找出零件损坏的原因。
如失效分析证明零件损坏确系选材不当所致,则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来防止失效。
(2)从使用性能要求提出机械、物理、化学等性能要求使用性能要求→可测的实验室性能指标→初选
一般根据设计手册的数据选材,应注意:
﹡材料的性能与加工、处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材料的性能与加工处理时试样毛坯的尺寸有很大关系。
﹡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处理的工艺参数、性能都有一个允许的波动范围
只要零件的尺寸、处理条件与手册所给的相同,按手册性能选材是偏安全的
手册一般给出:σs 、σb 、δ、ψ、ak
目前工程上往往用硬度来作为零件的质量检验标准(简单、非破坏性、硬度与其他性能之间有大致固定的关系),此时还须对处理工艺(主要是热处理工艺)作出明确规定。
2、材料的工艺性应满足加工要求
材料的工艺性能,即加工成零件的难易程度,自然是选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在选材中,同使用性能比较,工艺性能处
于次要地位,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大量生产时,工艺性能则可能成为选材考虑的主要依据。
实际选材时,一般是从零件的工艺路线中提出对材料的工艺性能要求。
金属零件按其形状、性能要求,可有很多种不同的加工工艺路线。
钢铁零件的工艺路线大体可分为三类:
①性能要求不高的一般零件(一般用铸铁、碳钢制造)
毛坯→正火或退火→机械加工→零件
②性能要求较高的一般零件(合金钢、高强度铝合金)
毛坯→预先热处理(正火或退火)→粗加工→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固溶时效、化学处理等)→精加工
③要求较高的精密零件
毛坯→预先热处理(正火或退火)→粗加工→热处理(淬火回火、固溶时效、化学处理等)→半精加工→稳定化处理→精加工→稳定化处理→零件
高耐磨性者还须进行氮化处理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有:
铸造性能、锻压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热处理性能等。
如果设计的是铸件,最好选择共晶合金;设计锻件、冲压件,最好选择固溶体的合金;设计焊接件,则不应选用铸铁、铜合金、
铝合金,应选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绝大部分机械零件都要经过切削加工,一般将钢铁材料的硬度控制在160~230HBS 。
制造高强度及大截面、形状复杂的零件,须选用合金钢。
3、材料的价格和总成本应经济、低廉
经济性是选材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选材的经济性不单指选用的材料本身的价格应便宜,更重要的是应使产品的总成本降至最低。
同时,所选材料应符合国家的资源状况和供应情况,其品种、规格应尽量少而集中。
零件的总成本包括:材料的价格、零件自重、零件寿命、零件加工费用、试验研究费、维修费用等
另外还应考虑可持续性(环保、资源等)
一般的说,在满足零件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选用碳钢、铸铁可降低成本。
现在用球墨铸铁代替锻钢制造曲轴、齿轮等重要零件,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节约了加工工时,延长了使用寿命。
由于低合金钢强度比碳钢高,工艺性能接近碳钢,故在有些情况下,选用低合金钢往往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二、选材的一般一般步骤及具体方法
1、零件材料选择的步骤
1)在分析零件的工作条件、形状尺寸与应力状态后,确定零件的技术条件。
2)通过分析或试验,结合同类零件失效分析结果,找出零件在实际使用中的主要和次要失效抗力指标,以此作为选材的依据。
3)根据力学计算,确定零件应具有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通过比较选择合适材料。
4)审核所选材料的生产经济性。
5)试验、投产。
2、零件选材的具体方法简介
新设计的关键零件通常应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按力学性能选材,具体方法有以下三种类别:
1)以综合力学性能为主进行选材;P257-258
2)以疲劳强度为主进行选材;P258
3)以磨损为主进行选材。
P258-260
典型零件的选材实例分析
一、工程材料应用概括
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是三类最重要的工程材料,各有特性,故各有其最合适的用途。
高分子材料——强度、刚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均较低,不耐高温。
目前还很少用于制造重要的机器结构零件。
但因其减振性、减摩性、耐蚀性好,比重很小,常制轻载传动齿轮、轴承、密封垫圈等。
陶瓷材料——性太脆,不能用于制造重要的受力构件。
但其化学稳定性、热硬性好,硬度高,常用于制造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如燃烧器、喷嘴等,及切削刀具、某些耐磨零件、石油化工容器等耐蚀件。
金属材料具有最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强度高、韧性好、疲劳抗力也高,可用来制造各种重要的机器零件和工程结构,钢铁目前仍是最重要的结构材料。
二、机床零件用材分析
其工作条件较好、受力较小,故大多数零件选材时,刚度是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机床大部分零件不必采用高级材料制造,而是采用碳钢和铸铁。
1、机床主轴
①轻载主轴(如普通车床主轴)——一般用45钢,经调质或正火,在要求耐磨部位采用高频表面淬火
②中载主轴(如铣床主轴)——一般用40Cr、45钢或球
墨铸铁,经调质处理,耐磨部位表面淬火强化。
③重载主轴(如组合机床主轴)——一般用20CrMnTi钢制造,经渗碳、淬火、回火处理
④高精度主轴(如精密镗床主轴)——一般用38CrMoAl钢制造,经调质处理后进行氮化处理及尺寸稳定化处理
2、机床齿轮
①轻载齿轮——45钢,正火或调质
②中载齿轮(主传动系统及进给系统中的齿轮)——45钢经正火或调质处理加高频表面淬火强化或40Cr钢经调质处理加高频表面淬火强化
③重载齿轮——20Cr或20CrMnTi ,经渗碳加淬火、低温回火
3、机床导轨
常用灰铸铁HT200或高磷耐磨铸铁等制造,可进行表面淬火处理,要进行长期的稳定尺寸的人工时效处理
三、汽车零件用材分析
工作条件比机床复杂得多:受力非常复杂,常受较大的冲击和过载;工作环境恶劣,要在变化很大的温度、湿度及尘土飞
扬的条件下工作。
采用低合金高强钢,可提高材料的比强度,从而减轻汽车自重,提高重量利用系数(载重量/自重),降低油耗和汽车成本。
汽车的结构大体分为四部分:
发动机部分(汽缸体、活塞、连杆、曲轴、进排气阀等)
底盘部分(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车架、轮胎、方向盘、制动片、气泵等)
车身部分(驾驶室、车厢等)
电气部分(起动、点火、照明、讯号等)
发动机零件用材:
缸体、缸盖、飞轮——HT200去应力退火;或用ZL104做缸体、缸盖,须淬火+时效处理
曲轴——QT600-02或锻钢,经表面淬火或氮化
活塞销——20、20Cr、20CrMnTi经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活塞——ZL108、ZL110经淬火+时效
气门弹簧——65Mn、50CrVA经淬火+中温回火
北京牌吉普车后桥圆锥齿轮——20CrMnTi 经渗碳、淬火、低温回火,渗碳层1.2~1.6mm ,齿面硬HRC58~62,心部硬度HRC33~48
工艺路线:
下料→锻造→正火→切削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磨
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