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玛雅人的五大预言:1:玛雅文明的终结。
也就是他们自己的末日,自己预测到了,但却改变不了。
(已实现)2:汽车,飞机,火箭的出现时期。
(已实现)3:大魔头(希特勒)的出生和死亡时期。
(已实现)4:毁灭性战争的爆发时期(一战和二战)(已实现)5: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22日的黎明将不会到来。
二、玛雅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人进入了定点群居时期并从采集、渔猎进入到了农耕时期。
农业和定点群居孕育了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从此就开始了。
世界上的许多学者研究玛雅文化,对玛雅文明比较公认的历史分期是: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317年为玛雅文明发展的前古典时期,从公元317年到公元889年为古典时期,从公元889年到1697年为后古典时期。
也有人把它叫做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
前古典文明出现在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带。
这时,玛雅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在出现的城市广场上建立了许多大型的石碑,石碑上雕刻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形象。
因为在公元1-2世纪时出现了象形文字,所以石碑上就有了记述统治者历史的文字。
此外,城市里还出现了大型石料建筑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卫城)。
大型石铺广场和堤道反映了这时候的建筑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前古典时期的文明中心在中美洲的纳克贝和埃尔米拉多尔。
古典时期文明发展的中心在危地马拉一带的蒂卡尔、帕伦克、博南帕克和科潘等地。
这时的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上。
博南帕克壁画是世界有名的艺术宝库。
位于中美洲的玛雅古典文明中心,不知什么原因到9世纪时衰落了。
此后,玛雅文化北移到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在那里进入了后古典文明时期。
玛雅的后古典文明有奇钦·伊察、乌斯马尔和玛雅潘三大中心。
公元10世纪后,势力强盛的托尔特克人后裔,从墨西哥侵入尤卡坦半岛,影响了奇钦·伊察。
玛雅文化与托尔特克文化在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已经衰落的玛雅文化重新繁荣起来,玛雅历史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
后古典文明的文化特征是除了继承南部玛雅文明的文化遗产外主要是建立了许多比以前更大和更雄伟的神庙和大型金字塔。
天文和历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不过,公元900年以后,古典时期的玛雅文明却急遽衰落,许多大城市和祭祀中心人烟绝迹而任丛林植被蔓生。
这次衰退的原因至今未明。
后古典时期,尤卡坦半岛高地区内的奇琴伊察、乌斯马尔和玛雅潘等城市,在低地区大城人口减少之后,仍然持续繁荣了好几世纪。
到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
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
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
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
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已经衰落的的阿兹特克帝国,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小邦。
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
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三、宗教与血祭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
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
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
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
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现存的玛雅主要城市和主要祭祀中心均以各式各样的金字塔形神殿或宫殿为其特色。
这些神殿或宫殿以石灰岩块叠砌,并且装饰有华丽的叙事性、礼仪性和天文学的浮雕及铭文,确定了玛雅艺术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
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
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
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
四、玛雅的文字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著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
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
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著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
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名称。
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
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乾,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
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五、神秘发达的文明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
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
每天都记两历日月名称,每52年重复一周,其精确度超过同代希腊、罗马所用历法。
数学方面,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计数使用二十进位制。
玛雅文明的另一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一般刻在石建筑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写需经长期训练。
现已知字符约800余,但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
当时还用树皮纸和鹿皮写书,内容主要是历史、科学和仪典,至今尚无法释读。
玛雅人禁止金属作实际用途,他们认为金属和武器制造有关系,可能导致战争。
金属只允许用于农业、寺院建筑以及仪式上的祭器。
家庭用的刀,则以一种名叫黑曜石的火山岩代替。
“车轮”是技术的起源。
玛雅人会制造车轮,却不应用在实际生活上,研究者们为此感到大惑不解。
尤其玛雅人既不用车轮,也不借助家畜,更不用金属,那他们建造巨石建筑,真的只用人力吗?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型金字塔附近,并没有道路或水路可供运输,但有大型的平坦的广场,因此使人怀疑玛雅人是否曾受到外星人的协助建造金字塔?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
他们异常璀璨的文化也突然中断,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六、金字塔玛雅的金字塔可说是仅次于埃及金字塔的最出名的金字塔建筑了。
他们看起来不太一样,埃及金字塔是金黄色的,是一个四角锥形,经过几千年风吹雨打已经有点腐蚀了。
玛雅的金字塔比较矮一点,也是由巨石堆成,石头是灰白色的,整个金字塔也是灰白色的,他不完全是锥形的,顶端有一个祭神的神殿。
玛雅金字塔四周各有四座楼梯,每座楼梯有九十一阶,四座楼梯加上最上面一阶共三六五阶(91x4+1=365),刚刚好是一年的天数。
玛雅人非常重视天文学的数据,他的建筑里处处都是这些关于天体运行规律的数字。
除了阶梯数目外,金字塔四面各有五十二个四角浮雕,表示玛雅的一世纪五十二年。
玛雅的天文台也是充满特色的建筑物。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不论是在功能上或外观上,玛雅的天文台与现在的天文台十分类似。
以凯若卡天文观测塔为例,建筑在巨大而精美的平台上,有小的台阶一阶阶地通往大平台。
与现在的天文台有些相似,也是一个圆筒状的底楼建筑,上面有一个半球型的盖子,这个盖子在现在天文台的设计是天文望远镜伸出的地方。
底楼的四个门刚好对准四个方位。
这个地方的窗户与门廊形成六条连线,其中至少三条是与天文相关的。
其一与春(秋)分有关,另两个与月亮活动有关。
七、神圣的池塘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浓密的灌木林中,隐匿着数千个这样的地下“水晶池”,它们形成了一个神秘的地下水世界。
人们一直传说,在神秘的地下水世界中,尸骨和黄金堆积如山。
这种“水晶池”其实就是雨水长久浸蚀石灰石而形成的岩灰坑。
由于雨水经过类似海绵一样的石灰石的过滤,所以水显得十分清澈透明,看起来就像是水晶做成的。
潜水者们在其中游泳感觉自己就像漂浮在太空中一样。
这些“水晶池”浅的有一米多深,深的则深不见底。
探险者们曾探索过一个坑穴,直到深达160多米仍没有到达底部。
曾是玛雅人的圣池,他们为了祭祀曾把金银珠宝投入其中。
在古代玛雅人的生活中,这些坑穴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既为玛雅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为玛雅人提供了沐浴的场所。
在一些位于尤卡坦极度偏僻的小村庄,直到现在人们都还在依靠这样的地下洞穴生活。
在玛雅人的信仰中,这些坑穴也是雨神的住处,就像中国传说中的龙宫一样。
所以除了实用目的之外,玛雅人还依靠它们祭祀求雨。
玛雅人认为天上下雨乃是雨神光临的结果,只有向雨神奉上“礼物”,雨神才会如约而至。
他们把金银珠宝投入地穴之中,甚至会挑选美丽的处女投入水中,以求取悦雨神。
八、玛雅未解之谜玛雅人在这近2000年间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
公元800年前后,他们放弃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大举迁移,他们所创建的每个中心城市也都终止了建造新的建筑。
文明很快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中。
关于玛雅文明中断的原因,至今仍莫衷一是。
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1)干旱说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看法。
玛雅文明是由于当地连年发生干旱,摧毁了古文明赖以生存的农业基础。
而他们又没有打井竖渠的的水利知识,在湖泊河流干枯断流之后,农业的歉收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巨大的都市文明最终分崩离析。
但是导致尤卡坦半岛旱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点。
(2)砍伐森林说一些专家指出,玛雅他们有着复杂的宗教体系,城市都是以金字塔和神庙为核心,在兴建金字塔和神庙时,习惯于用白石灰来粉刷外墙,烧制石灰需要大量木材,玛雅人便开始砍伐森林。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金字塔修建得日益增高,对木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最后,大片森林被砍伐殆尽,当地的环境也逐渐恶化,干旱自然不可避免。
对此,目前墨西哥南部和美洲各国广泛分布这玛雅金字塔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3)生态危机说与上面的观点相似。
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
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
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
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越来越少。
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社会状况一落千丈。
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