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二 是 节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 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 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 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 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 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 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由 Nordri®设计提供
谢谢各位
THANKS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一、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一、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
空气污染
1
农村生态环境
7
污染严重
6
湿地变农田, 湿地破坏国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 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 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 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 求”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 提高。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 化缺失有直接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态意识、环保 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我 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 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 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如果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 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水土流失
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水资源短缺
一、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内政上的 重要体现。它不仅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 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 征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能够保 证人类有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而且能够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 与代际和谐。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外交 上的重要体现。它既可以保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 环境,也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生态文明是 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 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 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 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 是 保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 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 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 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 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 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 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 是 建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 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 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 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 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 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 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 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 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一 是 优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 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 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给自然 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 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 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 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 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 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 展的根本基础。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 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 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2.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强调要坚持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 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 社会永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 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 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 有之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 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 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需 要,而且拓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域和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 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搞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 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全面推进现代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 境。
森林资源匮 乏,林草覆 盖率低
2
水土流失
现 状
3
5
地下超采,水 位下降
4
水资源短缺严重
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空气污染
一、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一、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