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布式电源并网及其对电网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并网及其对电网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并网及其对电网的影响
摘要: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供电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用户的需求。

结合现有的资源资源情况,采用了分布式电源分散供电与大电网集中供电的并存模式,为此,本文介绍了分布式电源的概念、特点以及使用性能,并分析了并网分布式电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电力系统供电模式并网影响
近几年我国电力负荷不断增加,供电形势非常的严峻,在很多的发电厂由于储煤量不足就采用限电或者不避开高峰期的方式加以应对,不仅对用户的需求造成了影响,而且给自身也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损失。

在我国的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比较落后,采用集中式配电网络的方式需要很长的周期和巨额的投资,严重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这些地区蕴含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所以也具备了发展分布式电源的客观条件,采用分布式电源与集中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必能解决偏远地区的供电问题。

1 分布式电源概述
1.1 概念及其分类
分布式电源是一种新型的供电系统,为了满足当下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和用户的需求,主要以分散的形式布置在用户的附近,是一种小型模块式的独立电源,发电功率为1kW~50MW。

根据分布式电源的特
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是否与电网联接。

在偏远地区可以采用风力、柴油机发电等形式给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电能,这属于大电网没有覆盖的区域;联网的分布式电源包括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

(2)产品构成角度。

分为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和供电。

三种方式中热电冷三联产可以最大幅度的使用能源,而且有效的保护了环境,所以是目前分布式电源主要发展的方向。

1.2 分布式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工作过程
(1)调度端系统的工作过程。

自动化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首先接收了计算机发送的消息,经过前置机的处理,存储在系统的服务器当中,保存信息的完整性。

然后服务器将信息传输到工作站当中,最后经过WEB服务器的系统资源就可以将自动化系统的信息传输到局域网中。

(2)RTU的工作流程。

在遥测采集板、A/D转换器等设备上可以对变电所的遥测量进行采集,然后将相关的信息发送到遥测的主机单元。

在遥信的采集板上可以采集遥信量,在两个主机的控制单元上安装有高速串行总线RS485,将所有的信息量传输到CPU单元,经过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功能计算机,最后在RJ45端口将数据传输到调度端。

2 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影响
2.1 对配电网的规划影响
常规的配电网合理接线和布局方式。

根据不同的配电网形式采用不同的接线方式。

在无备用的单电源的界限中,对于树状配电网,在线路的主要分支点安装分段装置,如果在进行线路检修或者维护的时候,就减少了停电的面积。

同时还要有计划的布置供电半径,由于配电网中的线路比较分散,而且过长,不容易控制,很容易发生线路故障,所以合理的采用供电半径,就能够减少线路故障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能。

架空电路和电缆线路对于配电网的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影响非常的大,所以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导线截面积,同时还要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考虑相邻电路之间的互供能力,所以在配电网的主干线上可以增加导线的截面积。

2.2 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并网会引起配电网的扰动,继而对系统的电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比较突出的影响有电压的闪变和谐波污染。

电力市场、气候以及用户的需求都会影响分布式电源的启动和停止。

所以这些客观的因素都会对配电网造成明显的电压闪变。

如果分布式电源在输出电能的过程中突然闪变,也会对反馈环节的电压控制造成闪变的影响;谐波污染主要产生的原因就是在分布式电源的电压调节和控制方式在介入配电网中有所不同,某些期间的频繁使用会产生谐波分量,继而
产生谐波污染。

所以可以在配电网的运行管理中要采用配电GIS技术以及使用发电车等新的技术开发,不仅能够降低资金的投入,而且对于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技术上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配电网中运用新的技术,能够改善配电网的供电性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3 对网络损耗的影响
分布式电网的位置以及负荷量都会对网损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整个配电网中至少有一个节点处的负荷量要小于分布式电源的发电量。

如果配电网的总和如果大于所有的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总量是就会导致某些线路的损耗增加,但是整体的损耗却减少。

由于分布式电源的规划不合理,覆盖的面积广、设备线路老化以及并网电量计量方式不准确等都会对增加网络的损耗,降低了电能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

2.4 对电网调度和实时监控的影响
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主要包括电力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最大负荷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动态的监测,然后根据系统设定的参数值相比较,为操作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依据。

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图形可以看到各模拟量的变化情况,在图形上可以描绘出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

实时曲线就是指传感器在一段时间内采集到的数据,整合出来的图形曲线;历史曲线就是指对一段时间内的数据的统计、汇总。

通过曲线能够直
接展现出配电系统的运行状况,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在一些地区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模式下,由于点多、面广导致通讯联系薄弱,不能够准确、及时的记录监控的信息,所以就容易造成分布式电源的无序发电,增加发电行业的成本。

总之,我国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使用能源上大多数采用油汽等,导致经济成本的增加。

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分布式电源所需要的发电设备比较昂贵,如果出现问题维修的难度也很大。

除此之外,利用可再生能源及能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不齐全,分布式电源的选址不合理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分布式电源的设备使用性能会不断的提高,降低经济成本,不仅能够弥补传统供电方式的不足,而且还能够综合性的利用能源,必将成为未来能源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等.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16):61-65.
[2]黄伟,雷金勇,夏翔,等.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相间短路保护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1):97-101.
[3]章杜锡,徐祥海,杨莉,等.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过电压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12):54-58,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