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简介
许昌市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24
许昌县尚集镇西街社区
农民书画
9700万元
该村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5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人,许昌是书法家协会、许昌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2人,县级书画爱好者近1000人。该村目前拥有专业创作队伍80余人。
19
浚县城关镇
旅游、古庙会、黄河陶艺
1500万元
浚县正月古庙会已被载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天的游客流量可达30万人次,该镇居民纷纷在传统、乡土牌上做文章,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城关镇南关村村民琢磨出来的籽馍更是一绝,烤制成的籽馍内香外嫩,使人闻香止步,深受游客好评,真正是浚县食品上的一绝,每年的年收入可达500万元左右。“旅游兴镇,文化科教强镇"一直是城关镇党委政府的发展战略。为此,城关镇首先投资1000余万元,在4A景区--大坯山修建了坯山文化一条街,坯山文化一条街主要以文物,古董、古玩字画等为研究对象和交易对象,是文物古迹荟萃的地方。鹤壁市古风陶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出来的古陶就为城关镇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古风陶艺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该镇又出现了一批石雕、古玩字画等有较大影响的公司,年产值在1200万元以上,真正实现既做活了文化,又做强了经济。
5
洛宁县陈吴乡东寨子村
竹编、旅游、木材加工
326万元
发展绿竹风情游,举办绿竹风情节,筹资兴建“金门绿竹园”。自开园以来,年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收入在120万元以上。金门绿竹园以其独特的风韵,美丽的风景赢得了游客的广泛赞誉。同时,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东寨子村群众自建的26家农家宾馆,日接待能力200多人,生意红火,客源不断,年收入近10万元。景区内各家风味小吃、竹产品工艺摊点应运而生;更带动了竹编的发展,全村60%以上群众从事竹编加工,年收入200万元以上,全村年产值在330万元左右。
6
新安县石寺镇下孤灯村
黄河奇石
420万元
从1999年开始县、镇、村三级经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分散期建成了奇石山庄一条街,街道长260米,宽15米,奇石馆楼房84座,建筑面积25200平方米,修建山门一座,硬化道路,亮化、绿化奇石山庄环境,与2006年村两委在国家工商局对“奇石山庄”品牌注册成功,目前,奇石山庄参与玩奇石的达到800多人,专业从事收藏经营的500余人。
22
陕县西张村乡南沟村
间工艺品的开发,成立了专业经营业务的公司和协会,全村形成了300多人的剪纸队伍,年剪纸收入300多万元,成为河南极具代表性的剪纸工艺流派之一。
23
灵宝市朱阳镇
民间工艺美术
1150万元
目前,虢州砚制作已成为该镇独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并围绕虢州石开发出了小笔筒、艺术桌面等系列艺术产品,深受市场消费者青睐。同时,加强对原产地的保护,我镇又开发了紫石大峡谷风景区,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到现在为止,河南虢州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共有祖传艺人10多人,技术研究开发人员20多人,参与石材开采、虢州砚制作及销售人员达200多人,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利润120多万元。
安阳市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17
安阳县曲沟镇曲沟村
背阁 抬阁
350万
曲沟集是一个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老集市。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产生于这里,从这里走向全国,饮誉大江南北,被外国友人称为"华夏一奇"的曲沟抬阁,则是曲沟民间艺苑的一块奇葩。在抬阁表演的过程中,常穿插有表演、高跷旱船、秧歌等,使表演更具连续性。
2
开封县袁坊乡府君寺村
旋木工艺
500万元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村南两公里,开发旋木一条街,将分散作业的手工作坊统一管理,集中经营,以求拓宽市场,提升档次,形成规模,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已经入住旋木专业户百余家,从业人口近千人,市场稳定,供销两旺,2006年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万元。
3
开封县朱仙镇
木版年画
7
栾川县潭头镇
旅游文化、农耕文化、奇石根艺等
1100万元
在国家AAAA景区重渡沟内建设重渡沟海明农耕民俗文化村景区。景区传统手工作坊生产的产品全都包装成旅游商品基地,该文化企业投资已达200万元,拥有国定资产150万元,职工60多个。2006年创产值700余万元。其他文化产业如奇石根雕,书法、绘画,表演等文化产业正蓬勃发展。
新乡市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11
长垣县佘家乡葛寨村
武术
300万元
葛寨武术有100多年的发展史,村里现有五支表演队伍,一所武术学校,2个武术馆,成立有武术研究会、武术联合会、武术爱好者联谊会等组织、全村习武者近500人,有武术段位七段、六段等优秀人才,在海内外任教讲学的有十几人,每年参加各类武术演出400余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黄金游、矿山游、汉山游、
1.29亿元
充公发挥秦岭山脉矿区单位多,流动人口多,经济繁荣的特点,村每年组织矿山游、黄金游,年收入达250万元,村先后投入680多万元,修通了河西村到汉山景区道路,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当地旅馆、饭店、运输等文化产业发展, 汉山名胜风景区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河西村全力以赴投入到紧张的汉山开发工作中,汉山开发后,旅游门票按30元计算,到2010年售票率按60%,游客50万人次计算,购门票收入可实现收入900万元;购物、娱乐消费按20元计算,则可实现收入100万元。据估算,仅汉山旅游年收入可达1250万元。
1350万元
建成了以朱仙镇岳飞庙、关帝庙、仿宋景区一条街为依托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充分利用我镇是“河南文物复(仿)制品基地”,并结合艾柏文化实业公司开发年画新品种相关工艺品,目前已经开发新品种32种。同时,建立了以赵庄、腰甫、小尹口,一户张为主的木版年画自然保护村。其中,我镇有国家级美术大师2人,省级工艺美术家7人,年画自然保护村4个。有年画制作公司4个,作坊32家,其中年销售木版年画500万张,年产值近千万元,从事年画产业1000余人。木版年画分高、中、低档,高、中档主要是宣纸印刷,礼品盒包装、玻璃镜装、装裱年画和相关年画品种。低档年画主要是白红油印刷,品种主要是灶爷、天地全神等品种,年画远销日本、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销售年画200多人,年销售胶印年画2500万套,年产值7500万元。
洛阳市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4
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洛阳牡丹画
500万元
目前平乐村的牡丹画作品已叫响全国,走出国门,得到了海内外知名人士和画家的赞誉。牡丹画创作、出售也成为平乐村的一个新产业,这一新产业的崛起得到了市、县、镇领导的高度重视,2007年年初组织成立了平乐镇牡丹书画院,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牡丹画产业将被做为一项特色产业长期抓下去。截止目前平乐村共有专业牡丹绘画人员100多名,爱好者300多人,每年可创作牡丹画8万余幅,年创收在500万元以上。
平顶山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8
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第一村民委员会
魔术、歌舞、武术
600万元
村民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干事业当中,走出了一条以魔术团,歌舞艺术团,武术团为特色的产业道路。现有魔术团体8个,歌舞团体15个年收入600万元左右。
9
舞钢市武功乡小柴庄
民间艺术表演
12
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
影视文化产业
2000万元
由于影视文化的大力发展,使郭亮影视村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郭亮影视文化村家庭旅馆发展到80余家,床位达到3000余张,高中低档相结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随着郭亮影视文化的发展,游客呈现逐年攀升,今年达到30万次,实现旅游综合效益达到2000万元。
濮阳市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20
清丰县大韩村
民间艺术
360万
挖掘整理民间艺术在原有基础上挖掘出扁担偶、铁花火龙、二鬼摔跤、背阁、抬阁、舞龙狮、民间杂耍,乾坤大鼓、豫北盘鼓等20多种民间艺术种类。
三门峡市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21
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
13
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
文化旅游
350万元
大力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建立了以优质果品兼旅游的特色文化产业链
14
卫辉市唐庄镇
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
1010万元
该镇以石屏村为中心,桃园种植面积16000亩,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中国唐庄桃花节”。 2000年该镇以超前的胆识,在土地贫瘠的荒原丘陵区建成了中国乡镇第一农用飞机场,2001到2002国庆节前后,在该机场成功举办了飞机表演和全国跳伞锦标赛,成为当年新乡市国庆黄金旅游周的最大亮点,两年以近千万元的门票收入,净利润500万元以上的不俗的成绩,令当年河南各大旅游景区刮目相看。近年来,该镇以机场为中心,开发建设唐庄西山森林公园,整理土地千余亩,种植雪松、刺柏等绿化树木12万棵,使西山森林公园得到了全面的绿化,2005年入选河南红色旅游景点。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游人如织的新的旅游景点。
326.5万元
小柴庄村杂技艺术团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现在从事文艺表演的人员达150余人,表演以梅花、飞龙、走四方、鱼龙飞、舞鹰等六支队伍。演出内容有顶杆、顶钢筋、独轮车、飞碗外,还新近推出了晃板弹碗、板凳技巧、十样杂耍、柔术刀花等。新增项目魔术和有教育意义的小品歌曲等。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焦作市
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