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清照词两首》示范课教学PPT课件【语文人教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示范课教学PPT课件【语文人教必修4】


研探新知
自主探究,鉴赏评价
(一)怎样入愁(叠词运用,音韵和谐,悲苦愁绝。)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 苦愁绝的基调。 “寻寻觅觅”指动作恍惚,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 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 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觉。 “冷冷清清”指环境冷清,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 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 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凄凄惨惨戚戚”指心理悲伤,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 的一字一顿,凄凉,情景 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 理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 心境。
下片: 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 愁绪。
研探新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研探新知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研探新知
整体感知,把握词意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 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 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 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 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 意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 居士。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婚后过着美满 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 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127 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 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 立了南宋小朝廷。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 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 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 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 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 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研探新知
(4)第四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何用菊花来做比较? 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 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 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 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 出来。
上片 重阳思亲 下片 饮酒赏菊
研探新知
自主探究,鉴赏评价
(1)第一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句有何妙处? 明确:“薄雾” “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这“薄雾浓云”不 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 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第二层:“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句有何妙处?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夜半凉 初透” ,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 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第三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 明确:这是写佳境,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 之时;东篱下的菊花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更富有情味。可是对于端 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 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
(5)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请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 明确: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 感觉。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 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 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 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 “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二单元 · 第七课
李清照词两首
课文导入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 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 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 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 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 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 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 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她的词婉丽 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词作《醉花阴》 和《声声慢》。
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整体感知,把握词意
研探新知
诵读并思考:文有文眼, 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 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明确:“愁”。李清照 是个多愁善感的词人,今 天就抓住这个“愁”字, 以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 世漂泊感生平” 这幅对联 为线索,在这个“愁”字 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 《声声慢》中怎样入愁, 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 生愁。
研探新知
(二)缘愁选景(触景生情,层层渲染,愁绪无限)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 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那么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 她的愁呢?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 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明确: 1、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2、秋风。“晚”既指晚上,也指晚年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3、过雁。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零困顿,寄寓他乡。以 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处可传,睹物思人, 平添哀戚。 4、黄花。黄花就是菊花。以花来写人,写自己飘零而憔悴不堪之意。 5、梧桐细雨。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而且是到了黄昏,雨停后, 雨在树上点点滴滴落下来, 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词人那 颗破碎的心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