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李清照词两首》示范课教学PPT课件【语文人教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示范课教学PPT课件【语文人教必修4】
研探新知
自主探究,鉴赏评价
(一)怎样入愁(叠词运用,音韵和谐,悲苦愁绝。)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 苦愁绝的基调。 “寻寻觅觅”指动作恍惚,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 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 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觉。 “冷冷清清”指环境冷清,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 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 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凄凄惨惨戚戚”指心理悲伤,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 的一字一顿,凄凉,情景 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 理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 心境。
下片: 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 愁绪。
研探新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声
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声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慢
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研探新知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醉
花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阴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研探新知
整体感知,把握词意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 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 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 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 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 意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 居士。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婚后过着美满 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 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127 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 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 立了南宋小朝廷。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 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 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 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 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 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研探新知
(4)第四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何用菊花来做比较? 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 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 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 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 出来。
上片 重阳思亲 下片 饮酒赏菊
研探新知
自主探究,鉴赏评价
(1)第一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句有何妙处? 明确:“薄雾” “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这“薄雾浓云”不 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 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第二层:“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句有何妙处?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夜半凉 初透” ,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 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第三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 明确:这是写佳境,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 之时;东篱下的菊花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更富有情味。可是对于端 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 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
(5)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请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 明确: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 感觉。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 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 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 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 “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二单元 · 第七课
李清照词两首
课文导入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 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 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 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 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 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 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 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她的词婉丽 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词作《醉花阴》 和《声声慢》。
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整体感知,把握词意
研探新知
诵读并思考:文有文眼, 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 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明确:“愁”。李清照 是个多愁善感的词人,今 天就抓住这个“愁”字, 以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 世漂泊感生平” 这幅对联 为线索,在这个“愁”字 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 《声声慢》中怎样入愁, 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 生愁。
研探新知
(二)缘愁选景(触景生情,层层渲染,愁绪无限)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 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那么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 她的愁呢?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 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明确: 1、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2、秋风。“晚”既指晚上,也指晚年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3、过雁。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零困顿,寄寓他乡。以 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处可传,睹物思人, 平添哀戚。 4、黄花。黄花就是菊花。以花来写人,写自己飘零而憔悴不堪之意。 5、梧桐细雨。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而且是到了黄昏,雨停后, 雨在树上点点滴滴落下来, 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词人那 颗破碎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