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醉翁亭记2020年中考练习集锦原创附答案

醉翁亭记2020年中考练习集锦原创附答案

<醉翁亭记>2018年中考练习集锦(附答案)一、阅读全文,做练习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琅琊也”,教版写作“琅邪也”。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乐亦无穷也B. 若夫霪雨霏霏日出而林霏开C. 名之者谁不能名其一处也D.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 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

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

C. 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 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世”,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4.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二、阅读全文,做练习2018年重庆市A卷中考5.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名之者谁(__________)(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3)觥筹交错(___________)(4)树林阴翳(___________)6. 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7.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 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 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

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 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醉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8. 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

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三、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刻露:鲜明地显露。

本:根据。

上:皇上。

刺史:即作者。

9.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2.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分)(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2分)四、2018年广西贺州市中考【甲】全文①环滁皆山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①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志:记。

②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

③占:占卜。

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

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

乙卯:农历四月初二。

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

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

⑥忭:高兴,快乐。

1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B.佳木秀而繁阴秀:草木茂盛C.民方以为忧方:刚才D.甲子又雨雨:下雨15.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雨麦于岐山之阳B.而不知人之乐而凿池其南C.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耶(《马说》)D.以为休息之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6.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甲文第①段是交待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答案】12.D17.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官吏相与庆于庭18.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五、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丙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9.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而或长烟一空空:空中B. 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C. 而乐亦无穷也穷:穷尽D. 于时冰皮始解解:融化20.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其喜洋洋者矣其真无马耶B. 朝而往面山而居C. 若脱笼之鹄何陋之有D. 山峦为晴雪所洗不足为外人道也21.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甲晨和晚上。

C.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问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缘,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22.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

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 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

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 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

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 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

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答案】1. A2.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3. C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5. (1). 题名 (2). 寄托 (3). 古代的一种酒器 (4). 遮蔽6. (1)野花开了,有—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生长茂盛,形成浓郁的绿荫。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7. B8. 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9.D 10.A 11.D 12.D13.(4分)(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