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游戏之谜
阅读体验
学习目的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注意说明文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
3.学习巧妙生动的说明文写作方法。
4.注意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
预习检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竭.力jié 嚼.烂jiáo 徘徊.huí 厮.打 sī
B.聒.噪ɡuō 广袤.mào 召.唤zhào 马驹. jū
C.尾鳍.qí 潜水qi..á.n. 跳跃.yuè 信赖. nài
D.默契.qiè 脚趾.zhǐ 汲.取jí 羱.羊 yuán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蔽 漫游 兴高彩烈 众说纷纭
B.撕打 闪烁 碧波荡漾 与世隔绝
C.碰壁 磅礴 各执己见 神密莫测
D.陡峭 嬉闹 冰雪消融 朝气蓬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__的。
②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__起来。
③__对幼小动物__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A.诞生 组合 无论/还是
B.诞生 结合 无论/和
C.诞辰 组合 无论/和
D.诞辰 结合 无论/还是
答案:
1.B.(A,徊:音huái;C,赖:音lài;D,契:音qì)
2.D.(A,彩-采;B,撕-厮;C,密-秘)
3.A.(诞辰:生日;诞生:出生。"诞辰"是名词,"诞生"是动词,显然①句中填"诞生"。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组合:组织成为整体。根据②句句意,"组合"更恰当些。"无论"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搭配的应该是"还是"而不能用"和")
评价表一
题 目 1 2 3 优 良 达 标
自我评价
过程学习
要点解析
1、文章的基本结构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文就遵循了这样的思路安排结构。
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对比思考,最后总结。
科学思维过程: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形 式: 总→ 分→ 总
演习说
自娱说
内 容:动物为什么游戏 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学习说
锻炼说
2.本文对动物游戏的描写在语言上有着自身的独特特点,和一般的说明文有所不同。
文中的文字写的非常生动,充满着情趣。
①、文章开头介绍三种动物的游戏时,用“走钢丝”“倒立”“像小孩坐滑梯一样”“像船帆似的”等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动物游戏的情形。叶猴“嬉闹”、渡鸦“欢快”、露脊鲸“得意洋洋”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让文章趣妙横生。
②、通过一系列的动词“依仗”“玩”“推挤”“抓住”“跳开”及修饰语“好像竭力”“巧妙”的运用,形象地描绘出叶猴游戏时调皮、可爱、灵巧的姿态。
语言浅显易懂但又生动形象。
③、科普说明文的语言除了生动形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科学性,即语言的准确性。(课文的第7自然段)
“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这一段中不少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亲密”一词修饰限制了“厮打”的程度,表明它们不是真正地“厮打”,而是“游戏”。所以“亲密”一词用得准确。“看似”“极”“绝”等程度副词,也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科学性和普及性,是科普文的两个重要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性。没有被实践证明的学说,只能是假说。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着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
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1."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一句中的代词"这"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一段文字,给"演习说"下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举河马和渡鸦游戏的例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指代"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和"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2."演习说"是科学家针对动物为什么游戏而提出的动物的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的一种假说。
3.论证了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说明了"演习说"的漏洞。
评价表二
题 目 1 2 3 优 良 达 标
自我评价
能力训练
1.基础训练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
阅读这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叶猴在玩的什么游戏?游戏的种类有哪些?
2.为什么“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
3.从以上两段文字中找出动物游戏时非常欢乐的句子。
1.此时的叶猴,在玩的是“战斗游戏”。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2.因为它们在进行“战斗游戏”。在玩“战斗游戏”时,它们(叶猴)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它们对伙伴十分信赖,能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3.①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
②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
评价表三
题 目 1 2 3 优 良 达 标
自我评价
2.能力成长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