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师(三级)复习【技能部分】-2015年修订版教材

心理咨询师(三级)复习【技能部分】-2015年修订版教材

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部分】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第二节初步诊断第一节建立咨询关系第二节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第三节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第一节智力测验第二节人格测验第三节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第四节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初诊接待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第一次会面。

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保证心理咨询成功的必要条件。

*初诊接待目的是:①为了搜集整理材料以进行诊断,②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开始。

*初诊接待中,咨询师任务:①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

②而在于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

③帮助求助者有机会深层次地觉察自己。

④陪伴求助者一起去探索求助者的问题与困扰。

一、学习目标: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二、工作程序(8个步骤):①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②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③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④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⑤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⑥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⑦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与义务;⑧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咨询前准备工作:①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②表现出应有的仪态;③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④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心理咨询室条件:①能显示专业的特点;②具有保密功能;③宽敞的空间(10平方米左右);④舒适的座椅;⑤必需的设备。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保持正常社交距离。

*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①接待时态度应当平和、诚恳;②使用礼貌语言。

▲初诊接待时,正确的间接询问方式:①我很想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②您希望我能帮助您解决什么问题?不能直接逼问。

*需要保密的内容:①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②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

*保密例外:①求助者同意;②司法机关要求;③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④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⑤求助者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⑥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病。

以上也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时,咨询师应该:①在必要时通知有关部门;②在必要时通知他的家属。

*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①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②体现咨询师的诚信;③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④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⑤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对保密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说明保密原则时,也须说明保密例外。

▲对于保密原则的把握正确的是:求助者对于泄密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向求助者说明以下内容:①什么是心理咨询;②心理咨询如何进行;③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④心理咨询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向求助者说明:①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②可能需要多次交谈;③过程会反复;④有些问题难以完美地解决。

▲初诊接待中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咨询时不正确的是:①没有必要告知对方什么是心理咨询;②求助者不必了解心理咨询如何进行;③心理咨询按照求助者的要求解决问题。

*求助者权利:①选择咨询师;②确认执业资格;③知晓收费标准;④有权中止咨询。

*求助者义务:①如实说明;②提供真实信息;③共同商订时间表;④按时完成家庭作业;⑤不建立咨询以外关系;⑥按规定缴费(交费标准不能协商)。

三、相关知识(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二)危机的处理(三)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谈话中正确的操作是:①交谈中一般不做笔录和录音;②谈话的信息依靠临场记忆整理;③征得求助者同意后,可做笔录和录音。

四、注意事项:①避免紧张情绪;②语言表达效果;③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④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⑤仪态方面还应该注意其它内容。

▲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可以适当使用专业术语。

不正确的是:①尽力满足求助者;②随意使用方言;③严守求助者的所有秘密。

▲初诊接待时,应该正确把握的内容:①避免紧张情绪;②避免使用影响交流的方向;③严守保密原则。

没有:禁止使用各种专业术语。

一、学习目标: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会谈内容与范围。

二、工作程序(6个步骤):①确定会谈目标、内容与范围;②确定提问方式;③倾听;④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⑤对会谈内容归类;⑥结束会谈。

▲摄入性会谈中,对倾听的理解:①要耐心倾听;②要及时把握关键点;③不随便评论;④不随便打断求助者。

*会谈目标、内容与范围的依据:①求助者主动提出;②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③咨询师依据心理测评结果;④上级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注意:会谈目标有多个时,应分别处理。

▲在摄入性会谈中,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时,不正确的是:①依上级咨询师诊断的结果进行谈话;②根据临床诊断的结果分析进行谈话;③依咨询师主动提出的内容进行谈话。

*控制会谈的内容、方向和时间:必须在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

会谈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性。

▲控制会谈的方向,不正确的是:①按求助者的意愿;②运用技巧随心所欲地转换话题;③控制会谈的内容对咨询师最重要。

*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①释义(内容反应);②中断;③情感反射;④引导。

*释义(内容反应):重复求助者说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注意:重复求助者的内容时不能评价对方话题。

▲释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常用的技巧;②使用时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③使用释义时求助者感到咨询师所提问题很合理。

*正确的中断概念:①喝口水再谈;②建议变换个地方再继续谈;③时间有限下次再谈。

不正确的是:强迫对方停止谈话;直接转换话题。

*情感反射: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求助者,使会谈转向某类问题。

初次会谈不能用。

*引导概念的理解: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不是通过暗示转换/不是经由中介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对以下会谈内容归类:①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②现实生活状况;③婚姻;④人际关系;⑤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⑥情绪体验、生活态度;⑦其他。

*结束会谈时再次重申保密原则:我可以负责地说,依据我们的道德和相关法律,今天我们的全部会谈绝对保密,请您放心。

*结束会谈时情况:①诊断还要继续;②已做出诊断,但未讨论矫治方案;③发现求助者可能有躯体疾病。

*会谈结束语:谢谢您的来访和对我们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

谢谢!三、相关知识(一)会谈法:一种有目的的交谈,初诊接待时靠此建立“帮助关系”。

最难掌握且有局限性。

(二)会谈法的要点(8个):①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②态度(非评判性);③区分和鉴别;④会谈法的种类;⑤背景资料采集法(最常用的摄入会谈方式);⑥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⑦怎样提问题;⑧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会谈倾听:①不能表露出漠不关心和不尊重;②不能表现出急躁和强迫;③全神贯注;④不要随便打断。

*会谈中态度: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才能使对方放松。

最中性化和非评判性的态度是:理解。

▲对中立性态度的理解:①对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性或必然性有肯定的看法。

②对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的后果采取保留态度。

不正确的是:会谈中咨询师不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其实可以中性的表明,也就是表明:理解)。

*会谈内容区分和鉴别:①程度上;②情绪与行为;③内容真伪;④内容具体化。

*把关键问题具体化:①是区别问题真、假、轻、重的关键;②是诊断和咨询起关键步骤。

对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不必深究。

*会谈法的种类:①摄入性会谈;②鉴别性会谈;③治疗性会谈;④咨询性会谈;⑤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

*摄入性会谈:了解求助者背景资料,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其感受,动机等。

*鉴别性会谈: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测验种类和鉴别措施。

*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是一种心理治疗。

*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的会谈。

*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求助者发生意外时,用会谈给予帮助。

*背景资料采集法的提纲:①人口学资料;②求助原因和期望;③现在及近期状况;④对家庭看法;⑤早年回忆;⑥出生和成长;⑦健康及身体状况;⑧教育及培训;⑨工作记录;⑩娱乐;⑾性欲发展;⑿婚姻及家庭资料;⒀社会基础;⒁自我描述;⒂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⒃对未来看法;⒄求助者附加材料。

*马隆和沃德于1976年总结出12条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的问题,其中6条:①外表和行为的;②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的;③思维内容的;④认知过程及功能的;⑤情绪的;⑥灵感与自知力的。

*咨询师提问过多的错误,其基本原因是:①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缺乏基本理解;②对求助者所说的内容缺乏基本理解;③没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语言交流技巧。

*提问过多(或不恰当的提问)的消极作用:①造成依赖;②责任转移;③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④产生不准确的信息(未说明延误确诊);⑤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⑥影响交谈中概括与说明。

*凯利对不恰当提问的表现形式的总结:①“为什么……”的问题(可以改为“怎样”和“什么”的形式);②多重选择性问题(去掉选择部分);③多重问题(应该一个一个问);④修饰性反问(会使会谈陷入僵局,对求助者毫无益处);⑤责备性问题(严加杜绝);⑥解释性问题(不使用)。

▲责备性问题引起的不良后果是:使求助者感到威胁。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①求助者可接受(能接受和有兴趣);②有效的;③积极的。

▲对会谈法的临床价值的评价:①重要的临床手段;②但不能够用来预测学习成绩;③信度和效度不完成可靠;④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的效果比单独使用高;⑤操作复杂;⑥有局限性。

四、注意事项(6条)①态度中立;②提问避免失误;③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④不能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⑤摄入性会谈后不给出绝对性的结论;⑥结束语诚恳。

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二、工作程序(3个步骤):①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②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③倾听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

必须重新进行会谈,重新测评。

▲对心理测量的功能的理解正确的是:心理测验应限制在咨询范围内。

不正确:心理测量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三、相关知识①选择测评量表应有针对性;②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③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

四、注意事项(2条)①不得乱用心理测验;②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所谓“地毯式轰炸”方式:①不理解各种心理测验本身独有的功能,各种测验工具一并使用(抛弃摄入性会谈、调查法和观察法,依靠测验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②为了经济效益。

一、学习目标:学会对临床资料的整理。

二、工作程序(5个步骤):①按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②按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③按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④判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并予以说明;⑤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