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神经外科护理业务查房
接触隔离
化验阳性指标: 3.16痰培养回报大肠埃希菌感染
标识、病人安置要求:床头卡及病例贴蓝色标识,病人至于单间或病 室一角,有隔帘与其他患者分开。
物品要求: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不能 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吸痰用含氯消毒剂浓度 为:1000mg/L。床头备手消剂,床下备2000mg/L含氯消毒剂。 环境要求: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定期擦拭消毒, 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 手或手消毒制度。 消毒液浓度:吸痰用含氯消毒剂浓度为 :1000mg/L 。床头备手消剂, 床下备2000mg/L含氯消毒剂。
查房步骤
1、床旁查看病人,进行护理查体。
2、病例报告。
3、根据病人情况提出护理问题。
4、提出护理措施。
5、讨论
6、护士长点评
查看病人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标准
睁眼反应
言语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运动反应
遵命动作 6 定位动作 5
正常睁眼 4 回答正确 5 呼唤睁眼 3 回答错误 4
刺痛睁眼 2 含混不清 3
无反应 1 唯有声叹 2 无反应1
肢体回缩 4
肢体屈曲 3 肢体过伸 2 无反应 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最高分为15分, 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 意识障碍;9-11 分为中度意识障碍; 8分以下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 识障碍越重。
查看病人
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检查时令患 者作肢体伸缩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试患 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比较。
0级 完全瘫痪,不能作任何自由运动。
Ⅰ级 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 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肌张力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 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 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 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在37mmHg(40 cmH2O)时可完全阻断血流。
气囊的压力(CP)一定要保持在18.5mmHg (25cmH2O)以下,CP在20-30mmHg是可接受 的最高范围。
气囊的充气方法
为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在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最小漏气技术(MLT)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
主要学习的知识点
气囊的管理
PICC维护
翻身拍背的方法
护理措施:气管切开的护理
伤口的护理:每天气管切开处换药一次,如痰液污染严重随时更换,
套管固定:系带的松紧度以深入一指为宜,过紧容易压伤皮肤,过松 易导致套管的移位。
内套管清洗:金属套管的内套管每天清洗 2 次或视情况随时更换,一 次性的套管一个月更换一次 及时吸痰并痰液的性状 未接呼吸机的患者,可予气切人工鼻通 气,气囊可暂不充气 口腔护理、吸痰护理、基础护理 病室环境要求 对长期带管的患者, 需做好出院指导
气管切开的护理
常见并发症
创口感染
切开部位出血(气管无名动脉瘘) 气胸、皮下或纵膈气肿 气道狭窄(声门下、切口、气囊水平) 气管食管瘘* 窒息 心脏停搏
气囊的作用
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
机械通气时不漏气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定套管的作用 高压氧治疗时不漏气
气囊的压力要求
有研究显示:
气管的毛细血管压力在20~30mmHg, 达22mmHg时可见对气管血流具有损伤作用,
颅脑术后患者的气道护理
神经外科业务查房
病例报告
患者 男 57岁 主因头晕5天,呼吸困难1天,于2015年2月27日8点50 收入急诊ICU。与17点51分行TC检察,脑梗死面积较前增大,患者处 于急性水肿期,符合手术指征,与18点10分转入我科ICU,患者镇静 状态可唤醒,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与19点12在全麻下行小脑 梗死坏死脑组织清除术,术后带气管插管,给予止血、抗菌、营养脑 神经治疗。与3月4日行气管切开,置入一次性气管套管,同日行右上 肢PICC置管,置入39cm,臂围29cm。与3月15日16点50转普通病房 继续治疗,患者于16日痰细菌培养检查为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敏 感,抗生素改用美罗培南。现患者神清,双瞳孔直径约3.0,对光反射 灵敏,四肢肌力 V级,肌张力正常。气管切开通畅,痰多及时吸净, 胃管置入通畅,约50CM,右上肢 PICC 置入通畅,医嘱给患者 1级护 理,吸氧,鼻词饮食,静脉输入抗菌素及营养脑神经药物。
护理措施:管路的护理 PICC
换药时间:首次置管后第一个24小时换药一次,以后每周换贴膜及接
头一次,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同时观察患者上 肢及穿刺点有无红肿等症状。 。
换药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减少血源性感染。 注意:1自下而上拆除原有敷料 疹等 2 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导管刻度、导管有无损坏、皮 3 自然风干。 4 记录更换日期、时间、姓名。
护士长点评
虚心接受意见就是最大的进步!
步骤:
将听诊器置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然后抽出气体,从0.1ml开始,直到吸气时听到少量漏气为止 优点:减少潜在的气道损伤 缺点:易发生误吸、对潮气量有影响、导管移位 、气囊上气管粘膜干 燥
气囊的压力测定
气囊测压表:目前不具备条件。
手指触压法:触之如触鼻感,临床上常用,但受个人经验的影响,偏 差较大。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 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主要的护理问题
肺部感染:与气管切开,长期卧床有关
营养失调:与不能正常进食、机体消耗大于摄入有关
共济失调:与小脑组织部分切除有关 接触隔离:与大肠埃希菌感染有关
定义: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步骤:
将听诊器置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然后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 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有助于气道内导管的固定
缺点: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
最小漏气技术(MLT)
定义: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
跟-膝-胫试验(heel-kne-shin test):
取仰卧位,上举一侧下肢,用足跟触及对侧膝盖,再沿胫骨前缘下移
小脑损害抬腿触膝是出现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下移时摇晃不稳; 感觉性共济失调闭眼时足跟难寻到膝盖。
基础护理
翻身拍背
目的:1协助不能起床的病人变换卧位,使病人舒适、安全。
2便于治疗和护理 3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坠积性肺炎、关节畸形等 4减少压疮的发生 叩背原则:将五指拼拢向掌心弯曲呈空心拳,从下至上、从外至内, 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注意避 开乳房及心前区,力度适宜。
外检准备:应尽量减少转运,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 的污染;如需要转运或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 ,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环境 表面均需清洁消毒。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病室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 护士要求:进入隔离病室或接触患者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 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病室从 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 触)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离开患者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 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 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 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脱手 套、隔离衣后,均应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一定要手动脉冲方式冲管,不可依赖静脉重力静滴方式冲管
脑功能区丧失的阳性体征
指鼻试验:
嘱病人将前臂外旋、伸直,以示指触自己的鼻尖,先慢后快,先睁眼 后闭眼,反复上述运动,称指鼻试验。
异常结果:指鼻动作笨拙、不准确、不协调、不平稳提示小脑半球的 病变以病侧上肢的共济失调为明显,睁眼和闭眼时变化不大,称为小 脑性共济失调。睁眼时仅见轻微障碍,闭目时由于失去了视觉的补偿 ,与睁眼时有很大差别,甚至找不到自己的鼻尖提示是感觉性共济失 调。
护理措施:管路的护理 PICC
观察
穿刺点有无疼痛或硬结
置管肢体有无红肿、疼痛 置管肢体皮肤状况 体温有无变化 液体输入情况
穿刺点有无红肿、液体渗出
导管有无滑入体内及脱出
敷料情况
定期测量上臂臂围
护理措施:管路的护理 PICC
注意点
使用10ml以上的注射器
采用脉冲正压式冲管 除非必要,尽量避免经PICC采血 经常观察用PICC输液的速度,若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时应及时查明原因 并处理。
气 囊 护理
传统的方法:气囊定时充气-放气
目前的方法:如果没有指征,通常不常规气囊放 气,因为气囊放气并没有明显影响气管壁的压力, 相反却增加分泌物吸入和诱发低氧血症的危险。
护理措施:营养失调的护理
患者生化检查白蛋白低于正常,与目前患者不能由口进食,给予鼻饲 饮食,消耗过多有关。 护理措施: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高热量饮食。已经给以 患者饮食中添加鸡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增加每次的鼻饲 量集鼻饲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