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的区别与联系
规则公平:经济活动是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的竞争,竟真的规则必须公平。
规则公平的含义仅在于所有社会成员都按统一的竞争规则行事,个人的收入份额与其对生产的贡献份额相一致。
起点公平:不仅竞争过程中要公平,而且对于所有社会成员来说,竞争的起点也应该是公平的。
起点公平强调在起点一直的条件下的规则公平。
结果公平:强调生产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个人收入份额均等,公共经济学将结果公平作为收入分配的理想状态。
联系:
1)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是一致的,后一代的起点公平是建立在前一代的结果公平基础上的。
2)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都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
3)市场初次分配是按规则公平进行的
4)财政学研究的是结果公平
2.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的观点与主张
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水平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之和,无论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他们之间的每一单位效用是等价的。
功利主义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
功利主义的观点比较强调效率,忽视公平。
罗尔斯主义:社会福利水平不应该是各社会成员效用的简单加总。
罗尔斯主义就是要在既定的效用分配可能性曲线上使效用最小的社会成员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因此又被称为“最小者最大化原则”。
社会福利等于最差者的效用,因此罗尔斯主义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呈L型。
罗尔斯主义较为注重公平,但并不等于平均主义。
折中主义:认为富人一单位的效用小于穷人一单位的效用。
但是富人的效用只要大到一定程度,总可以等于穷人一个单位的效用。
折中主义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呈弧状。
3.政府缺陷体现在哪些方面?
1)信息失灵
●搜集信息的动力不同
●信息污染
●信息滞后
2)公共决策中的经纪人行为
●计划制定者的长官意志
●计划制定者的以权谋私
3)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存在一个独立的非效率因素
4.市场竞争中公共生产和私人生产在效率上的区别
(1)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私人生产的情况下,不同企业的所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资产和利益有明确的界限。
公共生产的情况下,企业有共同的所有者,呈现出关联性;企业的独立利益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换都是暂时的、形式上的。
产生的问题:
✓单个企业的自主权没有保证
✓企业之间的额交易价格不一定会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企业的所有者可能会依靠垄断力量来保证企业的利润
(2)社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私人生产的情况下,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与企业的所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公共生产的情况下,政府既是社会管理者,同时又是众多企业的拥有者。
产生的问题:✓影响政府履行其维护市场竞争规则的职责
✓影响政府履行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
(3)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所有者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经营者的目标是自己收入最大化。
无论是私人生产还是公共生产,只要经营者具有一定自主权,都有可能出现经营者背离所有者利益的情况,但是背离程度有所不同。
✓在私人生产条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主要表现在大型公司化企业中。
✓公共企业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两权分离意味着一个所有者(政府)面对多个经营者。
✓公共生产的两权分离必然是多级代理的。
5.简评税收超额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减少超额负担的措施有哪些?
1)含义: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引起的),要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两者之差被称为税收超额负担
2)产生原因:由于税收的替代效应引起的,单纯因相对价格变化而引起的福利损失。
3)影响因素——从影响哈伯格三角形面积的因素考虑
●补偿需求曲线的斜率
产品需求弹性越大,补偿需求曲线越平坦,三角形面积越大
产品需求弹性越小,补偿需求曲线越陡直,三角形面积越小
●税率的高低:在补偿需求曲线既定的条件下,税率越高,哈伯格三角形面积越大。
4)较少超额负担的措施
(1)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避免对相对价格的干扰;
(2)尽可能采用较低税率,将税率和税收收入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在税收规模既定的前提下选择需求弹性相对小或无弹性的商品征税;
6.简述对自然垄断公共定价的方法以及其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1)边际成本定价法:是在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边际成本曲线给定的条件下,由两条线的交点来确定产品价格的方法。
效率:不考虑征税成本,在税收只有收入效应,没有替代效应的情况下边际成本定价是最符合效率的定价。
公平:用税收弥补企业亏损,实质上使用纳税人的钱补贴了消费者,若低收入者在该产品的消费中占较大的比例,这种补贴有助于公平,反之,则无助于公平。
(2)平均成本定价方法:由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确定定价。
效率: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将选择过多资本的投资组合,并尽可能多地多报成本,也缺乏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公平:产品的消费者自己承担所消费的产品的全部成本,收入分配上是中性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做出的定价决策可能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3)二部定价法:将企业的固定成本总额按定额方式分摊给用户,而变动成本则按从量方式弥补,由此求得收支平衡。
效率:假定没有消费者因固定收费退出消费——避免了边际成本定价的补贴和征税,没有征税的效率损失和征税成本;避免了平均成本定价的效率损失。
公平:由于小额消费者的平均价格大于大额消费者的平均价格,相当于小额消费者补贴了大额消费者,所以一般认为不利于穷人。
7.分税制的含义以及主要内容
定义:分税制是一种以分税为主要特征,以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为实质,并同时配套实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管理体制。
主要内容:
1)以政府间事权为基础,确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
2)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税收管理权限
3)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实行分集财政预算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