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物理实验也就成了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几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发现,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做实验,敢于动手,勤于动手。

但在农村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由于条件,器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物理实验教学的现实情况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主要是观念问题,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一切以考试为中心,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通过做实验题来应付考试。

这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相违背,要改变这种弊端,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转变教师教学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所以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专业知识,因为物理实验本身是一种科学探索的过程。

农村物理教师要上好物理实验课。

一是物理教师必须转变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即是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定位角色的问题,教师应该是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

二是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应按大纲要求开够实验课。

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资,要求农村教师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完善我们的实验教学。

二、改进实验设施
农村初中的实验设备老化落后,这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但老师们不能只是一味的等待,应该积极的创造实验条件。

一是积极争取资金投入的增加,改进实验仪器。

学校每年应有添加实验仪器的专项开支计划,根据实验要求采购,做到演示实验大部分能做分组实验,能满足四人一组。

二是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

学校须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及考察力度,要求他们熟悉本学科的教材教法,具有相应的实验理论和技能。

三、发掘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往往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学习物理的兴趣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启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这些兴趣点可以是物理老师很有学问,是自己学习的榜样;物理实验十分有趣,能增大知识面,还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物理实验有严谨的实验步骤,能培养一丝不苟的精神等都可以作为兴趣点。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她的神经系统中所存储的资本”。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

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有了良
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例如学生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书本上讲的道理,多想一想为什么,自己想不通的就查查资料,问问同学和老师,养成敢于动手,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

又如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社会相联系,试着用科学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想一想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好处,引起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在农村物理实验的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解决实验教学的各种困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会不断的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良好的习惯会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形成,实验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

这正符合现代教育倡导的科学与实验,科学与社会相联系的探究式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