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分校(站、点):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一、背景研究 (1)二、作者经历 (1)三、《茶馆》幽默语言艺术的形成 (1)1、老舍先生文学造诣 (1)2、人物性格化 (1)四、舍《茶馆》的语言艺术特点 (2)1、幽默诙谐,以笑写悲 (2)2、京味十足,语言特色 (3)五、“人到话到的性格化”的语言艺术 (3)六、总结 (5)注释 (5)参考文献 (5)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姓名:XXX摘要:时代,是造就英雄的基础。
而对于文学领域来说,时代因素的加入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的具有时代灵魂,显得更加具有活力。
而老舍先生的《茶馆》便是在这样的创作潮流之下产生的一部经典之作。
《茶馆》中以一个狭小的场景诉说了几十个鲜明人物在那个时代的悲欢离愁,以人物的小世界描述真实的大世界。
而对于人物语言艺术详细的研究,才是真正开启了深入《茶馆》的大门。
这也是本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老舍作品语言艺术性格化一、背景研究一部好的作品往往是具有时代的使命感的,并且这种时代使命感会深深融入于作品之中,展现于作品的微小细节之中。
这也是在研究一部作品时对于作品背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必然性。
《茶馆》这一作品的整个时代背景跨度较大,涵括三个较大的历史变迁。
而这三大历史变迁,也正是作品整个章节趋势的发展走向。
这三个重大历史时期分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时期、军阀混战后的民国初年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
这三个历史时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同的发展主流,而在此历史时代背景上塑造的《茶馆》,人物的描写以及语言艺术的描述,都深受各个时期当权文化的影响,这也是在研究《茶馆》语言艺术之前先进行北京研究的重要原因以及重要意义所在。
二、作者经历老舍先生是我国当代的文化巨星之一,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和“语言大师”。
他一生从事文学40多年,在文学创作上勤勤勉勉,为我国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老舍先生从小深受我国国学文化的熏陶,再加上其对于西方文学的学习以及研究,使得他的创作在语言艺术有了西方文化语言艺术的特征。
而对于老舍先生的作品来说,更多的艺术来源于生养他的一方水土--北京。
而北京这一浓郁古都的文化氛围以及北京特有的民俗民风,无一不是影响整部作品的主要因素。
而这一地理背景的影响,正是突出了当时最为代表的社会现状。
这也是老舍先生的经历对于《茶馆》创作以及研究的主要依据以及打开作品人物语言艺术研究的大门的钥匙。
三、《茶馆》幽默语言艺术的形成1、老舍先生文学造诣对于《茶馆》这一作品在语言艺术上所取得的独树一帜的幽默风格的成功,主要是归结于老舍先生本身文学语言功底的修养以及其文学语言幽默艺术炉火纯青的运用。
就连当代艺术大师曹禺也说:“老先生是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更是一位人民的幽默文学家”。
而也正是如此,《茶馆》幽默语言艺术的形成才有了本质的基础。
2、人物性格化《茶馆》的历史背景处在三个具有大动荡以及大变革的时代,时间跨度较大,而对于大跨度的时间背景之下,茶馆中小人物的描写的连续性就反映出了社会大环境的走向。
书中对于茶馆中人物的迥异性格的描写以及语言的提炼,使得语言艺术更加的贴近于当时人物的性格。
而在社会变革的交替之际,各色人物的描写,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调尖锐的嘲笑了那些苟同于世的人间丑态,人间百态,似乎均用着幽默语调讽刺的一览无余。
这也是其幽默风格形成中人物性格化的描写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特点1、幽默诙谐,以笑写悲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茶馆》的叙述动机,来自于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强烈憎恶。
”他立足于当时黑暗社会下人民生活的角度之上,体会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
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体现着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生。
而茶馆内情感的叙述则是对当时复杂的社会现状以及黑暗的政府统治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与尖锐的讽刺。
而这是有了暗黑的世界,才会有更为强烈的突破旧社会,创造新世界的热情。
整个文章叙述中不乏夹杂着严肃、激烈的情感,而这些严肃的情感往往附身于诙谐的人物个性之中,让人啼笑皆非却有深思不断。
“欢聚后更加凄凉”用在此处更是淋漓尽致,以笑写悲使得悲情更加浓烈,使得情感的体现更加的无奈,也更是的人们突破现状的情感更加激烈以及狂热。
而对于老舍先生的《茶馆》来说,这一描写特点有两个地方表现得最为经典:第一处是关于唐铁嘴的.在第二场中,当吸毒成性的唐铁嘴称“自己已经不吃大烟了”,人们读及至此,都会在设想他可能已经改邪归正,戒掉了恶习。
而文中王利发意识如此认为,都在期待着唐铁嘴下一步对于自身经历的描述。
然而,在此时,他腔调一改“我改抽‘白面儿’啦。
你看,哈德门的烟是又长又松,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
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个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儿福气还小吗”听及至此,人们不经大笑。
以来是对于其江湖骗子的油滑的嘲笑以及对于其无耻嘴脸以及满身奴性嘲讽,另一方面更是对于唐铁嘴毫无羞耻还自我炫耀的无耻嘴脸投以耻笑。
而对于这一人物语言的描写来看,笑过之后,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耐人寻味。
而这一“笑料”的描写,何尝不是对于那个时代人们悲哀的真实写照,是对于帝国主义对于中国人民的荼毒以及精神上奴役,这种笑是充满恨意的嘲笑,也是对人物悲剧的最终揭示。
而第二处则是宋恩子、吴祥子要向王利发索取贿赂时的一段对话。
宋要求:“每月一号,按阳历子算,你把那点……”说到这儿,他多少有些张不开口了,吴祥子马上替他找到了“合适”的表达方式:“那点意思!”宋恩子正中下怀:“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王利发抗不过他们,只好用小商人的算计法,叮问了一句:“那点意思得多少”狡诈油滑的吴祥子一点儿不示弱:“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这其中明显的展示出了特务利用职权的方便以及政权混乱的背景下敲诈商户的一段,而可笑的是,打秋风的宋、吴两人却用如此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邪恶意图,使得敲诈竟然一点都不显得突兀,反而有点“君子”之风的错觉,这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下特有的“风景”。
也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的滑稽可笑。
然而,这有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下人吃人的特殊场景。
而滑稽之下更是一个时代整个的悲哀。
除了以上两处最为经典的语言描述之外,还有很多对于小人物啼笑皆非故事的描写。
例如能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名师傅,因为“这年头就是监狱里人多”而落得卖掉家什,去大牢里蒸窝窝头和逃兵老林和老陈,想二人合伙娶一个媳妇,搞个“小三口”,不但没有实现,还被特务抢走了现大洋……这些等等,无一不是令人觉得十分可笑,然而笑过之后,更是无限的感伤以及悲思。
这样病态的社会竟然如此存在,病态社会下的人们也显得尤为可笑。
但是这样的生活确实当时活下来到的唯一出路。
这样的以笑写悲,使得悲情更加的无限放大,让人们觉得这种笑是那样的碍眼,那样的悲痛人心。
以上便也是老舍先生运用以笑写悲的语言艺术所表达的炙热情感,诙谐的语调反而使得情感更加激烈,内心更加得愤怒。
这也是他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
2、京味十足,语言特色老舍先生的《茶馆》在老北京的背景之下,具有浓厚的京腔韵味以及热闹街市的民间风俗。
而对于老舍先生这个从小深受北京城文化影响的本土人来说,作品中必然会带有本土语言气息以及本土的语言特色。
在《茶馆》之中,这种京味诗作的语言特色更是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例如在第一幕康六与刘嘛子的一段对话,“……刘麻子,卖到窑子去,你也许多哪一两个八钱的,可是我不肯!康六:那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第三幕中小唐铁嘴和刘麻子的对白,“刘麻子,我要组织一个,‘托拉斯’。
这是个美国字,因为许你不懂,翻成北京话就是‘包圆儿’。
小唐铁嘴:我懂!就是说,所有姑娘全由你包办。
”对于这些对话之中所涉及到的“窑子”以及“包圆儿”等这些具有浓厚京味的词汇,恐怕也只有本地人材料了解其深刻的含义。
而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是展现出了作品在语言方面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更是通过京味十足的语言描写来更加精准的突出当时三教九流的复杂人物以及当时人物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罪恶社会。
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除此之外,还有事例如王利发说“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而对于这里所说的“我是孙子”就是北京特有的地方语言特色,虽然表面看起来貌似是骂人,却又无形中显现出一丝的亲切来,这也老舍先生对于语言的提炼以及熟练地运用,使得整个文章更加的贴近生活。
又比如王利发劝刘麻子赶快离开:“真给两个脆的吗”叫给秦二爷沏茶:“李三,沏一碗高的来!”再比如在第一幕中,常四爷和二德子等人吵架的场景中,“你要怎么着”“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又如,第二幕中,松二爷提着鸟笼到王利发的茶馆里,王利发问:“二爷,(指鸟笼)还是黄鸟吧哨的怎样”松二爷答道:“嗻!还是黄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有了点精神)你看看,看看,(打开罩子)多么体面!一看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这些之中,都透露着京味十足的语言特色,特别是“儿化音”的运用更是独具京味特色。
而这些特色语言的运用,一方面使得文章更加的具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也更加的突出了那些没落贵族,社会混混等一些人们的丑恶嘴脸。
反映现实与无形语言特色之中。
而以上种种,便是老舍先生《茶馆》之中对于京味特色语言熟练提炼并运用的成果,也使得整个文章显得更加的能够反映当时现实的生活状况。
这也就是老舍先生运用特色语言的用意所在。
五、“人到话到的性格化”的语言艺术老舍先生是我国近代文坛的到家,它对于语言的运用以词语的提炼是非常熟练的。
并且语言特色在他的作品中都是独具一格的。
《茶馆》这一作品的人物描写以及语言特色的运用,便是整部作品的灵魂以及生命力所在。
《茶馆》整篇作品的主要人物是三个具有特色性格的人物。
他们分别是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没落旗人常四爷以及企图实业救国的秦二爷。
这三个人物的性格各不相同,而老舍先生对于他们的描写也都各具特色,而通过对于语言的分析,很容易了解到这个人物的主流性格。
这也是“人到话到的性格化”语言艺术的重要体现。
例如茶馆掌柜的王利发的人物个性来说,文章中是这样描述的:“王利发,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去卖热茶去,您慢走(看刑警走去,跺脚)。
这一段是掌柜王利发与房东对话的一段,房东有意涨租,王利发虽心有不满,却又不敢直接反抗,而是用这种看似谄媚的话语来争取回转的机会。
此话既给足了房东面子,又为自己争取了机会,可见王掌柜作为茶馆一把手所具有的圆滑的处事风格以及敢怒又不敢言的隐忍性格。
而接下来对于他的语言描述,就更加深刻了他的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