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西方文化差异
当代电影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加上高科技的运用,使得电影业达到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电影已经作为大众传播的重传播媒介,将丰富多彩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达给受众,不同的文化也通过大荧幕展现出不同的姿态,互相交汇,融合。
全球电影市场可大致分为东西两个板块。
西方文化的开放和东方文化的内敛使得东西方电影各有千秋,姑且作一下简单的划分。
西方电影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大胆,奔放,以科幻,动作见长。
而东方电影以国产电影为代表,稳重而且敢于创新,武打片是一大特色。
西方电影中大量运用科技元素,电脑特效和3D技术等加上独特的画面构思使得西方电影显得与众不同,狠狠抓住观众的眼球。
夸张的表现手法,强烈的色彩是其一大特点。
近期的《盗梦空间》中如梦似幻的场景,蒂姆波顿的《爱丽丝漫游仙境》中鬼魅绚丽的人物设计。
无不彰显西方文化张扬大胆的一面,包括它的功利性。
好莱坞善于出产这类影片,借科技迎合观众口味赚的钵满体满。
虽然国产电影也有3D技术和电脑特效的运用,但仍不见成熟的技术运用或者是大胆的构思。
热捧的《唐山大地震》也不过只是运用了几分钟而已。
以前呼声较高的《英雄》一类也实在差强人意,演员们吊着威亚在几棵树前面飞来飞去就像自然写真,令人毫无兴致。
而日本的恐怖片《咒怨》效果欠佳,感觉更像搞笑片,总体来说东方电影更多地给人以拘谨的感觉。
反映了东方流行文化的创新的局限性,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
也有传统文化的束缚。
可以说,在影片的画面表现上,西方电影比国产电影更追求形式上的创新。
但不得不承认这促进了西方文化的推广,毕竟电影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受众的娱乐性需求。
再者就是电影题材,东西方在电影题材的运用上非常有各自特色。
传递出各国的文化特点和心理状态。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流行文化的差异。
就单从商业片这一角度来说,西方电影大多以一部畅销小说,漫画且多为魔幻科幻动作方面为电影题材。
小说漫画的风靡可以说已经为电影的上映打好了扎实的观众基础。
这些电影通常带有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
例如《碟中谍》系列,《007系列》主角最后往往都是拯救了国家,拯救了全人类。
类似的包括蜘蛛侠,等电影。
“超人”不仅美国电影的代表,甚至是一种文化。
自信而又乐观的文化特征,这一点也可以从普天盖地的选秀节目中看出。
西方文化,尤以美国为代表注重表现自我价值。
东方电影很少见到翻拍畅销小说而成的电影。
大多选材于主题较为保守沉重,严肃且有特殊历史背景意义的文学作品。
例如前段时间的《集结号》,《唐山大地震》,都带有浓重的历史色彩。
对于大多数有过这段经历或者关心的中国观众来说,这类影片是值得观看的。
和西方电影不同的是国产电影更多的关注人性的复杂和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
情节的推动往往需要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
因而使得故事曲折而富有争议。
从这类影片的大量上映可以看出东方文化的伦理性和和谐性以及在面对其他国家流行文化的入侵时一种矛盾的心态。
这类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国电影人在西方媒介的冲击下试图通过这一类题材的电影来维持本国的文化特征。
在趋于多样化的东方流行文化中这类片子虽然显得格格不入,却也是种必须。
与上述的电影相对的是,更多的国产电影趋于搞笑的风格。
电影情节的设定通常都是荒凉的黄土高坡,衣着邋遢破烂的人,谈吐粗俗,不雅的举动,奇怪而又莫名的世界观,诸如《让子弹飞》,《三枪》几乎成为近期国产电影的主流。
这类影片的出现正逐渐扩大社会各个阶层甚至国内外的知识差距。
中西方对于幽默有着不同诠释。
在东方文化中表现幽默的往往是通过卖丑的方式,更多的是种幸灾乐祸的低级趣味。
中国作为一个劳动输出型国家,有时需要这类电影以满足部分受众的需求。
但却不自觉的发展成为迎合一些受众的糟粕。
本山幽默的出现是可以接受的,可是畸形地迎合使得东方流行文化表现出低俗的一面,为人诟病。
而在西方电影中,大多的喜剧片都取材于都市爱情生活,虽然情节都落于
俗套。
可加之音乐剧形式的出现将美国文化中的乐观,无拘无束通过声乐表现出来,使得欧美喜剧依然风靡。
从这一层面上说东西方多数喜剧类电影的受众也是不同的。
东西方电影在社会型题材类的电影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媒介多操控在政府手中,可是两者因政体的不同显现出很大的不同。
东方电影往往展现出积极的一面,而西方电影往往带有批判嘲讽的意味包含其中。
从早期的美国电影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法庭片《杀死一只知更鸟》,这部影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对待政治的态度。
诸如种族歧视问题,女权问题等等。
对于政治西方人可以说是极尽嘲讽之能。
就连脱口秀上也可以听到主持人对总统的嘲笑,比如嘲笑布什总统的智商。
而东方电影中往往则是含蓄的批判。
例如韩国的《汉江怪物》看了介绍才会明白是在批判其政府的软弱。
政体之差是个很大的诱因,东方文化中政府的影响是巨大的,媒介往往是种洗脑的工具。
而西方文化则重于民主的思想,媒介往往用来宣传政党的政治思想。
孰是孰非都交由受众决定。
动画影片是电影的重要一部分之一,东西方的动画电影也显现出两者对成长的理解的不同。
东方电影对受众有着清晰的分割。
《喜洋洋和灰太狼》就是仅仅为儿童所准备的,而西方的动画电影受众较为模糊,如《潘的迷宫》,《功夫熊猫》等并不限于年龄。
从两种电影中可以看出前者的内容就像喊口号,苍白而又片面,满是中国传统礼教的思想,主角都是完美的正人君子而后者相内容较为充实而又贴近生活,主角有犯错误的时候有矛盾的时候。
东方文化对教育的刻板和西方文化中的宽容在电影中凸显而出。
当然,个人还认为国产动画片是独一无二带有政治性的。
电影中另一个重要元素便是配乐,乐曲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西方的音乐电影活泼而富有极强的张力,如《歌舞青春》中大段的演唱和舞蹈显现出西方流行文化中的年轻朝气的元素。
而东方电影中的配乐委婉而细腻,反映人物的内心波动如《赵氏孤儿》等中国元素浓重的影片,反映了东方文化中的含蓄的情感。
仅仅将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相比来评论东西流行文化的区别有其片面性。
因为日韩电影和欧洲电影都有各自的特色。
所以两者的比较只能得出一个总体的结论。
西方文化乐观,却极功利,东方文化含蓄却又充满文化碰撞后的矛盾,东西流行文化相互竞争却又相互影响又共同发展。
两者虽然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所落差,可仍分享着整个电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