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的显著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顶
6.活动的艰辛性
二.新闻采访的基本方式(从形式上分)1.个别访问
2.开座谈会
3.问卷
4.参加会议
5.现场观察
6.电话采访
7.网络采访
8.蹲点
(从性质上分)
1.常驻采访
2.突击采访
3.巡回采访
4.交叉采访
5.隐性采访
6.易地采访
三.新闻采访需要的基本修养(论述题)
新闻工作者想人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灌输共产党的思想,传授个方面知识,所以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作风,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就至关重要。
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终于祖国,爱我中华。
这是新闻院系培养合格人才的首要条件。
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大,必须有国格和人格,失去这一根本就不能成为合格的记者。
2.勇于吃苦,不怕牺牲。
当一名记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才,二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
3.严于律己,为人表率。
新闻工作者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首先必须是精神文明的实践者和体现者。
4.仗义执言,敢讲真话。
对一些违法乱纪,为非作歹的行为要敢于采写揭露,敢为老百姓鸣不平。
5.口头笔头能力俱佳。
要善于交往,广交朋友,懂得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6.知识广博。
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史哲法律国际知识。
7.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能迅速及时的完成采写任务,能适应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8.基本技能,样样皆能。
会驾驶技术,会使用电脑,会讲英语。
具备记者的修养和条件非一日之功,每一个立志献身于党和人们的新闻工作者,都要在自己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不断地培养各方面的修养,具备有关的本领。
四,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
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
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
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五,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1.初步接触,不明要求
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3.知识不足,真假难辨
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
5.追求生动,合理想象
6.急功好利,混淆是非
7.移花接木,牵强附会
8.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六.保证新闻时效性的环节
1.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2.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3.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
4.先简后详的搞连续报道
5.简化审搞制度
6.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
7.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七.新闻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1.新闻的本原是事实
2.事实胜于雄辩
八.怎样用事实说话
1.精选事实
2.多细节,少议论
3.多解释,少晦涩
4.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九,新闻敏感
1.定义(名词解释):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2.新闻敏感的只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知道意义。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3)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十.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
3.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4.知识广博助敏感
十一.新闻价值
1.定义(名词解释):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2.新闻价值的要素:重要性,时新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十二。
新闻政策的含义:关于新闻报道的政策界限的规定。
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
十三.怎样明确报道思想: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客观,真实,公正,全面,有立场,迅速及时,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和技巧。
十四.运用新闻线索时的注意事项: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十五.怎样进行采访准备(论述)
1. 平时准备:理论准备,政策准备,情况准备,知识准备
2. 临时准备: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打有准备的仗;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十六.提问的注意事项:
提问要简洁,提问宜具体,提问宜间接;提问宜深刻;提问宜自然;提问宜节制
十七.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
1. 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2. 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 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4. 能为通俗的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5. 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十八.现场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明目的;多请教;抓特点;选地点;善用脑;
十九.怎样协调听觉功能
1. 悉心闻取线索
2. 适时调节音强
3. 着力训练听力
二十.怎样做好采访记录
1. 记录应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2. 记要点,易忘点,疑问点,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记观察所得,记记者的联想
3.行与行的距离要留得宽一点;字迹应尽可能工整
二十一.怎样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
1.盲目自满
2.追求数量,忽略质量
3.怕苦畏难,不愿下基层
4.先入为主
5.重实践,轻理论
二十二.怎样仔细验证材料
1. 投入记者智力进行验证
2. 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进行验证
二十三.怎样迅速整理笔记
1. 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活动,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
2. 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熟悉的记号
3. 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成写作提纲
二十四.怎样提炼新闻主题(论述。
操作)
所谓新闻主题,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
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和灵魂。
要提炼好主题,首先要选择好主题。
选择主题时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1.政治上重要,具有方向性和对全局有影响的,有一定政治思想高度和政策思想高度的主题
2.为受众所注意,即指回答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3.涉及最迫切问题,即指人们纷纷议论,希望尽快有明确回答,有较强的时间性,指导性的问题。
选择好主题的基础上应着力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应依据的两个因素:第一,对全局的清晰度。
对全局了解的越清晰,主题提炼起来就越顺手,因而也就越深刻。
第二,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记者在掌握了大量材料后必须对其进行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的好坏是提炼主题的关键。
提炼主题具体注意事项:不要强化硬化,必须以事实为前提,事实本身原来所具备的中心思想,是符合形式和政策要求的才能提炼;不要分散空泛,主题一定要集中具体,不可分散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就会空泛;不要雷同浅薄,主题要提炼的鲜明深刻,不能流于一般,更不可轻易雷同,否则就容易显得浅薄要善于通过事物的个性来体现共性。
二十五.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1. 客观叙述新闻事实,不能随便发议论,不能添油加醋,不能歪曲加工,更不能合理想象。
2. 在报道中要着重描述事实,不要轻易做结论,如果一定要对某事做评论,也一定要引用采访对象的话。
3. 对有争论的问题双方,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好恶片面报道一面之词
4. 注意掌握事件全过程,掌握各类关键情节和有特点的细节,并把这一
5. 切适当组织到报道中去,使报道形象充实可信。
总之,用事实说话,要做到:客观叙事;寓意于事,通过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来表明记者对事实的看法。
二十六.新闻主题的深化和提炼(提炼主题的方法)
1. 追根究源法。
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
2. 对比联系法。
从古往今来,上下左右的对比联系中发现独特意义
3. 见微知著法。
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提炼出不同凡响的报道主题
二十七.选择主题的原则:
1. 审时度势,根据手中所掌握的材料特点以及最能反应实际情况的角度确定新闻事实的主题
2. 不落俗套,独辟蹊径
3. 选择读者最关心的与读者有厉害关系或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容作为报道主题
4. 选择报道主题时要注意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5. 注意现实针对性
二十八.新闻材料鉴别的原则:
1. 材料来源
2.材料性质
3.材料形成的时间
4.材料产生的原因的条件
5.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分析
二十九.选择材料的原则:
1. 选择真实的材料
2. 选择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
3. 选择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
4. 围绕新闻主题选材
5. 选择新颖,生动,有特色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