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古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论古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论古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吴国华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4期
摘要:古彩艺术发端于明代,它是一种具有强烈民间艺术特色的陶瓷釉上彩装饰技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古彩借鉴了唐三彩及宋代红绿彩的技法,吸收了版画和国画线描的特点,综合形成了专属于古彩的艺术特色。

现代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当代古彩艺术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不论是装饰形式还是表现技法等都有了创新的一面,更加的充满装饰的意味。

关键词:古彩艺术;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074-01
一、古彩的概念
古彩又名五彩,是先用珠明料,矾红料勾线,然后将黄,蓝,绿,紫,红等带有玻璃材质的色料,按照图案纹样的需要施予陶瓷上,最后放入烤花炉中经800度左右的温度烘烤而成的一种釉上装饰的技法。

由于古彩层次较少,红绿分明,颜色鲜艳,对比强烈,因此又称为硬彩。

古彩线条刚进有力,形象夸张概括,具有强烈的民间艺术风格。

二、传统五彩的发展过程
古彩从大明五彩,康熙古彩发展到了现代古彩,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逐渐变得成熟。

大明五彩由成化斗彩,嘉靖青花五彩和万历青花五彩组成。

成化斗彩用青花双勾轮廓线,放入高温1300度左右的窑中烧成,然后再将古彩的透明料平涂填入轮廓内,再放入低温的烤炉中烘烤,烧成之后的作品既有青花的清秀又有古彩的明艳,对比强烈。

万历和嘉靖年间的青花五彩艺术,采用色彩鲜艳的红,绿,黄等色,线条充满力度,运笔洒脱,构图较为繁满,色彩艳丽,青花只是作为一种蓝色的底色来使用,配合着色彩鲜艳的五彩装饰显得更加的清新明艳。

康熙年间,釉上使用的蓝彩出现了,这时候在万历和嘉靖年间用青花作为蓝色背景的时代过去了,凡是需要用作蓝色的部分,都可以使用釉上的蓝色替代,色彩依旧鲜亮明艳。

康熙年间的古彩艺术在前朝的基础之上,将原来的色料的工艺进行了改造,使烧成之后的色彩更加明亮,透明。

康熙古彩的创作题材非常的广,从人物,花鸟,山水,到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等等无所不有。

大明五彩的装饰图案多为图案性质的,各种形象以图案的性质平铺在要装饰的部位上,而康熙五彩则比较偏向绘画艺术,画面讲究疏密的布局,远近的虚实。

雍正年间由于粉彩的盛行,古彩艺术开始推出其在陶瓷釉上彩装饰的主要地位。

而这一时期的古彩作品多为一些小型的器物,画面小巧,花纹精美,颜色受粉彩的影响开始走向淡雅。

三、古彩艺术的特点
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美在大红大绿,妙在古色古香。

古彩就是这样一种艺术风格鲜明的陶瓷釉上彩装饰方法。

虽然色彩不多,但是却又冷暖,色相等的变化,呈色清澈,色彩明艳。

古彩中唯一的红是用矾发色的矾红,这种颜色可以按照要求彩出浓淡明暗的变化,没有烤之前的这种颜色比较暗哑,而烤过之后的色彩光亮,鲜艳,而且随着时间的变久,颜色会越来越亮。

古彩的构图有两种特点,一种是地皮开光,这是古彩艺术中最传统的一种构图方式,借鉴古代织锦和建筑等纹样,往往有方,园,菱形等式样,这样的构图适合各种器物,尤其是适合大件的器物。

这种构图多根据装饰的需要而设计,比如一件器物上可以同时开出四个膛子,可以用来表现四大美女,或是四季美景等等,使作品的装饰意味更浓。

还有一种是在一些比较大型的器物上,为了配合器物的形状,突出装饰的主体,往往在口沿,边角等处画上装饰图案,多以二方连续为主,还有云纹,芭蕉叶纹等。

通常都含有一些吉祥的寓意,与画面相互映衬,构成一件完整的作品。

古彩艺术的线一般比较粗,这是相对于粉彩而言的,呈现出一种强劲有力的感觉,多使用国画十八描中的钉头鼠尾描法,中锋运笔,方中有圆,有粗有细,顿挫有力,挺拔流畅。

但是古彩的线没有浓淡与深浅的区分,只有线条长短,粗细,疏密的变化。

有圈,点,线三个元素,古彩中的点要求要点的圆,点的正,点的活,点的立,圆要画的匀,线条要规整,要有节奏感。

常利用点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

表现事物的浓淡的时候往往还会加上线条的使用,这样可以使事物更加的立体,装饰意味也更加的浓厚。

在古彩艺术中常会提到单线平涂这个词,单线平涂的艺术就是用朱明料或矾红勾线,然后罩上透明的水料,不用渲染明暗变化,只平涂颜色,烧成之后的透明料色彩均匀,清澈透明。

四、当代古彩艺术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各种艺术开始复兴,古彩艺术也得到了复兴和发展的机会。

传统的古彩艺术作品多为满足一些大官贵族们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而当代的古彩艺术从这一点上来说有着很大的不同。

无论是从器物的造型还是装饰手法上都与以往不一样了。

一些陶瓷工艺美术家们,在进行古彩艺术创作的时候,既保留了传统古彩艺术的那种纯朴艳丽的风格特点,又有经过自己的创作而产生的不同于传统的风格。

如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先生的古彩作品,在继承大明五彩和康熙古彩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传统古彩的装饰形式,通过单线平涂,鲜艳明丽的色彩将古彩的那种充满装饰意味的艺术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创作的素材多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传统古彩艺术吸收了国画与版画中的线条,借鉴年画强烈的色彩对比形式,而当代古彩艺术不仅仅是从这些艺术门类中吸取精华,同时还将剪纸,皮影等其他艺术形式融入到古彩的创作中去。

同时当代古彩还与其他陶瓷装饰手法相互结合,比如与雕塑,高温颜色釉,粉彩等的结合,大大丰富了当代古彩艺术的装饰形式。

在器型方面,出了传统古彩艺术中常用的花瓶,盘子等之外,更加增添了具有现代艺术审美风格的陶艺作品,使当代古彩艺术的造型更加的丰富多彩。

古彩,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陶瓷装饰艺术,需要我们更多热爱陶瓷艺术的人们关注,当代的陶瓷艺术工作者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的陶瓷装饰技法,结合当代的审美眼光,通过各种创作手法的运用,创造出更多的具有现代风格的古彩艺术作品,为古彩得到创新和发展而努力。

作者单位:景德镇国华陶瓷艺术工作室
作者简介:吴国华(1982— ),江西省乐平市人,本科学历,景德镇国华陶瓷艺术工作室。

参考文献:
[1]刘乐君,宁刚.传统陶瓷古彩装饰[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宁刚,刘芳.康熙古彩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3]赵彩泉.古彩线描艺术之美探微[J].中国陶瓷,2010.
[4]程幸,王亚红.浅谈色彩在古彩装饰艺术中的应用[J].景德镇陶瓷,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