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非洲猪瘟病理变化与防控措施

关于非洲猪瘟病理变化与防控措施

关于非洲猪瘟病理变化与防控措施
近几日,非洲猪瘟成为行业密切关注的话题,因为这与各位养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要高度警惕,注意做好防控工作。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非洲猪瘟病理变化与防控措施,一定要注意呀。

1.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最急性ASF病猪:在发病几天内即死亡(少于一周)。

病猪发热,成堆拥挤在一起,除此之外,无其它明显临床症状。

(2)急性病例:表现典型的ASF症状:该病毒感染后最初症状是高烧(>40℃)伴随沉郁和食欲下降,并且耳部、腹部和腿部皮肤发红,四肢末端、腹部、口鼻部、耳朵等处出现红疹、呕吐、发热、虚脱、鼻子或直肠出血、出血性休克(鼻分泌物、腹泻),死前表现呼吸困难(肺水肿造成)。

感染后2~10天死亡,流产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

剖检后的典型症状是内脏器官出血,特别是淋巴结、脾、肾等部位,可见肠阻塞、出血、淋巴结出血、脾出血肿大,腹腔脏器呈黑色,质脆易碎。

肾脏皮质可见出血点,淋巴结、胃、肝、肾脏及下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出血,同时伴有肺水肿。

(ASF发病猪耳朵发绀)
(后腿发红、发绀)
(3)亚急性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病毒造成血小板减少症,在感染后20天左右死亡。

发病猪的淋巴结出血症状明显,同时肺脏、肾脏、心脏及胃部也有病变和出血症状。

(ASF发病猪脾出血、肿大)
(ASF发病猪胃肝淋巴结出血严重)
(ASF发病猪肾脏表面出血点)
(心外膜点状出血及心包积液发红)
(小肠、大肠和胃均浆膜和黏膜点状出血)
脾充血、肿大(边缘肿大、易碎、颜色深红或黑色
淋巴结肿大出血)
2.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影响严重,常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但是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将大大降低它造成的损失。

要记住俄罗斯非洲猪瘟急性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因为如果欧洲爆发该病,非常有可能就是从俄罗斯传入。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诊断非洲猪瘟时,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性诊断,最终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生物安全是抵御非洲猪瘟的第一道防线,防止家猪跟与野猪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运输限制在控制疾病在国家之间的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措施通常适用于猪肉产品以及活体动物运输。

所有成功的清除方案都包括快速地诊断、扑杀和对受感染场地动物的处置、彻底清洁及消毒、灭虫、运输控制和监控。

1、清洗和消毒
猪舍和设备都应定期清洗消毒,运输工具和员工在进出猪场时都应消毒。

2、其它生物安全措施
降低到访者的次数,在围栏周边装载和卸载猪,卸载猪后对运输卡车进行清洗消毒;不提倡设备在未清洗消毒之前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