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教案教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食品营养学适用对象:公选课食品营养学教案设计1、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第2章食物的体内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 •知识目标(1)明确【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地位、作用、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2)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3)了解营养科学发展概况(4)了解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5)了解消化吸收的概念(6)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过程(7)掌握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基本掌握食品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熟悉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 增进学生体质做出贡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2)消化系统组成(3)主要营养素的消化、吸收2 •教学难点(1)消化系统组成(2)主要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四、教学方法1.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
2. 采用提问式、启发式、引导式等方法进行师生互动教学。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1章绪论【课程导入】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 吨。
你会吃吗?怎么样吃才科学、营养?【讲授】1. 有关基本概念:食品、营养、营养学、营养素、健康、DRIs【讲授】2. 营养科学发展概况;【讲授】3. 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第2 章食物的体内过程【讲授】1. 消化吸收的概念【讲授】2.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过程【讲授】3. 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讲授】4. 吸收小结】1)有关基本概念2)营养科学发展概况3)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4)消化吸收的概念5)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过程6)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7)吸收【作业】1. DRIs 的概念包括哪些指标,各自的含义是什么?2. 人体所需的最主要的营养素有哪几类3. 健康的基本概念是什么?4. 什么是亚健康?六、参考资料(一)教材孙远明主编,食品营养学(二)参考书[1] 王光慈主编.食品营养学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年2月(第二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2] [美]B.A.鲍曼,R.M.拉塞尔主编.荫士安,汪之顼主译.现代营养学(原著第八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3] 王其梅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8食品营养学教案设计2一、教学内容第3章能量与宏量营养素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 •知识目标(1) 熟悉能量的来源及能值(2) 了解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和人体能量需要量的确定(3) 掌握能量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4) 熟悉碳水化合物的功能,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5)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与食物来源(6) 了解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脂类的功能(7) 掌握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8) 熟悉水在人体中的含量及分布,水的生理功能,人体内水的平衡(9) 了解健康饮水的五大法则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能量、碳水化合物、脂类、脂肪酸和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增进学生体质做出贡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能量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2)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与食物来源(3)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4)健康饮水(5)必需氨基酸2 •教学难点(1)能量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2)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3)必需氨基酸四、教学方法1.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
2. 采用提问式、启发式、引导式等方法进行师生互动教学。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3章能量与宏量营养素【课程导入】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通常主要由食物来提供。
食物中所含有哪些营养素?什么是“产能营养素”?_1能量【讲授】能量的来源与能量系数;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因素;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能量平衡及其影响因素;能量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碳水化合物【讲授】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碳水化合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3脂类【讲授】脂类的分类;脂类的生理功能;脂肪酸的分类;必须脂肪酸的定义和生理功能;磷脂和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脂肪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脂类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4蛋白质【讲授】蛋白质的分类、生理功能;氨基酸的分类;必需氨基酸;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的代谢及氮平衡;蛋白质营养不良;蛋白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5水【讲授】健康饮水【小结】(1)能量(2)碳水化合物(3)脂类(4)蛋白质(5)水【作业】1. 什么是基础代谢?2.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是什么?3. 脂类的功能是什么?4. 什么是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六、参考资料(一)教材孙远明主编,食品营养学(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二)参考书[1] 王光慈主编.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2] [美]B.A.鲍曼,R.M.拉塞尔主编.荫士安,汪之顼主译.现代营养学(原著第八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3] 王其梅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8食品营养学教案设计3、教学内容第4章微量营养素、教学目的和要求1 •知识目标(1)掌握矿物质的概念(2)了解矿物质的缺乏、生物利用率和食品加工的影响(3)熟悉食品中重要的矿物质(4)熟悉维生素概述(5)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的种类、作用和来源(6)掌握脂溶性维生素的种类、作用和来源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增进学生体质做出贡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矿物质的功能(2)食品中重要的矿物质(3)水溶性维生素(4)脂溶性维生素2 •教学难点食品中重要的矿物质四、教学方法1.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
2. 采用提问式、启发式、引导式等方法进行师生互动教学。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4章微量营养素【课程导入】人体组织中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元素,而且与地球表层元素组成基本一致。
人体中含有哪些矿物质?1矿物质【讲授】矿物元素的分类、特点和生理功能;成酸食品和成碱食品;钙、磷、镁、钾、钠、铁、碘、锌、硒、铜、氟等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缺乏症与过量、参考摄入量与及食物来源等;矿物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2维生素【讲授】维生素的概念、共同特点、分类、缺乏症的原因;脂溶性维生素A、D E、K和水溶性维生素C、B1、B2、PP B6 B12、叶酸、泛酸、生物素、胆碱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缺乏症和过量、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来源。
【小结】(1)矿物质:矿物元素的分类、特点和生理功能;钙、磷、镁、钾、钠、铁、碘、锌、硒、铜、氟等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2 )维生素:维生素的概念、共同特点、分类、缺乏症的原因;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作业】1.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是什么?2. 铁、锌和钙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什么?如何防止它们的缺乏?缺乏时应补充哪些食物较佳?3•什么是维生素?4. 维生素的特点?5. 维生素的分类?6. 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有哪些?7. 维生素B1生理功能有哪些?六、参考资料(一)教材孙远明主编,食品营养学(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0年2月(二)参考书[1] 王光慈主编.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2] [美]B.A.鲍曼,R.M.拉塞尔主编.荫士安,汪之顼主译.现代营养学(原著第八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3] 王其梅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8食品营养学教案设计4一、教学内容第5 章食物中其他功能成分第6 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1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2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掌握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意义;(2)熟悉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3)了解食物中常见功能因子的生理作用和食物来源(4)了解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膳食纤维、食物中常见功能因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意义;(2)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3)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2.教学难点(1)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意义;(2)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3)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四、教学方法1.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
2. 采用提问式、启发式、引导式等方法进行师生互动教学。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5 章食物中其他功能成分【讲授】膳食纤维的分类、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来源;食物中的常见的营养成分及重要的功能因子第6 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讲授】1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讲授】2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小结】1)膳食纤维的分类、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来源;2)食物中的常见的营养成分及重要的功能因子。
3)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4)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作业】1.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是什么?2. 谷类食品具有哪些营养价值?六、参考资料(一)教材孙远明主编,食品营养学(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年2月(二)参考书[1] 王光慈主编.食品营养学(第二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2] [美]B.A.鲍曼,R.M.拉塞尔主编.荫士安,汪之顼主译.现代营养学(原著第八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3] 王其梅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8食品营养学教案设计5一、教学内容第6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第7章储藏加工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教学目的和要求1 •知识目标(1)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2)熟悉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点;(3)了解豆类等食物中的抗营养因素。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豆类及硬果类、蔬菜及水果、畜禽肉类及水产品、乳类及乳制品、蛋类和蛋制品等食物的营养价值;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熟悉豆类及硬果类、蔬菜及水果、畜禽肉类及水产品、乳类及乳制品、蛋类和蛋制品等食物的营养价值;(2)了解豆类等食物中的抗营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