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下生物 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下生物 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以及呼吸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相关知识链接
1.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 呼吸作用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进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等。

3. 当受凉感冒时,常会引起鼻塞、流涕、吐痰、呼吸不通畅等症状。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和各器官的功能
鼻 咽
呼吸道 喉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气管 呼吸系统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1、教材41页资料分析——分析呼吸道的作用(难点)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如在气管和支气管中有“C ”形软骨,这样保证了气流通畅。

(2)人体内的温度一般恒定在37.5℃左右,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于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定,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温度很低,寒冷的空气进入人体,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不良的刺激。

(3)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鼻腔内的气体中的灰尘和细菌的进入;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也可以黏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使空气变得清洁;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减少寒冷空气对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的刺激。

(4)气管的下端分支形成左、右支气管,分别通向左肺、右肺。

支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在肺内形成树状的分支。

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上有纤毛,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5)呼吸道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起到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但是,有时吸入气体中的一些粉尘、病原微生物还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人体一些呼吸系统疾病。

例如,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

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病人常表现为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

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法。

(6)由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不能做到完全的清洁,因此当发生沙尘暴时,人们往往需要戴口罩以减少灰尘的吸入。

在一些存在的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还要佩戴防毒面具。

2、呼吸道的作用(重点、难点)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进出肺,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2)呼吸道内表面的纤毛能阻挡灰尘的进入,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灰尘、细菌等有黏附的作用,对进入肺的空气具有清洁作用。

呼吸道黏膜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里面流动的血液的温度约为37.5℃,对吸入的空气具有预热作用。

所以,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3)呼吸与吞咽(重点)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

然后,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而食物进入食道。

喉腔前上部有一块叶状的会厌软骨,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喉上升,会厌软骨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如果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

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食物误入气管,引起意外事故。

4、呼吸与发声
喉腔侧壁左右各有一条声带,两条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裂。

说话时,声带拉紧,声门裂缩小、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

有些青少年喜欢大声喊叫,女孩子兴奋时更喜欢尖叫,这种习惯不好,不仅会造成噪声污染,还会引起喉部疾病,影响发声甚至影响呼吸。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学习目标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3、体会肺对呼吸的重要性,初步认识吸烟对肺的危害。

相关知识链接
1、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时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生物体细胞进行呼吸
二氧化碳+水+能量。

作用可以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1、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肺总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2、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重点、难点)
人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在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这与人体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

呼吸肌是指参与呼吸的肌肉,主要包括肋骨间的肌肉(简称肋间肌)和膈肌。

膈位于胸腔的底部(腹腔的顶部),是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的结构,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1)肋骨间的肌肉的变化与胸廓变化的关系
①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骨上提,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扩大。

②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胸骨下放,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缩小。

(2)膈的变化与胸腔的变化
①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

②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

(3)教材46页演示实验——模拟呼吸时有关结构的变化
当用手向上推橡皮膜时,可以看到气体缩小,气球内的气体排出,模拟膈肌舒张时膈顶部回升,胸腔的容积缩小,肺收缩,肺内的气体排出,完成呼气过程;当放开手时,橡皮膜回落,气球膨大,模拟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胸腔的容积扩大,肺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

(气体的流动主要是气压的变化引起的,而且气体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

)
(4)胸廓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①吸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气压)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

②呼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气压)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

1、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变化
人在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是空气。

下表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比较。

从表中气体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氧气的含量仍多于二氧化碳。

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是最多的。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重点)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并形成树枝状分支,越分越细,在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

毛细血管
B::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A:氧进入血液
肺泡
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肺泡具有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1)肺泡虽小,但数量极多,成人的肺泡总面积可达100平方米,有利于肺进行气体交换。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肺泡壁与毛细血管都很薄,仅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

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重点、难点)
(1)原理: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因此,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2)过程:当外界的空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高,故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高,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如下图所示,也可用下面的简式表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

(3)结果:经过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出体外,进入血液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被利用。

在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中,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二氧化碳排出体 从上图可知二氧化碳是在组织细胞里产生的;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多;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经过两层,分别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肺泡 血液
氧气
二氧化碳 肺泡与肺泡囊、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相邻肺泡之间有组织隔。

肺泡隔中含有
丰富的毛细血管,以及与肺的弹性回缩有关的弹性纤维。

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肺功能
其他手段进行大致的测量。

1. 材料用具:圆气球、软尺等 2. 方法步骤
(1)取一圆气球,排净里面的气体。

(2)尽力吸气后,用口向圆气球内尽力吸气,直至不能再呼出为止,扎紧气球口。

(3)用软尺测量圆气球的周长,并记录。

(4)根据公式:圆气球体积=2
3
14.361C (其中C 代表圆气球的最大周长),计算出气球的体积,
则气球的体积为肺再一次呼吸过程中的最大通气量,可以看作一个人的肺活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