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空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郑州空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郑州空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一、空港经济区相关理论综述1.空港的概念及其经济特征空港,可以理解为大型空中运输的枢纽,是航空运输活动发生的空间载体。

作为高速交通体系中的重要节点,空港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外部正效应特征和内部正收益特征是空港的主要经济特征。

2.空港区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是空港区发展动力机理。

空港区动力产生机制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要依托机场设施资源发展的内生渐变模式;另一种是主要依托政府政策、区域经济和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的外生突变模式。

二是空港区的演进。

纵观空港区的演变历程,其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功能完备的机场+机场服务区”,第二阶段是“机场核心区+产业聚集区”,第三阶段则是“机场核心区+产业聚集区+经济发展区”。

三是空港区的内涵及特征。

在综合借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本项目提出了空港区的定义,即依托机场资源和空运输(人流、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最后形成相关的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机场及其周边的发展区域,称之为空港区。

综合来说空港区具有五大特征:全球易达性,临空指向性,产业聚集性,技术先导性和空间圈层性。

四是空港区的产业构成。

按照对空运输和机场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程度,临空产业可以分为空核心产业、空关联产业和空引致产业三类。

五是空港区的空间布局。

按照主体产业类型和距离机场的距离,本项目把机场周边的地区分为机场运营区、紧邻机场区、机场相邻区和外围辐射区四个基本圈层。

3.空港经济基本理论及其特征(1)空港经济的发展阶段。

空港经济又称为“临空经济”,是指依托空港设施资源,利用空港的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航空关联度不同的产业集群,从而构建的产业经济体系。

空港经济的发展可分为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停滞阶段和航空城发展等五个阶段。

在空港经济发展初期,空港经济的形成与空港经济的产业构成和布局具有自发性,空港产业一般以航空运输业为主,同时传统制造业也一并存在。

在成长阶段,空港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新兴产业的兴起使航空运输需求增加。

其次,经济发展促使航空运输供给增长。

经过成长阶段的快速发展,空港经济区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各类临空产业发展也初具规模,机场基础设施和机场与周边地区的综合交通体系也明显改善,从而使得空港产业集群的形成成为可能,标志着空港经济发展步入成熟阶段。

空港经济发展进入停滞阶段的明显特征是产业和人口在空港经济区过渡集聚,从而引发土地涨价、交通堵塞、企业无序竞争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迫使部分企业迁移,产业集聚能力下降,空港经济区整体增长停滞甚至倒退。

空港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出现产业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的现象,将日益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政府将通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制度性安排等措施,推动空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优化调整,空港经济发展平稳过渡到航空城阶段。

在本阶段,空港经济的发展成果将加快转化为空港地区及所在城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空港经济区内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业态趋于多样化。

(2)空港经济的发展模式。

根据空港经济区的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空港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枢纽导向模式、产业驱动模式和资源导向模式三种。

枢纽导向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大型枢纽机场的优越区位、巨大的容量和强大的中转功能所带来的航空客货流在空港经济区大规模集散而形成的要素流动、重组、整合及运作,从而吸引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企业相继入驻的发展模式。

产业驱动模式主要指利用航空运输高地区通达性的优势,吸引具有高度依赖性的临空产业及其上下游关联产业在空港经济区内集聚,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资源导向模式一般适用于空港经济区区域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机场。

4.空港、空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作用机制分析一是机场是空港经济的发动机。

主要表现如下:由于机场的生存和发展促进了相关航空指向的公司集聚,机场及与其直接相关的航空公司为地方带来就业和税收;间接影响包括商品或服务供应链所产生的就业和收入,直接和间接雇员日常消耗所产生的就业和收入,通过促进商业效率、吸引经济活动而产生的就业和收入等。

二是空港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空港经济将对所在腹地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由于空港经济的福射,国际枢纽所在区域,或者是高科技产业集聚区,或是企业总部集聚区,亦或是文化、商务、旅游中心。

三是区域经济发展为空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支撑。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状况和产业结构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以及空港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速度。

其次,区域经济本身的增长、城市空间的扩张、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对外贸易往来需求的扩大,都可能有力地推动空港经济的发展。

最后,空港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在制度上享有与区域经济的明显一致性,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成为空港经济内生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国外空港经济区发展状况及模式借鉴1.美国孟菲斯航空经济区孟菲斯国际机场概况:孟菲斯位于美国中南部的田纳西州,于1929年建立,1969年该机场更名为孟菲斯国际机场。

机场距离孟菲斯市中心14公里,目前有跑道四条,最长跑道3389米,A、B、C三个航站区及多个货物中心。

孟菲斯航空经济区产业概况:自1973年联邦快递将孟菲斯机场确定为其在美国国内的货运中心开始,孟菲斯航空经济区依靠航空物流产业获得了持续发展,且影响了整个孟菲斯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孟菲斯航空经济区依托其国际机场的枢纽功能吸引了大批知名企业和物流公司入驻,形成了以物流、生物医药、IT制造、汽车和配件制造以及知名的网络零售商为主导产业的航空产业集群。

孟菲斯航空经济区发展启示:首先是行业巨头入驻;其次是货运机场的准确定位;再次,高效可靠的运输保证;最后,多种运输模式并存。

2.荷兰史基浦航空经济区史基浦机场概况:史基浦航空经济区是一个枢纽、产业及都市建设发展相对均衡的区域,它既拥有欧洲地区的枢纽地位,又具有良好的产业,同时也是一座航空城市。

史基浦机场航空经济区产业概况:20世纪90年代初期,荷兰人就开始用“机场城市”来定位史基浦机场,也是全球最早规划航空城的机场,已形成了航空物流、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等多个主导产业史基浦机场航空经济区发展启示:首先,政府引导和科学规划;其次发展多式联运,强化资源配置;最后,方便快捷的仓储和清关是其宝贵经验。

3.韩国仁川航空经济区韩国仁川国际机场概况:仁川航空经济区是韩国政府大力推进的国家投资工程,是一座多功能现代化国际空港,即空港、海港、信息港、商务港和休闲娱乐港,是航空都市的典范。

韩国仁川航空经济区产业概况:仁川航空经济区的主导产业是在仔细研究了区域定位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包括商务金融、物流、尖端产业、生物医疗、教育和文化旅游及居住配套,其中商务金融、物流、生物医疗和尖端产业是与其东北亚金融中心地位充分匹配的,教育、居住和文化旅游是上述产业不可或缺的配套内容。

韩国仁川航空经济区发展启示:首先,依托机场设立自由经济区;其次,优惠政策吸引跨国物流企业入驻;再次,加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简化海关通关程序;最后,鼓励企业参与园区的开发建设。

三、郑州空港经济区发展要素分析1.郑州空港经济区发展现状区位交通状况:航空港区交通良好,从市中心至机场仅需20分钟车程;从郑州航空港地区所处的区位来看,郑州机场位于河南省和中原城市群的中心位置,以郑州机场为中心,以200公里为半径,可以覆盖河南省绝大部分地级城市。

产业及空间布局现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构建“三区两廊”的空间发展格局。

按照“三区两廊”的空间布局规划,包括航空港区、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沿南水北调干渠生态防护走廊、沿新107国道生态走廊五个部分。

产业发展现状:作为河南省的第一个年产值千亿的产业集聚区,有“全球代工之王”富士康、全球航空物流大佬美国UPS、菜鸟网络、正威集团、友嘉、酷派、统一集团等世界级的大公司,还有诸如白象集团、众品食业、好想你枣业、雏鹰集团等众多河南本土优秀企业。

2.郑州空港经济区面临的机遇一是航空物流发展潜力巨大,二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三是新型生产方式为航空港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机遇,四是中原城市群一体化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

3.郑州空港经济区面临的挑战一是国内外航空市场的激烈竞争,二是运输系统衔接存在风险,三是其它交通运输方式发展带来的冲击,四是临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带来的挑战,五是人才技术支撑不足带来的挑战,六是其它比较性优势不突出带来的挑战四、郑州空港经济区发展战略1.郑州空港经济区发展的战略目标郑州空港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郑州空港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到2017年,经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主要功能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航空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到2025年,建成富有生机活力、彰显竞争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区,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2.郑州空港经济区发展的战略体系一是站位国际,二是突出货运,三是地空衔接,四是区港联动,五是保税物流。

3.郑州空港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坚持错位竞争,建设国际一流的航空货运枢纽;二是坚持高端发展,建设现代航空经济产业集聚区;三是坚持开放发展,努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四是突出产城融合,高起点规划建设现代航空都市;五是大胆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4.郑州空港经济区发展的战略保障一是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强机场与其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建设,促成空港及其周边地区公共交通多样性。

二是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政府与空港经济区内企业定期沟通联络机制;提高市区两级政府的服务效率;搭建区内企业公共信息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

三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争取土地征用优惠政策。

四是重视与机场的合作,加快机场航线网络的完善,努力促成错位竞争,综合整治机场周边环境。

五是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

六是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整合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口岸建设,促进通关便利化。

七是培育人力资本和研发机构,充分重视引进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机构,促使空港经济区产业如速本地化;其次,依托研发机构,使科研成果及时、充分地转换为生产力,进而对空港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