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莫迪政府的大国战略评析2014年印度大选,莫迪在竞选宣言中提出要建设一个“强大、自立、自信的印度”,并在国际社会获得应有的地位。
他在宣誓就职时表示,要为印度创造一个辉煌的未来,打造一个强大、发达、包容、并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印度。
自莫迪任职以来,印度政治改革、经济增长和外交战略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15年2月,莫迪声称要带领印度发展成为“全球领导大国”(a leading power),而不只是一支制衡力量(abalancingpower)。
随着大国战略目标的升级,近两年,莫迪政府的大国战略特征趋于稳定和明显。
印度的发展与对外战略关系到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和中印关系的走向。
因此,有必要对莫迪政府的大国战略进行解读与评估,并分析其对中印关系产生的影响。
一、莫迪政府大国战略的主要特征大国战略作为莫迪外交的重要内容,主要呈现出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聚焦“全球领导大国”的战略目标,塑造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强势主导地位。
2015年2月7日,印度总理府新闻局发布莫迪对高级外交官的致辞称,当今的国际环境对于印度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世界正在接纳和拥抱印度,印度也将充满信心地勇往直前。
莫迪呼吁大家帮助印度成为全球领导大国,而不仅仅是一支制衡力量。
他敦促外交官们尽快摆脱陈旧的观念,迅速适应印度正在变化中的国际地位。
“全球领导大国”这一概念不等同于“世界大国”,更多地强调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跨越国界的战略影响力。
因此,莫迪坚持“邻国优先”原则,加强对南亚国家的控制,将夺回南亚次大陆主导地位视作实现大国目标的必经之路。
一方面,莫迪对巴基斯坦的强硬政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莫迪上任之初曾对巴基斯坦采取“怀柔”政策,寄希望于和平处理印巴关系。
2016年9月18日印控克什米尔乌里(Uri)军营遭受恐怖袭击,造成19名印度士兵死亡,是该地区26年以来遭受的最严重袭击事件。
莫迪一改之前的温和态度,对巴基斯坦进行强烈谴责并予以反击。
9月28日,印度越境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外科手术式打击”,导致两国军事冲突升级。
2016年10月的金砖峰会上,莫迪谴责巴基斯坦是全球恐怖主义的“母舰”。
同时,印度联合孟加拉国、阿富汗、不丹等国,共同抵制原定在伊斯兰堡举行的南盟峰会,谴责巴方“没有为峰会创造良好气氛”。
另一方面,莫迪通过发展与其他邻国的双边关系来构建印度的地区影响力,为地区国家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正如2015年莫迪在访问斯里兰卡时所称:“我梦想中的印度的未来,也是我所期待的邻国的未来”,“世界将印度看做经济发展的最前沿,邻国应当成为首要的受益者。
”印度与孟加拉国对边界问题的处理被称为邻国关系发展的典范。
2015年6月,印孟两国互换领土陆地边界协议批准书,彻底解决了持续数十年的陆地边界争端;2015年签署22项协议,包括印度向孟提供20亿美元的贷款额度,加强双方在反恐、经济和涉印度洋议题上的合作。
莫迪是28年来首次出访斯里兰卡的印度总理,在缓解两国政治关系紧张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印斯两国签署了签证、关税、青年发展和设立泰戈尔纪念碑四项协议,并承诺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以及和平解决渔业争端问题。
斯里兰卡总统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Maithripala Sirise-na)将印度作为上任后首个出访的国家。
2015年,西里塞纳叫停了中方出资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是斯里兰卡在中印之间谋求平衡的结果。
第二,外交战略范围广阔,彰显印度在印太地区和国际层面的影响力。
莫迪政府的外交战略以“邻国优先”原则和“东向行动”政策为基点,全方位扩大外交辐射范围。
向东,印度越过东南亚国家,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以及一些太平洋岛国的战略关系。
同时,印度寻求成为美国倡导的“印太”新秩序下的一个重要支柱,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在印度洋上的安全合作。
在获取印度洋的主导权的同时,塑造自身在印太格局中的影响力。
向西北方向印度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战略、经济和能源合作。
2015年7月,莫迪访问中亚五国,成为印历史上唯一一个访遍五个“斯坦国”的总理。
此外,印度投资建设伊朗的恰巴哈尔港(Chabahar),通过该港口向北与阿富汗和中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印度希望将恰巴哈尔港与俄罗斯、伊朗和阿塞拜疆三国打造的“北南”运输走廊(North-South Transport Corridor)连接起来,在中亚地区占据地缘政治优势。
向西南方向,莫迪对非洲关系的强化打开了印度外交的新局面。
2015年,印度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印度—非洲峰会。
2016年7月莫迪出访非洲四国。
其中,他对莫桑比克的访问是34年来印度总理的首访。
出访非洲不仅象征着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影响力的拓展同时也意味着印非伙伴关系的强化。
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食品、能源安全、防务和海洋等方面的合作。
莫迪格外重视与世界大国的战略合作,借助大国的影响力来实现自己的大国梦想。
印美关系仍是莫迪大国外交的重中之重。
莫迪上台后印美战略关系不断深化。
尤其是2015年《防务合作框架协议》和2016年《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两国防务领域合作的强化。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也对印美关系表现出高度的重视,2017年1月上任不久,他便在与莫迪的通话中强调说:“尽管面临来自全世界的挑战,美国仍将印度视作真正的朋友和伙伴。
”特朗普和莫迪还讨论了两国深化经济和防务合作的机遇,以及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并表示将在全球范围内肩并肩打击恐怖主义。
由此可见,特朗普任内的印美关系将进一步深化。
同时,莫迪也加强与英国、法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大国的双边关系。
2015年11月,作为十年来首次出访英国的印度总理,莫迪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称印英关系应当成为“领先的全球伙伴关系之一”。
两国签署了超过90亿英镑的商业协议,并承诺继续加强在经贸、防务、核能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合作。
2016年1月,莫迪邀请前法国总统奥朗德出席印度国庆日典礼。
访印期间,两国同意在气候、反恐及经贸等领域加强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印法关系的升温。
2016年10月金砖峰会期间,莫迪与普京举行单独会晤,签署了军事装备、太空探索、能源合作、印度铁路网等近20项联合开发协议。
会谈结束时,莫迪赞赏印俄之间的友谊称:“一个老朋友胜过两个新朋友。
”第三,大国战略手段多样,突出强调“软实力”的作用。
印度在“软实力”上有自己的优势,如“不结盟”外交思想、西方世界认可的“民主”制度、印度的历史文化遗产等扩大了印度在国际社会上的受欢迎程度。
然而,印度的国际形象也被贴上了“核试验”、“军事强国”等标签。
莫迪将“软实力”手段纳入印度的大国战略中,有助于推动印度迈向综合性大国之路。
在莫迪的呼吁下,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的6月21日设立为“国际瑜伽日”。
莫迪在联合国大会上呼吁联合国支持瑜伽在全世界的推广宣扬“瑜伽是印度古代传统中无价的瑰宝”,“瑜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一条通向健康和幸福的途径。
我们能够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创造意识能够帮助我们应对气候变化”。
印度外交部为这项提案迅速开展动员,并在联合国大会上赢得了175个成员国的支持。
莫迪本人就是一个瑜伽爱好者,并且多次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畅谈瑜伽,成为不折不扣的“瑜伽代言人”。
他还在印度专门设立一个部门,用于推广瑜伽和非传统疗法。
莫迪的举措大大加强了各国民众、媒体对瑜伽的关注和宣传。
海外印度人是传播印度文化的天然标签,也是提升印度“软实力”的重要渠道。
据联合国一份报告称,2015年居住在海外的印度人达到1600万人,这一数字位居世界侨民数量首位。
①这些海外印度人大多保持传统的文化习俗,是印度文化有力的宣传者。
如在“国际瑜伽日”这一天,海外印度人在所在国积极组织活动,促进所在国与母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海外印度人中不少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卓越的成就。
比如在美国,他们跻身于高科技行业等重要领域,并且众多大型企业都是由印裔美国人经营。
②莫迪运用了许多新的策略加强与海外印度人的联系。
他在2015年5月访问上海、8月访问斐济、2016年3月访问布鲁塞尔、7月访问约翰内斯堡期间,都召集印度侨民进行演讲。
与之前印度领导人不同的是,莫迪将对海外印度人的重视和联系形成惯例,并且有效地增加了海外印度人回国投资等多方面的贡献。
正如莫迪所言:“我们不仅用数字来衡量海外印度人,更要将他们视作一种力量。
”第四,强调自我发展与外部环境并举,为大国战略实施提供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支撑,也是莫迪政府实施大国战略的内在动力。
印度是一个内部问题较多的国家,莫迪除了实施“印度制造”计划之外,还对国内经济环境进行了有力的改革。
莫迪认为,政府的任务是致力于建立一个繁荣的印度。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最关键的是要整治腐败。
印度正处在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腐败是最根本的挑战。
2016年11月,为了打击黑钱,莫迪宣布废除500卢比和1000卢比两款大面额钞票。
据印度市场调查公司研究报告显示,印度“地下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而非法现金也成为印度政党筹集竞选资金的重要来源。
因此,莫迪的新现金政策将有效地打击地下经济,净化政治选举环境。
莫迪个人网站对50万印度民众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3%的民众对该政策表示支持,只有2%的民众持消极态度,同时99%的受访者表示应当对印度腐败和黑钱给予打击,92%认为莫迪的政策对于打击黑钱是有效的。
印度智库政策研究中心专家拉吉夫·库马尔(Rajiv Kumar)认为:“莫迪的政策给了印度亲信政治和腐败现象一记耳光,那些通过非法方式获得财富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这对于印度中产阶级来说大快人心。
”2017年2月,莫迪在联邦院的演讲中,呼吁民众不要对“纸币废除令”和无现金社会持消极态度。
他指出:“打击印度的腐败并不是政治行为,印度腐败对经济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造成了危害。
”政府官僚体系决策缓慢、效率低下也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例如,印度政府在推行土地征用法案时遇到了障碍,并曾在商品和服务税法案(GST)的讨论阶段与反对党产生分歧。
对此,莫迪上任后颁布了11项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措施,包括简化流程、增加决策制定的灵活性、改进工作文化、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部门协作等。
尽管改革使印度恢复了发展势头,但仍面临不小的阻力。
印度国内和国际社会对莫迪政府经济改革的成效不乏批评的声音。
美国国务院在一份报告中声称,莫迪政府的经济改革步伐太慢,导致现实与目标存在差距。
莫迪则对改革保持乐观在2017年1月召开的“充满活力的古吉拉邦全球峰会”上,莫迪承诺将继续推进经济改革,并通过治理腐败和简化流程,推动政治体制和经济的转型,使印度成为投资障碍最少的地方。
二、莫迪政府大国战略的背景与评估概括来讲,莫迪大国战略呈现出战略目标强势、战略手段多样化以及内外战略并举的主要特征,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深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