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7)一、规划目的 (7)二、规划范围 (7)三、规划期限 (7)四、规划依据 (8)五、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9)一、发展成就 (9)(一)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9)(二)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10)(三)特色优势产业强劲发展 (11)(四)市场主体培育成效突出 (14)(五)改革开放创新成效显著 (15)二、存在问题 (15)(一)发展进程待加速 (15)(二)综合实力待提升 (16)(三)发展环境待改善 (17)三、发展机遇 (18)(一)经济服务化趋势下的时代机遇 (19)(二)多重战略优势叠加的政策机遇 (19)(三)外部发展环境改善的历史机遇 (20)(四)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 (20)四、面临挑战 (21)(一)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21)(二)转型升级压力明显 (22)(三)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22)第三章总体思路与目标 (23)一、指导思想 (23)二、发展原则 (23)三、总体定位 (25)(一)成都平原大都市区服务业新兴增长极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全省文化强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全省电商大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先行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西部国际康养服务产业核心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融入成都、联结西南”的物流重镇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发展目标 (27)第四章发展重点 (28)一、重点发展六大先导型服务业 (29)(一)文化服务业 (29)(二)现代旅游业 (36)(三)电子商务业 (49)(四)现代物流业 (54)(五)康养服务业 (58)(六)科教服务业 (63)二、培育发展五大新兴服务业 (67)(一)现代会展业 (67)(二)现代金融业 (69)(三)信息服务业 (71)(四)特色赛事和体育培训业 (74)(五)环保服务业 (76)三、提升发展四大基础服务业 (77)(一)商贸服务业 (77)(二)房地产业 (81)(三)社区服务业 (82)(四)农村服务业 (84)第五章空间布局 (87)一、总体空间布局 (87)(一)一核引领 (88)(二)两区提升 (89)(三)三带拓展 (90)二、区县发展引导 (92)(一)玉湖区 (92)(二)考核区 (95)(三)河口县 (97)(四)东方县 (99)(五)规划县 (101)(六)马里县 (103)第六章建设“多极共兴”的服务业集聚区 (105)一、集聚区总体规划布局 (105)二、重点集聚区分区引导 (106)(一)中国泡菜文化旅游博览产业集聚区 (106)(二)中心城区现代商贸服务产业集聚区 (107)(三)玉湖宋城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108)(四)岷东新区科教服务产业集聚区 (109)(五)现代工业新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110)(六)现代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带 (111)(七)青龙国际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 (112)(八)彭祖山长寿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 (113)(九)黑龙滩国际体育休闲度假产业集聚区 (114)(十)玉屏山综合性度假旅游产业集聚区 (115)(十一)瓦屋山森林生态康养产业集聚区 (115)(十二)七里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集聚区 (116)(十三)规划桃花源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 (117)(十四)国际竹艺城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118)第七章保障措施与规划实施 (119)一、推动规划组织实施 (119)二、创新政策要素保障 (119)三、推进服务业市场化改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加强人才培育引进 (120)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21)六、强化产业政策激励 (122)七、构建区域协同机制 (123)八、服务业“115”工程 (124)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目的“十四五”是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决胜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
为在新时期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优势,加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发展六大先导型服务业,培育发展五大新兴服务业,提升发展四大基础服务业,“三轮驱动”,打造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先行区,为加快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照战略前瞻、科学合理、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和切实可行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省行政辖区范围,包括玉湖区、考核区和河口、东方、规划、马里四县,幅员面积7186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规划期2016~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
四、规划依据➢《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省“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6〕15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眉府发〔2015〕9号);➢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第二章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我市坚持旅游为龙头,商贸、物流为两翼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康养服务、科教服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不断涌现和迅速发展。
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十四五”时期“培育现代服务业千亿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迈上新台阶,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92.08亿元,接近300亿元大关;较“十一五”末翻一番,位列全省第13位,与全市经济总量排名持平;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年均提高约0.7个百分点,由2010年的26.3%提高至2015年的28.4%,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1.9%,历年均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年均增速居全省第1位;2015年服务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成为全市“稳增长”的中坚力量。
图2-1:“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二)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至2015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8.0%,相比“十一五”末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43.40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69.9%。
“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2072.9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累计的3.85倍,年均增速达到34.3%。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比重由2010年的44.2%上升到2015年的59.5%,提高了15.3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
2015年,全市服务业就业人数55.68万,较2010年增长了14.7%,占全市就业人数的29.5%,较2010年提高 4.3 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工业和农业,成为全市劳动力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图2-2:“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三)特色优势产业强劲发展“十二五”时期,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康养服务、商贸服务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猛。
——文化旅游业。
“十二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32 亿元。
成功创建4A 级景区3家、3A级景区2家、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11家,星级旅游饭店总数达到11家、旅行社8家。
201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30.38亿元,接待游客超过3022.21 万人次,收入和人次均是2010年的3倍,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7.1%。
——现代物流业。
考核青龙物流园区上升为省级物流聚集区,目前建成面积3300亩,有铁路专用线8 条、仓储80 万平方米,货物吞吐能力达800 余万吨,当当网西南物流中心等180余户企业入驻运营。
苏宁考核物流园区建设项目、青龙国际商贸物流城(三期)项目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016 年全市快递业务量(收件量)完成1953 万件,居全省第 3 位,同比增长142.5%,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2016 年实现粮食物流贸易总量435 万吨,粮食加工转化值135 亿元,粮食交易量居全省第二位。
——电子商务业。
“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建成了亚马逊()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西南IT产业园,河口县、马里县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培育打造“赶场小站”、“幸福河口”、“田夫农业”等本土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产业成为新兴增长点。
2015年电商交易额增速35.0%,规模达到300亿元,电商网络零售额全省第四,电子商务健康度全省第三,家装家饰产品网络零售额全省第二,电商从业人数达到 3.5 万人,电子商务带动创业就业人员超过30 万人。
——康养服务业。
依托长寿养生文化积极发展养生养老服务业,市中医保健中心,以及彭祖山、玉湖岚山、黑龙滩等康体运动基地项目有序推进;河口黑龙滩风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康体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400亿元的中铁黑龙滩国际旅游体育休闲度假中心项目成功签约;东方七里坪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省民间文艺创作与康养基地,被授予国内首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生态康养服务业已成为的六大先导型服务业的重要内容。
——商贸服务业。
建成圣丰国际农商中心、万景国际商业中心、五洲国际装饰博览城等一批大型商贸服务项目,成功引入沃尔玛、大润发等现代商贸服务知名企业。
传统商贸服务业等转型升级成效明显,2015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8.1%、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3.0%、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2.6%、保费收入增长19.3%、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8.8%、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7.7%。
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8.76亿元,是2010年的2.06倍,年均增长13.5%。
——科教服务业。
积极培育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服务和教育培训体系。
新引进高校6所、总数达到9所,跻身全省三甲;学前教育发展经验参与国际研讨;义务教育招生改革经验全省推广。
图2-3:“十二五”时期商贸服务业情况(四)市场主体培育成效突出“十二五”期间,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不断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