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摘要:老舍在其小说创作上用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有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最擅长而又独特的幽默艺术,不仅丰富了其小说创作的风格,也使其小说作品充满了典型的幽默讽刺意味。
老舍小说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幽默风格的形成是具有一定原因的。
历史时代是促成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生活和亲人的感染熏陶是影响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基本原因,生活阅历是引导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根本原因。
而同时,我认为在老舍小说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幽默既温和而又不缺失一种一视同仁的心态。
好好品味老舍小说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幽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风格并继承他留下的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老舍;小说作品;幽默一、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的社会历史渊源老舍每每在谈论到自己的创作时,往往把时代、家庭和自己的生活阅历这三者联系起来。
我们在谈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的社会历史渊源时,也不能离开这些方面而孤立地去认识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形成的原因。
(一)历史时代是促成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老舍早年生活在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巨变的20世纪初,首先是辛亥革命把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统治给推翻了,接着又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倡导下“打乱了二千年来的老规矩”,因循守旧的传统文化意识一下子就被摧毁了。
老舍他在《“五四”给了我什么》一文中提到,“假若没有‘五四’运动,我很可能没有想起去搞文艺。
[6]”并在文中反复的强调,“感谢‘五四’,它叫我变成了作家。
[7]”这就说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予了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很大的动力。
这也正如西班牙的一个幽默的理论家说过:“每逢时代精神踏进新方向时,幽默便要兴旺起来。
它对于生活中古旧的一切、虚幻的一切,都宣告了它们的末日而庆祝了它们的葬礼。
[8]”在这个广大的地球上,社会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思想的解放,“五四”文化运动它洗涤了思想界和文化届的污泥浊水,使得各种有生气的文艺思潮和艺术形成突破封建传统文学束缚的藩篱,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幽默文学便是其中之一。
而老舍便是适应这种历史时代而成长起来的幽默作家。
(二)家庭生活和亲人的感染熏陶是影响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基本原因老舍出身在一个很普通的满族护军之家,家境十分贫寒。
他的父亲是个守护皇城的小兵,在老舍很小的时候,就死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巷道里。
从小死去父亲的老舍是靠着给人浆洗和缝补衣服的寡母拉扯大的。
这种贫寒的生活,使得老舍从小就很懂事。
小时候他就对北京的风土人情和中下层市民乃至三教九流的生活比较熟悉,能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因为家庭的贫困所以入世早,对事情看得也真切。
家庭的出身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取向,这就是老舍之所以选择幽默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因之一。
另外,亲人对老舍的感染和熏陶,比如其母亲的善良、淳朴、敦厚、讲义气等性格特点,加之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所以就深受母亲个性的感染,这对老舍以后的文学创作风格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生活阅历是引导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根本原因老舍早年在北京的一个小胡同里度过了他的幼年和少年。
由于家贫,他在初级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就去当一名小学的校长。
“五四”文学运动让他有了创作的冲动,生活阅历渐渐的丰富使他不甘心就这样埋没一生。
1924年,老舍在艾温士教授的推荐下到英国伦敦的东方学院教书。
也正因如此老舍为了学英文而开始念外国小说。
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老舍读了Nicholas Nickleby的《尼考拉斯·尼柯贝尔》和Pickwick papers的《匹克威克外传》等作品并开始有了写小说的念头。
之后,他的第一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就是在这些文学作品的影响下而创作出来的。
而在所念的这些外国小说中老舍受到了英国的狄更斯,俄罗斯的果戈理等一些以描写他们国家时代的市民社会生活和市民小人物的作品的深刻影响。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生活阅历使老舍内心中荡漾起了为城市中的小市民诉说的涟漪,从而在根本上引导了老舍的幽默审美心态。
二、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是温和的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是温和的。
在老舍小说作品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城市贫民深切的怜悯与同情,而与此同时老舍在自己的小说作品创作中又使用生动、形象而贴近的幽默语言。
这样使得他的小说作品充满了温馨。
而除此之外老舍还把自己自小培养出来的良好的性情与小说作品中凸现的幽默密切的联系起来。
这样就使得他的小说作品不仅充满了温馨而且洋溢着和善。
(一)在老舍小说作品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城市贫民深切的怜悯与同情老舍出生于一个贫困的满族家庭,自小就过着一种艰苦、朴素的生活。
他的父亲是一名守卫皇城的护军。
在老舍出生的第二年,父亲便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争中阵亡了。
从此,一家人便失去了生活的主要来源。
老舍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
他的母亲靠给人缝补浆洗衣服勉强维持着全家人的生计。
由于家境的贫寒使老舍拥有一个与有钱人家的孩子不一样的童年。
他的童年是在贫民居住的大杂院中度过的,房子也是最为简陋破旧的矮房。
他没有玩具,夏天的时候,树上的虫子就是玩物。
在树下他经常与姐姐们一起玩泥饽饽。
羊拐,也是他最钟爱的游戏。
老舍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叙述过全家人做饭的菜,“夏天就是盐拌小葱,冬天就是腌白菜帮子补点辣椒油”。
每到夏天下大雨的时候,“全家人就要坐着等到天明,以免大雨压塌了房顶,全家人同归于尽”。
这就是老舍童年的生存环境。
在他居住的胡同、大杂院里,全是巡警、车夫、工匠、妓女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因此,老舍对这些人的生存状况和性格特点非常的了解。
由于老舍这样的童年生活经历,造就了他今后在文学创作上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城市中贫民的社会生活。
这同时也使得他在他的小说作品的背后蕴含着他对城市贫民深切的怜悯与同情。
老舍在自己的小说作品中通过对这些城市小人物的描写,体现出当时中国社会的艰难、腐朽与堕落,加之以幽默艺术的巩固使得这种体现更加深刻、有力。
于是在老舍的小说作品中经常带着同情而幽默乃至于深奥。
Thackeray(萨克莱)说:“幽默的写家是要唤醒与指导你的爱心,怜悯,善意———你的恨恶不实在,假装,作伪———你的同情于弱者、穷者,被压迫者,不快乐者。
”他自己也曾说过:“我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
据说, 幽默中是有同情的。
”[1]老舍他在正式开始文学创作之前,已申述过这样的心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须竖立起两个十字架……为破坏、铲除旧的恶习,积弊,与像大烟瘾那样有毒的文化,我们时刻准备着牺牲,背负起其中的一架十字架。
[2]同时,因为创造新的社会和文化,我们也须时刻准备着牺牲,包括它的落后与新生。
”穷者,命运可悲可怜者,老舍在真实深刻的描写刻画他们的时候,幽默的笔端总是流溢着极大的同情感,无论是写其不幸,还是讽其弱点。
在《骆驼祥子》一文中,就突出的表现了老舍对城市贫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的理解。
小说叙述了一名年轻好胜、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
祥子希望通过个人的奋斗以改变自己卑微低贱的人生。
他全力以赴,几经挣扎,最后得到的却是失败与打击。
随着幻想的破灭,他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也丧失殆尽。
而老舍就在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叙述中夹杂着幽默的字词和句子,使得这篇小说流露出作者对祥子人生遭遇的深切同情。
即使到了最后对于祥子的堕落,老舍也是同情多于责怨。
老舍认为,“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7](P30)。
《四世同堂》中老舍写了整整一条胡同里的居民,其中“打鼓儿”的、“摆台”的、“窝脖儿”的、唱戏的、开店的、拉车的、糊棚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
他们惨遭日本人的荼毒,但倔犟挣扎。
老舍哀其不幸,同时也赞美了他们的和衷共济、不甘亡国的高尚情操。
老舍与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心通过感情的桥梁息息相通,而感情的桥梁掩映在幽默的纱帷中。
(二)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语言用得生动、形象、贴近生动、形象、贴近的语言运用使得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让读者感到更加的亲切。
在老舍的小说作品中,作者往往运用较多的修饰手法而增强幽默语言的表达效果。
比喻,我们知道,并非一切的比喻都能使人发笑,但在老舍的小说作品中,作者往往能取得幽默的效果。
如在《赵子曰》一文中,他把赵姑父喝酒后醉意朦胧的笑容比作“象喷过火的掩映在红云赤霞里似的。
”比喻高妈说话圆滑“象留声机片是度着圆圈说的,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起转合的痕迹。
”比喻吴太太的身材相貌横竖差不多相等“整是一块四方墩肉,上面放着个白馒头,非常的白,仿佛在石灰水里泡过三天,把眼皮鼻尖耳唇都烧红了,眉毛和头发剩下不多。
”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作者运用这种种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比喻,使得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更加形象、生动和鲜明,于是增强了幽默感,让读者对小说里的幽默感觉更加的亲切。
另外,老舍还善于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来增强幽默语言的感染力。
在《老张的哲学》这部作品中,作者开篇就写到:“幽默,据老舍先生看,它首要的是一种心态。
幽默的人,他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
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
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
”[3]通过夸张语言的运用实现了老张浓重的“本位”思想。
这个夸张手法在这里运用得很体贴,但这种夸张并非荒诞无稽,因为它“并不是为了夸大真理,而是为了在最明显和最有表现力的形势中把真理显示出来。
[4]”如在《赵子日》中主人公中赵子日嫌妻子是小脚女人,盼她早死,便向阎罗王祈祷:“敬求速谴追魂小鬼将贱内召回,以便小子得与新式美人享受恋爱的甜美!阎罗王万岁!阿门!”这段祷告词半白半文,半土半洋。
既是向阎罗王祷告,偏又使用基督教祷告的结束语“阿门”,弄得不三不四,读之令人忍俊不禁,活灵活现也反映了赵氏的性格。
(三)老舍小说作品中凸现的幽默与老舍良好的性情有着密切的联系老舍他出生在北京一条贫困的小胡同里,从小就与守寡的母亲相依为命。
这贫困的生活让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等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城市贫民。
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生活的贫困。
这给后来的老舍性格的形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老舍的母亲,在性格上他深受母亲的影响。
老舍他在《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一文中说过:“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楞挨饿也不肯求人的人,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
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
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
我决定讽刺而感到幽默。
[5]”这就说明了老舍他的心地善良、仁义,对人待物都以亲切的态度对待。
老舍的这一性格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小说作品中幽默的风格,从而也造就了他的小说作品中的幽默是温和的。
三、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是一种一视同仁的心态在老舍的小说作品中不但拥有着一种温和的幽默,同时还寄寓着作者一种一视同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