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道

论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道

毕业论文题目:论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道学 校: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学 院: 人文学院专 业:历史学教育班 级: 历史032姓 名: 林 云 长日 期: XXXX年XX月XX日指导教师: 陈 志 贵目 录摘要 (Ⅰ)A b s t r a c t (Ⅱ)一、天道无神 (1)二、“有”“无”之辨 (4)三、科学之“道” (8)结论 (10)注释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4)摘 要老子在《道德经》中建构起了一套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

“道”是老子哲学的思想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区“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

在对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中,建国以来学术界和史学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老子哲学中的“道”是唯物性抑或唯心性的哲学属性划分。

如果抛开这种唯物、唯心的划分方法,改从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构成的作用去考察,便会超越上述价值取向,而窥见另一新天地。

本文将从老子的天道观、有与无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老子之道与现代科技的关系三方面内容去论证老子之道的唯物性。

从而使读者对老子的道这一物质性的存在有一个直观且深刻地了解。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道”的唯物性AbstractIn the "Tao Te Ching" ,lao zi builds up of a series of "Tao" to the highest areas of philosophy. "Tao" is a philosophy core of the thinking, as well as the Chinese culture "ideology of the most noble concept, the basic driving force." Right in the philosophy of the study, since the founding of academics and historians matter poser. Controversial primarily focus on the philosophy of Lao Tzu's "Tao" the materialistic nature or idealist philosophy of ownership division. If this cast aside materialism, idealism arrangement, changed the culture from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and on 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it will be beyond that value orientation, and to get a glimpse of another new world. The article will be the metaphysics, between the haves and have-nots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 and Lao zi and modern technology of three aspects to the argumentation of Lao zi materialism . So that readers of the Tao of this material is a deep intuitive understanding.Key words : Lao zi 《Tao Te Ching》the materialism of "Tao"论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道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一部《道德经》言虽短、理至深,洋溢着老子的睿智,体现了一代智者独特的理论思维模式和世界观。

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老子和《道德经》一书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在讨论研究和比较中,对于老子哲学思想核心的“道”,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派认为老子之道是一种物质存在,为唯物主义;另一派则认为“道”是精神性的观念,是一种假设,为唯心主义。

然抛开这种两大哲学阵营的划分,改从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文化构成的作用去考察,便会超越上述价值取向,而窥见另一新天地。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内容去解构老子哲学,剖析老子之道,还原“道”的唯物性的本来面目。

一、 天道无神“中国思想家的唯物主义往往是与无神论、与反宗教的斗争结合在一起的。

”①春秋时期恰是中国历史上尖锐的阶级斗争时期和分权制产生的时期。

这一时期礼崩乐坏,人们开始由之前的敬天、信天转为了疑天、骂天。

而老子和《道德经》正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老子哲学一出场便将“道”凌驾于天之上,推翻了“天帝”的宝座,从哲学角度思考了世界起源问题和存在根据问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摆脱宗教束缚的有理论体系的真正哲学。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了“道”这样一个标志着宇宙的绝对始源的至高本体,并将其作为了世界存在的基础,是世界上一切现象的源泉,是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本质。

“道”是包含着时空属性的客观存在,是“天地之始”,是“万物之母”。

万物皆以其为依据。

“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宇宙万物的原动力,是亘古不灭的,无微不至的,不可反抗,化生万物的存在,它比天地万物存在得更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②“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③显然这里的“道”是世界的本原。

它在时间上早产于世间万物,为“始”;在空间上包容万物,大而无外,为“大”。

“道”混沌无形,却可产生天地;不可名状,却循自运动,周流不息而又永不消逝。

天地万物都源于“道”,或者说“道”是构成一切事物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失去了“道”,天地万物就不可能存在下去。

因而“道”是产生并决定世界万物存在和演变的最高存在,它像母体一样滋生万物。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④老子在这里盛赞了“道”的母性,指出了道生养万物并亘古存在的特点。

而有了“道”的存在后,宇宙则按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法则进行演变流转。

“道”的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运动过程事实上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宇宙原始基质-“道”生成了初级的存在“一”(类似于气团),“一”再聚合成阴阳,阴阳再进而形成“天地人”三才,最后形成世间万物。

老子的天道观是循自运动的宇宙生成模式,是无神的。

“道”作为宇宙本体,超脱于任何人类意志和思想樊笼之外,深刻地决定了万物演变和宇宙流转。

“道”是永恒的,无处不在的宇宙总体。

老子说,“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⑤“道”是广泛的,无处不在,万物依恃道而生存,道成就万物而不自以为有功,万物恃道而生,而道并不占有或主宰万物。

由此可见,“道”不具有人格和意志,仅仅是“天地之根”。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⑥此句意即道是虚无的,包容诸物。

它不会穷尽,它是深邃的,是万物的宗主,它是虚无却又似乎存在。

我不知道它从哪里产生,似乎天帝以前就有了它。

这里老子指出了道早于天帝而产生的超然地位,将“道”凌驾于“天帝”之上。

而同时老子也常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⑦“道”“无不为”是说道产生天地万物,一切事物的生存及变化都是道的作用;“道”常“无为”则恰恰说明了道的一切作用是无目的性的,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意志可以左右它。

宇宙万物皆以“道”为尊,缘“道”而行,随“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⑧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呢?它是最根本的存在,也是最后的依据。

道自己又无所效法,仅仅是自然而然罢了。

正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老子的唯物论是把天地万物的运行生灭,看作是纯循自然规律,并无人格化的神存在。

人们对自然只能任(服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正是《道德经》中所指出的“道”的这种自然无为的性质,其运转自然就排除了上帝鬼神的作用,将宇宙的创造力从所谓的“天帝”身上剥离出来又回归之于宇宙本身。

显而易见,老子的“道”论是一种典型的唯物论,批判了自殷周以来的所谓“天”、“帝”、“鬼神”观念和宗教宇宙观,“把神和拥护神的哲学混蛋打发到了阴沟里去”。

⑨《道德经》破除了神造之说,第一次以自然之天来代替有意志的人格神之天,从而导引出无神的结论。

这是中华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温和性”的“哲学突破”。

老子曾言及自身“不敢为天下先”,而于此,老子则痛快淋漓地冲击了有神论,敢于在当时提出无神论思想,是最勇敢,最无畏,最敢于为天下先的。

须知在老子之前的夏、商、周的各代社会生活中,上帝鬼神的观念伴随着原始宗教的蒙昧牢牢地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发生都被看作是由有意志、有人格的“天帝”所决定的,因而人们进行任何活动,都要先行占卜算卦,预测吉凶。

但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深化了,继而产生了疑天、骂天的论调,但这些言论并不深刻,亦不能动摇信天、尊天的思潮的根本。

如孔子,虽“不语怪力乱神”,不再过分强调上帝或人格神,却仍留有尊天信命的思想尾巴。

如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⑩然而老子在对“天”的处理上将其降为了自然之天,置于“道”之下,大大动摇了上帝、鬼神观念的统治地位,是对有神论的巨大冲击。

用徐复观先生的话说,“由宗教的坠落,而使天成为自然的存在,这与人觉醒后的一般常识相符。

在《诗经》、《春秋》时代中,已露出了自然之天的端倪。

老子思想的最大贡献之一,在于对自然性的天的生成,创造,提供新的有系统的解释,在这一解释下,才把古代原始宗教的残渣,涤荡得一干二净。

中国才出现了由合理思维所构成的形而上学的宇宙论。

”○11章太炎先生也赞扬老子“并不相信天帝鬼神,和占验的话,孔子也受了老子的学说,所以不相信鬼神,只不敢打扫干净;老子就打扫干净。

”○12由此可见,老子的《道德经》从唯物主义哲学观上说明了万事万物的本体和宇宙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并没有一种主宰事物生灭的神秘力量,也不受任何超自然的意志所支配,更不具有某种预定目的性。

“道”这一世界本原,是破除神造说的尖锐利器。

道论哲学更是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传统,因此老子的道论是一种毋庸置疑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