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网络覆盖解决方案专项研究报告2014年10月目录1.1 住宅小区覆盖方案分析 (5)1.1.1室内分布系统覆盖方案分析 (5)1.1.2室外微蜂窝(室外分布系统)覆盖方案分析 (6)1.1.3室外宏蜂窝覆盖分析 (10)1.1.4小结: (11)1.2 典型场景及覆盖方案策略 (11)1.2.1别墅型小区 (11)1.2.2多层住宅小区 (13)1.2.3高层住宅小区 (14)1.2.4环抱型小区 (15)1.2.5小型独栋小区 (16)1.2.6综合大型小区 (17)1.3 切换区划分 (17)1.4 天线选择 (20)1.5 干扰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系统内干扰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新技术及新方案应用研究 .. (23)2.1 天线伪装方案 (23)3研究结论与建议 (24)3.1 结论 (24)3.2 标准化方案建议 (24)西安威飞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西安雁塔区太白南路紫薇尚层西五楼-原山东省科学院西北办事处。
专业从事M2M(Machine to Machine,Man to Machine)、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产品与解决方案研究、开发、销售和工程技术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威飞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基于Wi-Fi大数据的开放平台服务提供商。
创始团队成员多来自于一流互联网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研发能力。
其旗下产品WIWELL是一个基于移动大数据的开放平台,将通过具备RTLS功能的无线路由器获得的个体行为数据汇集到云平台,面向各个商业合作者提供开放接口,为O2O提供底层数据支撑。
WIWELL系列智能wifi是我们在2013年基于移动互联网而集中推出的智能wifi营销系统,截止目前该系统已有超过上百万用户体验到集免费上网与商家移动互联一体的上网享受;目前该产品在全国已有二十多个城市形成了网络化铺设,有上千个商家正在使用我们的智能wifi给顾客带来更加便捷,轻松的上网体验。
现在,我们正进一步加强我们的产品体验及不断满足不同类型商家的各种需求,期待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构筑自己的战略要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鼎力合作,智慧城市建设政府设备采购单位20余城市的分公司办事处联合业务拓展,我们更有智慧社区、智慧商圈高端技术融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只为给你带来最舒适的居住环境,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
全国服务热线:400-038-6099住宅小区覆盖方案分析1.1.1 室内分布系统覆盖方案分析方案要点简介在覆盖小区建筑的时候,有时采用建设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方式来进行覆盖:在方案设计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室内信号在室内区域有良好的覆盖严格控制信号在室外的泄露建议尽量采用小功率多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可以在保证良好覆盖的前提下,有效抑制泄露天馈部分尽量选择宽带器件,考虑以后频段的扩展及多制式共天馈可根据需要选择吸顶天线或定向天线有必要时可对天线进行伪装切换区一般设计在建筑的出入口方案优点:楼内的覆盖较均匀可以和2G共用天馈系统方案缺点: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周期比较长,业主协调较困难只能覆盖室内区域,室外区域无法覆盖天线只能装在走道和用户家门口,由于家庭户型结构较复杂,很难对房间里的用户有全面和有效的覆盖需要和室外站配合覆盖,导致大量的切换区在室内,不利于网络性能1.1.2 室外微蜂窝(室外分布系统)覆盖方案分析在覆盖小区建筑的时候,有时采用建设室外微蜂窝的方式来进行覆盖:室外微蜂窝覆盖指采用微蜂窝小区制的方式,根据小区内建筑的特性及相互的分布关系,灵活的在室外布放天线,达到在小区内无缝覆盖的目的,在设计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由于微蜂窝采用的是多点小功率覆盖,因此在设计时,一般只设计穿透一堵墙,这就要求在楼宇的每一面应该与天线都有直达路径在走线时要充分考虑小区的道路及管道建设,合理设计走线在设计天线口功率时,注意覆盖距离和环保要求的平衡为满足覆盖要求,应采用正反两侧覆盖居民楼,为减少楼内的切换,应划分为一个小区。
为尽量降低对非目标区域的信号泄露,天线放置位置应首选中层,次选楼顶放置。
为降低相邻居民楼之间的信号泄露,应采用异频组网。
为避免室外宏基站对覆盖居民楼的同频干扰,应采用异频组网室外分布系统方案,天线的布防方案比较多,主要有两种:将天线安装在外墙或楼顶1)天线安装太外墙上天线安装在外墙上,一般只采用定向天线,比较容易利用建筑的遮挡控制干扰,能覆盖5-8层楼,但是物业协调和施工难度较大。
天线安装在墙角,天线主瓣可以直接辐射到楼之间的空隙, 有效利用楼宇之间的空隙及墙壁的透射和反射达到理想覆盖效果。
一般应该避免天线主瓣直接正对着附近楼房的墙壁,天线方向应尽量保持一致。
对于这种楼群排列规则的生活小区,天线建议选择水平波束宽度90°以内、垂直波束宽度30°左右的定向小天线当小区内楼群排列不规则时,天线可以安装在某一大楼的墙壁上,正对对面的建筑物墙壁,利用其反射信号提供覆盖。
此时天线安装高度不宜过高,尽量与目标覆盖楼层等高。
安装方式如上图所示2)天线安装在楼顶天线装在楼顶,采用定向天线,覆盖能力比较强,一般来说能覆盖10层左右,但是干扰比较严重,在建筑高度较高时慎用。
天线也可以安放到角上或楼宇的垂直面上。
方案优点:覆盖效果好,信号从室外打入,能有效覆盖房间内用户单个蜂窝覆盖范围小,干扰容易控制天馈体积小,容易伪装,对安装要求条件低,降低准入难度同时覆盖室内和室外方案缺点:需要天线点位较多规划时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复杂度较高地下停车场和电梯需要建设分布式系统1.1.3 室外宏蜂窝覆盖分析有时也会采用室外宏蜂窝的方式进行覆盖宏蜂窝方案宏蜂窝大区制的覆盖方式,完成对住宅小区的覆盖:宏蜂窝的站点一般选择距离楼宇50-200m的位置,以保证对楼宇的有效覆盖;天线挂高一般在楼宇的中部偏上一点的位置;在天线选择上,一般选择水平半功率角小,而垂直半功率角大的天线;需要对天线进行伪装。
方案优点:覆盖面积较大,投资成本较低兼顾室内和室外的覆盖方案缺点:宏蜂窝方案受楼体的遮挡的影响比较明显,在区域内很难形成无缝覆盖在楼宇背向天线的一边,以及楼宇的底层和高层常存在弱覆盖的区域1.1.4 小结: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 典型场景及覆盖方案策略1.2.1 别墅型小区别墅小区的建筑一般有以下特点:建筑遵循一定的规律规则排列每栋建筑规模很小,只容纳一两户人家建筑密度低,属于低密度小区,楼间距一般20m以上楼层高度低,一般在4层以下建筑多为砖混材料的板楼结构覆盖方案分析重要程度高,宏站准入难度大,覆盖下效果无法保证;无法建设室内分布;推荐采用室外分布式方案进行覆盖1.2.2 多层住宅小区多层住宅小区的建筑一般有以下特点:多层小区建筑基本为砖混材质的板楼,建筑高度一般在12层以下;板楼的长度明显大于宽度,基本为条形结构,但有可能会根据地形建设成弧形或“L”型建筑;由于建筑高度较矮,建筑密度相对较高,但一般来讲,高档小区的建筑密度不会太高;建筑规模较大,每层容纳的住户比较多;建筑分布相对较规则。
建筑宽度较窄,信号穿透的损耗相对比较小;覆盖方案分析宏站覆盖效果特别是底层的覆盖效果难保证,可在重要程度较低小区或配合室外分布式方案使用室内分布覆盖电梯和地下车库可根据楼宇的高度,采用楼顶天线+挂墙天线的室外分布天线覆盖1.2.3 高层住宅小区高层住宅小区的建筑一般有以下特点:高层住宅小区多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塔楼,建筑高度一般在12-35层,35层以上的建筑叫超高层若干干户,一般多于四五户共同围绕或者环绕一组公共竖向交通形成的楼房平面;不同规模和档次的小区建筑密度差别较大,但是对于高档小区一般建筑密度不会太高;建筑规模较大,每层容纳的用户较多;建筑分布比较规则;建筑物接近方形,截面小,厚度大,穿透损耗比较高。
覆盖方案分析:宏站覆盖效果特别是高层和底层的覆盖效果难保证,可在重要程度较低小区或配合室外分布式方案使用室内分布覆盖电梯和地下车库可根据楼宇的高度,楼顶天线+挂墙天线的室外分布天线覆盖1.2.4 环抱型小区小区特点高层建筑分布在小区的周围,多层建筑和活动区域分布在小区的中央覆盖方案分析可以采用“室内分布系统+上仰角射灯天线或路灯天线系统”相结合的覆盖方式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来覆盖地下室、电梯、楼内部房间等,利用多层建筑上天线上倾的方式覆盖高层高层建筑只见也可以利用天线互打的方式覆盖1.2.5 小型独栋小区小区特点:小区规模很小,只有一栋或几栋建筑,没有隔离的小区范围一般为高层建筑覆盖方案分析在室外安装内置上仰角射灯天线或路灯天线系统覆盖低层建筑外层房间利用室外分布天线覆盖楼宇,同时抑制高层杂乱的无线信号、减少乒乓效应及控制频繁的乒乓切换;慎重考虑楼顶下倾射灯天线的方式,以避免高层射灯天线信号传播距离过远带来的对远处小区的干扰站采用室内分布覆盖电梯和车库1.2.6 综合大型小区目前还有许多占地面积很大的综合型小区,其中包含了别墅、多层小区、高层小区的全部或部分,一般还有配套的公共业主活动区。
在此类小区中建筑类型更多,涵盖了上面提到的有所建筑特点,且其规模和档次往往也比较高,在覆盖时应予以重视。
覆盖方案分析由于涵盖了多种场景,因此覆盖综合小区的要点就是根据小区的结构特点对小区进行分区覆盖根据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覆盖方案1.3 切换区划分考虑小区分区方案,首先,在满足容量的前提下,多个RRU级联应尽可能地考虑合并为一个逻辑小区。
房屋的用户尽量不处在切换区内一个簇内的建筑尽量不处在切换区内大量用户聚集的地方尽量不处在切换区内用户频繁移动的地方尽量不处在切换区内尽量采用异频切换的方式对于初期容量要求不高多个RRU合并为一个小区的情况,在规划时尽量规划好各个RRU 的覆盖分界,便于将来扩容时将各个RRU分裂为多个小区时避免整改小区间的切换区域。
例如,住宅区规划的不同小区要有一定裕量,一方面从住宅楼的入住率方面考虑(目前绝大多数高层住宅楼的入住率都很低),满入住率时会有更高的话务量需求,另一方面可能会在现有住宅楼周边陆续开发二期或下一期的楼盘。
室内分布系统由于楼道,墙壁,电梯等诸多相对隔离空间的存在,因此其信号分布状况相对复杂,对于切换带的设计须加慎重考虑,在室内覆盖时,要避免切换带位于人员活动密集的办公生活区域,要设置在人员活动相对较少的角落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