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望江楼公园竹造景艺术

成都望江楼公园竹造景艺术

449成都望江楼公园竹造景艺术 郭丽25 陈其兵* 周佳 钟信(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四川 雅安625014)摘要:成都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之西蜀名人纪念性园林。

因薛涛一生爱竹而以竹造园,引种栽植竹24属192种,运用竹海幽悠、翠竹长廊、劲竹奇石、幽篁诗魂、红墙竹影、竹径通幽等竹造景艺术手法,将诗、竹、人、园自然融揉,形成竹文化底蕴深厚、观赏竹品种繁盛、竹配置手法考究、公园功能复合多元及竹意境独特幽远之竹造景特点,实为“天下第一竹园”。

关键词:风景园林 望江楼公园 竹造景 造景手法 艺术特点“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唐· 薛涛《酬人雨后翫竹》“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 之成都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唐代诗坛女杰薛涛的西蜀名人纪念性园林。

因薛涛一生爱竹,以竹之“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自拟,全园以竹造园,栽植观音竹(Bambusa multiplexvar.riviereorum )、黄金间碧竹(Bambusa vulgaris cv. Vittata )、大眼竹(Bambusaeutuldoides )、乌芽竹(Phyllostachys atrovaginata )、佛肚竹(Bambusaventricosa )等约192种,诗、竹、人、园融揉,运用竹海幽悠、翠竹长廊、劲竹奇石等竹造景手法, 舒展竹径翠廊、幽篁深竹、劲竹奇石画卷,引千古文人骚客寻幽访园,吟竹作赋,凭吊流连,意境幽远(图1)。

1.望江楼公园植竹史望江楼公园大门对联“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道明望江楼公园为唐代女诗人薛涛故居旧址。

园居成都锦江河畔,占地188亩。

望江楼公园因薛涛而建,因薛涛而名。

薛涛一生爱竹,其“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诗如其人,托物言志,以竹自况:竹经霜雪,虚心自持,竹伴贤人,苍劲高尚。

后人怀念凭吊女诗人,在望江楼遍植翠竹,以竹造景。

自明代以来,已有幽篁环护薛涛井。

至清代乾隆间,已是一径幽簧万竿绿之景象。

清乾隆吴升诗云:“我昔寻此井,一径入深竹。

萧然地半弓,围以万竿绿”。

1928年辟为成都郊外公园,仅有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慈竹(Nensinocalamus affinis )、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 )三种。

1953年更名为望江楼公园。

1954年至1958年先后引进四川境内竹种35种。

1960年后陆续引进两广、两湖、江浙、海南、云南等省外竹种及德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外竹种共200余种,经引种驯化淘汰部分竹种,公园现有成活竹种24属192种,有“天下第一竹园”之称(图2)。

25第一作者简介:郭丽(1981-)女,07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四川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方向为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园林植物造景*通讯作者:陈其兵,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研究方向为竹林培育。

E-mail :cqb@ 图1 望江楼公园(来自望江楼公园主页)Fig. 1 Wangjianglou Park(from the homepage of Wangjianlou Park on the internet)4502.望江楼公园造景竹资源望江楼公园有丛生竹区、散生竹区、观赏竹区三个竹品种区和一个竹圃(图3)。

丛生竹区主要分布于休闲开放区,散生竹区主要分布于文物保护区,观赏竹区在文物保护区和休闲开放区都有分布,竹圃分布于薛涛广场西侧之条状地块。

全园以乡土慈竹为基础,汇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eata )、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 )、黑毛巨竹(Gigantochloa nigrociliata )、花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Tao Kiang )等珍奇佳竹等约192种(图4),详细竹品种名录见附表1。

望江楼公园竹种类繁盛,形神各异,有竹叶如阔掌或细长似针,有竹色若乌墨或粉白清灰,有竹形近尺方或略圆珠算,有竹秆奇现佛手或貌近人面。

有粉白玉立之粉单竹(Bambusa chungii )、奇节满布之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 )、躯干高大之鸡爪竹(Bambusa sinospinosa )、飘逸潇洒之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var.multiplex cv.Fernleaf ),文雅娟秀之观音竹……或浓荫幽径,或成丛成林,人们誉之为“竹的公园”。

其造景竹种按观形、观秆、观叶、观笋等观赏性分类如下(图5):图2 天下第一竹园(来自望江楼公园主页)Fig. 2 The first class bamboo park in the world. (from the homepage of Wangjianlou Park on theinternet)图3 望江楼公园竹分区示意图(根据成都市望江楼公园提供总平面图绘制) Fig. 3 Schematic drawing of bamboo division in Wangjianglou Park (According to the Master plan picture of Wangjianglou Park)图4 望江楼公园珍奇佳竹(来自望江楼公园主页)Fig. 4 The excellent species of bamboo in Wangjianlou Park(from the homepage of Wangjianlou Park on the internet)图5 望江楼公园观赏竹类型Fig. 5 The types of ornamental bamboo in Wangjianlou Park4513.望江楼公园竹造景手法早在明末计成《园冶》中关于竹造景手法就有“竹坞寻幽”、“结茅竹里”、“移竹当窗”、“通泉竹里”、“藉以粉壁为纸”等之记载[1]。

成都望江楼公园不仅继承了传统竹造景手法,还运用竹海幽悠、翠竹长廊、劲竹奇石、幽篁诗魂、红墙竹影、竹径通幽等创新手法,以达到纪念薛涛、展示竹种、弘扬竹文化之目的。

3.1竹海幽悠望江楼公园因薛涛一生爱竹而以竹造园,全园以竹为基调树种,植人面竹、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观音竹、鸡爪竹、弥勒竹等海内外珍品达192种之繁,通过片植、丛植、孤植、对植、列植竹种,运用障景、夹景、借景、框景、漏景、透景、对景等艺术手法,将竹与建筑、山石、水体、林木巧妙搭配,造全园四季苍翠,宁远幽悠之绿海背景。

苑内竹修林茂,凤尾森森,浓绿似海,如此大规模以竹为主栽种配置之纪念性园林在我国唯此一例(图6)。

3.2翠竹长廊拂袖推门而至北门入口,翠竹长廊清秀满眼,尘事万念顿然风飘云散。

似曾梦中桃花园境,胜是城中竹海绿洲。

一径幽篁婀娜作园序,两行观音竹夹道迎宾(图7)。

列植翠竹障景,虚实变幻、收放自如、明暗交替、欲现欲掩,竹竿竹梢婆娑成拱形,竹叶竹韵幽深迷离。

欲扬先抑,含蓄韵律之空间处理在先,循序起伏,跌宕高潮在后,寻幽而去豁然开朗。

3.3劲竹奇石古代文人喜玩竹赏石,常在庭院以竹石相配,独立成景或墙隅点缀。

唐代诗人白居易《北窗竹石》“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望江楼公园读竹苑以石为山,以竹为林,劲竹奇石,仿若大自然万物山石丛林之浓缩景致。

人面竹、金镶、玉竹、斑苦竹、佛肚竹、凤尾竹等,“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置石、石刻精、气、神刚劲,墨绿苍劲翠竹与米褐奇峰怪石有如阴与阳、虚与实,形、色、姿、韵对比互补,竹青翠苍苍劲节奇,石峰峦回转似笔墨抒豪情,竹叶轻拂英石面,静候知己诉心言(图8)。

图6 望江楼公园竹修林茂(郭丽摄)Fig. 6 Flourishing bamboos with beautiful shapein Wangjianlou Park((photoed by Guo Li)图7 翠竹长廊舒展丰富甚广阔“竹的王国”。

(来自望江楼公园主页)Fig. 7 Bamboo avenue (from the homepage ofWangjianlou Park on the internet)图8劲竹奇石(周佳摄)Fig. 8 Unique stone with bold bamboos (photoed byZhou Jia)4524533.4幽篁诗魂望江楼主要纪念景点均以竹为背景,薛涛像、薛涛墓、玩竹吟风等亦如是,实现构图层次丰富、色彩清爽和谐、主题烘托明确、意境升华高远。

薛涛像两侧和背景围以翠竹,背景竹高大、青翠、直耸、茂密,左侧配以体量适中竹丛植,右侧辅以匍匐灌木状竹于薛涛像基部,温润婉约汉白玉薛涛像嵌于丛丛英姿飒爽翠竹,人格、竹品、诗魂共鸣(图9);“唐女校书薛洪度墓” 细草生深,竹墨绿高大营造凭吊氛围。

可谓森森竹海一篁幽梦,遥遥盛世一代女杰;玩竹吟风红沙石刻对植苏铁两侧,杜鹃、灌木状丛竹为前景,飒爽挺直竹种置后,置石书墨点景点题,意境悠长回味良久。

3.5红墙竹影“峭壁山者,靠壁理也。

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

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1]。

”是《园冶·掇山》“粉墙竹影”造景艺术手法,即粉墙为纸,竹影绘之,灵动潇洒,清雅悠然。

陈从周《园林谈丛》就苏州沧浪亭也有此描述:“粉墙竹影,天然画本。

宜静观、宜雅游、宜作画、宜题诗。

[2]”望江楼公园竹造景手法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又独具匠心,红墙黛瓦弄竹影,曲环青衣画中行。

朱红墙垣为背景,墨绿修竹来绘景,翠竹倚红墙,或丛植缀于墙垣前,“疏影月移壁”,清秀婀娜娓娓诉来;或片植衬于曲径后,修竹、红墙、黛瓦、竹影虚实相生,摇曳迷离(图10);或孤植框景于园门,竹伴同行,镜游景易。

竹置于曲径后之例如薛涛井及景墙翠竹。

薛涛井碑后以嵌书画红墙和碧竹青梢围之,层次丰富分明,烘托纪念氛围;吟诗楼西南方之枇杷门巷,因诗人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而建。

流线黛瓦饰墙顶,青茂麦冬植墙基,朱红门巷展画幅,框景巧纳盈竹景,辅诗画镌于墙,翠碧竹、青麦冬、朱门巷、粉黛瓦,色彩丰润和美,远近虚实各方,透景婉约疏朗,为竹框景于园门之例(图11)。

3.6竹径通幽《园冶·相地》有“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1]”美景。

“曲”和“幽”是竹径通幽两大特点[3],“蹊图9 薛涛像(周佳摄)Fig. 9 Xue Tao’s sculpture(photoed by Zhou Jia)图10 翠竹置于红墙后(周佳摄)Fig. 10 Bamboo against the red wal(photoed by Zhou Jia)l图11 翠竹框景于枇杷门巷(郭丽摄)Fig. 11 Bamboos are framed by the Piba ostium (photoedby Guo Li)454 径盘而长、不妨偏径,顿置婉转”(《园冶》),竹径流畅含蓄,优雅深邃,游人寻幽释然,经由回环流畅一曲竹径,通往清旷豁然一片明朗(图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