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上
导气屏进气门
用于单缸试验机对进气涡流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气道 设计提供依据。
缺点: 减少气流流通截面积,流动阻力增加,充量系数 下降。 保证气流的方向和强度,进气门要有导向装置, 增加成本。 气门盘刚度不均匀,变形大。气门不能转动,容 易偏末,不利于密封。
切向气道
气道形状比价平直,在 气门座前强烈收缩,引 导气流沿单边切线方向 进入气缸,造成气门口 速度分布不均匀。 它相当于在平直无旋气 道速度分布的基础上, 增加—个沿切向气道方 向的速度。
切向气道
切向气道结构简单、在对进气涡流要求低时,流动 阻力个大; 当对涡流要求高时,由于气门口速度分布过于不均 匀,气门流通面积实际上得不到充分利用,气道阻 力将很快增加。 用于进气涡流强度不高的发动机上。 切向气道对气口位置敏感,泥芯误差对气道质量影 响较大。
螺旋气道
在气门座上方的气门腔内做成 螺旋形,使气流在螺旋气道内 就形成一定强度的旋转,其气 门口处气流的情况相当于在平 直气道出口速度分量的基础上 增加一个切向速度。 除螺旋气道本身形成的动量矩 外,速度分布图对气缸中心不 再形成动量矩了,这种气道称 为纯螺旋气道。
挤流强度由挤气 面积和挤气间隙 的大小决定。
二、挤流
汽油机紧凑型燃烧室都用较强的挤流运动,以增强燃 烧室内湍流强度,促进混合气快速燃烧。
柴油机用逆挤流促进燃烧室内混合气流出,进一步和 气缸内的空气混合燃烧,有利于改善燃烧和降低排放 。缩口形燃烧室就是为了充分利用挤流和逆挤流。
不同气道涡流强度比较
导气屏,可调节涡流强度,涡流比Ω=0~4,但阻力 最大,一般用于少数汽油机和试验研究用发动机。 切向气道形状简单,涡流比Ω=1~2,适用于对涡流 强度要求不高的发动机。 螺旋气道的形状最复杂,涡流比Ω=2~4,同样涡流 比时的进气阻力小于切向气道,适用于对进气涡流强 度要求较高的发动机。
第五章 内燃机混合气 的形成和燃烧(上)
第一节
内燃机缸内的气体流动
内燃机缸内空气运动对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有决定 性影响,因而也影响着发动饥的动力性、经济性、燃 烧噪声和有害废气的排放。 组织良好的缸内空气运动 可提高汽油机的火焰传播速率、降低燃烧循环变 动、适应稀燃或层燃;
可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空气混合速率,提高燃烧速 率,促进燃烧过程中空气与未燃燃料的混合。
第一节 内燃机缸内的气体流动
Schlieren photograph w/o swirl
Schlieren photograph with swirl
气流对汽油机燃烧的影响
一、涡流
进气涡流 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气 缸轴线油规则的气流运动 ,叫进气涡流。
一、涡流
由于气流间的内摩擦和气流与缸壁间的摩擦,进气涡 流在压缩过程中逐渐衰弱。
气道
气道的评定方法
对气道要求:
流动阻力越小越好; 适当的涡流强度。 希望在尽可能小的阻力下有足够的涡流强度。
气道稳流试验台
稳流气道试验台上评 定涡流强度的方法
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评定涡流强度,一般则量模拟气 缸内涡流转速或用角动量矩直接测出涡流的角动量, 用流量计测定气体流量。 测量一般采用定压差法,在不同的气门升程下测量叶 片的转速和气体流量。
进气结束时,气缸中心小于一半缸径处,速度呈刚体 流分布,线速度随半径增加而增加;大于一半缸径的 地方,速度呈势流分布,线速度随半径增加而减小;
活塞接近TDC时,刚体流动成 分,势流成分。
进气过程产生的旋流可持续 到膨胀过程。
涡流强度随曲轴转角的变化
涡流
随着压缩行程的进行,缸内存在的进气涡流被压入口径 较小的燃烧室凹坑,形成沿凹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转的压缩涡流。 由动量守恒,气流旋转半径缩小,势必使燃烧室内的涡 流角速度增大,但压缩终点涡流的角速度很难测定。 对于凹坑与气缸中心线对称的圆柱形燃烧室,日本池上 旬提出计算涡流增速比的公式:
压缩终点涡 流的角速度
压缩终点活塞顶 到缸盖底面距离
2 2
活塞顶凹 坑的直径
0 H h H 2 0 H 0 0
压缩始点涡 流的角速度 凹坑深度 压缩始点活塞顶 距缸盖底面距离
dk D
缸径
燃烧室的涡流增速比
图4-3 燃烧室的涡流增速比的 燃烧室口径比β =0.35;活塞顶间隙x=0.9mm;压缩比16.4
Ricardo无量纲涡流数NR
式中:
R为叶片旋转角速度; D为缸经
Ricardo涡流比
式中,e为发动机曲轴旋转角速度。
二、挤流
在压缩过程后期,活塞表面的某一部分和气缸盖彼此靠 近时所产生的径向或横向气流运动称为挤压流动,又称 挤流。
活塞下行时,燃 烧室中的气体向 外流到环形空间 ,产生膨胀流动 ,称为逆挤流。
螺旋气道
在气缸盖上布置气道时,螺旋室 高度不能很大,流入气缸的气流 会含有一部分切向气流成分,螺 旋气道中的空气运动均由两部分 组成。
采用强涡流螺旋气道燃烧室的性 能取决于气道质量,对铸造工艺 和加工的要求很高,对气道泥芯 的变形、定位、气道出口和气门 座圈的同心度等须严格控制。
各类气道气门出口处 的速度分布示意图
燃烧室口径比β =0.35; 活塞顶间隙x=0.9mm;压缩比16.4
2.进气涡流的产生方法
导气屏进气门
在进气门平顶的背面加上一段圆 弧形的导气屏而构成。 强制空气从导气屏的前面流出, 依靠气缸壁面约束,产生旋转气 流。 导气屏占据的气门周长范围内气 流不进入气缸,形成对气缸中心 的动量矩。 改变导气屏包角口的大小和安装 角,可改变涡流强度。
为使不同形状和尺寸气道的流动特性具有对比性,采 用无量纲流量系数评价不同气门升程下气道的阻力特 性或流通能力,用无量纲涡流数评价不同气门升程下 气道形成涡流的能力。
Ricardo无量纲流量系数CF
无量纲流量系数CF定义为流过气门座的实际空气流量与 理论空气流量之比。 Q试验测得的空气流量; A气门座内截面面积 dv 气门座内径; n 进气门数目。 v0理论进气速度 p 进气道压降,取2.5kPa; 气门座处气体密度(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