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关系

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关系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关系
(2007-04-16 18:37:47)
分类:医海无涯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关系是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一、白细胞
白血球,或称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血细胞。

除白血球外,人体血液中还含有红血球、血小板和血浆。

白血球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的东西。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在健康成人体内为4×10^9到11×10^9/每升血液。

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

除了在血液外,白细胞还存在于淋巴系统、脾以及身体的其它组织中。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细胞。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

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白细胞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年人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5000~9000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1~0.04,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 0.20~ 0.30。

幼儿血液中白细胞数高于成年人。

不同生理状态(如妊娠期)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有炎症时,血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

尽管它们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成分,但它们功能的发挥,更多地体现在循环管道外的器官组织中。

在功能方面它们与这些器官组织中的许多细胞成分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密切相关。

二、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依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分为粒细胞与无粒细胞两大类。

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依其功能又分为若干种。

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

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搞原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总数的3%,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力较弱,但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

此外,这类细胞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

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

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

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

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性反应。

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三、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有特异性能力的免疫细胞。

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又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

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

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并同B细胞协同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体疫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

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中和、沉淀、凝集或溶解抗原,消除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