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结构设计4裙装结构设计及原理

服装结构设计4裙装结构设计及原理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1.分割造型的原则
服装的分割线与人体的形体特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 系: 首先,分割线设计要以结构的基本功能为前提;
其次,纵向分割是使分割线与人体凹凸点不发生明显 偏差的基础上, 尽量保持平衡;
其三,横线分割,特别是在臀部、腹部的分割线,要 以凸点为确定位置。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2)裙后片制图 (1)后片基础线 (2)后中心线 (3)裙长线 (4)臀围线 (5)后臀宽线 (6)中臀围线 (7)侧腰翘 (8)省位线 (9)绘制轮廓线
8~9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二、 紧身裙
紧身裙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腰部和臀部比较合体, 二是裙摆围度较小。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总结: 一、裙摆宽松程度决定了腰口线弯曲程度;
二、省道的设计灵活且省量的大小与裙子的合体程度 及人体的体型有关。裙子臀部逐渐变得宽松时,侧缝收省 的作用消失,侧缝由曲线变为直线。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6)育克裙
育克:是指在腰臀部做断缝结构所形 成的中介部分。
样板制作要点: 此款育克线是通过前后四个
4.1 裙装的主要构成因素
人体腰臀部相互关系
腰、臀部形态差异腰、臀部的截面差异(如图2-1-1所示),两者在前 中线至侧缝线部位差异不大,仅在数量上HL大于WL,在后中线至侧缝线 部位差异很大。
腹部在前中线处的垂直 交角为<a,正常体的 <a约为8°左右; 臀
部在后中线处的垂直交 角为<B,正常体的< B约为20°左右; 臀沟 处的交角为<y,正常 体的< y 约为10°12°(男10°、女 12°); 臀部在侧面 的垂直交角为<a,正 常体的<a约为8°。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5)半圆裙和整圆裙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波浪裙的结构随裙片的数量及裙摆的大小而变化。裙片的数量有一片、两片、四片、六片、 八片等形式,每片裙片的裙摆大小用侧缝的斜角计算,有45°、60°、90°、120°、150° 、180°、210°、240度、270°、300°、360°等。
其结构基本上是在原型裙子的基 础上增加一些功能上的设计,为 穿脱方便在裙子的上端设计拉链, 为行走方便裙子下摆设计开衩或 褶。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二、 紧身裙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二、 紧身裙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裙子廓形变化的规律
半紧身裙——变化原理分析
省尖的位置做横线分割,通过两次 移省后修顺腰线和育克线,育克以 下部分做六片裙竖线分割,然后增 加侧缝翘4cm,分割线翘度2.5cm, 开口设在右侧。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6)育克裙
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育克与交叉分割
裙子的育克是指在腰臀部 设计分割线而形成的中介部分, 育克的设计目的经常是为了保 证符合人体的体型,因此其分 割的位置有一定的确定性,不 象节裙的分割位置主要是由款 式决定的。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裙子廓形变化的规律
半紧身裙——变化原理分析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第三章 裙装结构设计
由于人体臀部的生理特征,其凸点分布比较均匀,大体 分布在前身腹部、侧身大转子和后身臀肌上。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一、腹凸与省移
作用于腹凸的省或结构 线,可以沿着中腰线选 择,且每一个省均可做 省移,最常用的是把省 变成横向断缝结构。
二、自然褶裙的设计
2、育克缩褶裙 缩褶即长度的增加,通 过切展,增加长度即褶 量。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局部波形褶-直线型分割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局部波形褶-弧形分割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裙子基本纸样的施褶原理及应用
二、自然褶裙的设计
1、起行走作用的波形褶裙 采用下摆两侧直线分割的波形设计,应用切展的方 法,褶量增加越多,对应分割线的曲度越大。
4.1 裙装的主要构成因素
长度
裙长:没有绝对标准,可以是任 何长度。按照裙长分类如下:
4.1 裙装的主要构成因素
裙装的分类及名称
1). 按裙装的长度分类:超短裙,短裙,膝裙,中长裙,长 裙等。
2). 按腰位高低分类:低腰裙,无腰裙,腰带裙,高腰带裙, 高腰裙等。
3). 按裙外形分类:窄裙,直裙,A字裙,斜裙,圆裙等。 4). 按裙的片数分类:一片裙,四片裙,多片裙,节裙等。 5). 按褶的类别分类:单向褶裙,对褶裙,活褶,碎褶,立
育克分割裙设计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高腰裙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鱼尾裙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2 褶裙
自然褶:波形褶、缩褶 规律褶:普利特褶、塔克褶
褶的特点: 具有多层次的立体效果 具有运动性 具有装饰性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从表面形态看,腰、臀
部在后中线处差异较大 。
图2-1-1 腰臀部形态比较图
图2-1-2 腰、臀部的表面差异比较图
4.1 裙装的主要构成因素
基本款式的腰、臀差结构处理
人体腰、臀截面图上,将每一区间内的 腰围三等分,并与o点相连。在每一等 分区间内将腰、臀围长度分别比较,可 以看出从前中线到后中线,它们的差分 别是a、b、c、d、e、f、g,这7个量 在结构设计时一般作如下形式处理: a:前裤(裙)片门襟撇去量; b:前裤(裙)片栋缝撇去量; e:后裤(裙)片栋缝撇去量; f、g: 后裤(裙)片省道量;
可以利用原型加宽摆量,将原型的 两个省道合并转移至下摆,同时将 侧缝改成直线。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四、斜裙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手法:
分割 褶裥 高低腰 裙摆造型变化 ……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1 裙子的分割
1)、分类
竖向分割:二片裙、 四片裙、八片裙、三片裙、六片裙、 分割裙 横向分割:节裙、育克裙
4.1 裙装的主要构成因素
定位
1)臀围线的确定 臀高——从腰围线到臀围线沿人体曲面的长度。
一般认为臀高与人体的高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臀 高可以是身高/10+1或是H/6,也可以实际测量从腰围 线到臀围线的长度进行确定。
2)腰围线的确定 东方女性的体型特征:腹部隆起,臀部较平,后腰
至臀部之间的斜度偏长且平坦,并在上部略有凹进。 从侧面观察,腰臀之间呈S形,人体的这种形态使得腰 际线前后不在一个水平截面上。一般侧臀高大于前臀 高1 cm左右,前臀高大于后臀高1 cm左右。
六片分割裙设计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3) 六片裙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4) 八片裙
4.3 变化裙装结构设计
4.半圆裙和整圆裙
半圆裙是指裙摆围度正好是整圆的 一半,整圆裙则是裙摆围度恰好是 一个整圆,整圆裙是裙子整体结构 设计的极限。
这两种款式的裙子臀围加放更多, 裙摆更大,充分体现了裙子飘逸的 风格,在这种情况下省道的作用消 失,侧逢为直线,而腰围的弯曲程 度更大。
剪开,增宽裙摆。 3、画顺裙子的底摆及腰口线。 4、布纹方向可采用直丝绺。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四、斜裙
斜裙是腰围弯曲程度进一步增加, 臀围增大,裙摆围度增大,这时裙 子体现的造型只是腰部合体,其他 部位则是比较宽松飘逸的风格,因 为在臀部不合体,因此为适合人体 而弯曲的侧缝线可以转化为直线。
4.1 裙装的主要构成因素 下装的松量设计
臀围松量:≥4CM-材料弹性伸长量 腰围松量:2cm左右 上档松量: 0~3CM -材料弹性伸长量
4.1 裙装的主要构成因素
裙装的主要构成因素
1) 围度因素 (1) 腰围:在裙装中,腰围是最小的围度,它的尺寸规格不受款式造型的影响,
是裙装中围度规格中变化最小的。人在呼吸、站、坐时,腰围会有2cm的 差值变化。从生理学角度讲,人体腰部周长缩小2cm时,人体不会产生强 烈的压迫感,所以裙装的放松量可以控制在0~2cm。对于一些靠腰围固定 的裙装,放松量取下限。 (2) 臀围:臀围放松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裙装的造型风格。对于一些宽松型的 裙装,放松量可不做严格的规定。而对于合体的裙装,其臀围的加放就要 考虑到人体的体型特征及它的一般活动变化范围。若满足人体一般的坐立 变化需要,臀围的放松量一般控制在4~6cm。 (3) 摆围:摆围的大小由款式造型而定。宽松型的裙装的摆围可以呈A形、圆形、 甚至超过360度。而合体的裙摆围的设计要考虑到人体的活动范围。当裙摆 围小于人体的一般行走步幅时,下肢的活动会有控制感,走路就很不方便。 如果既要小下摆又要便于行走,可采用开衩的方法,如旗袍。但衩也不能 开得太高,以免不雅。一般开在距腰围线40cm以下为宜。如果不开衩,那 么裙摆围应随着裙长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摆围的设计要求艺术性与实用性 相结合。
通过观察其结构可以发现是腰 围线弯曲程度增大,引起下摆 围度的变化,而不是单纯的裙 摆围度和臀围的增加。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三、 半紧身裙、 A字裙
半紧身裙只是裙摆的宽度较小,其廊形角A型。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绘制步骤: 1、以裙的基础纸样做基样。 2、前后裙片各关闭一省道,并把通过省尖向底摆
二、臀凸与省移
臀部凸点分布比腹部凸 点略低,因此臀省略长 于腹省,但臀凸省移的 应用范围和腹凸相似。
第三章 裙装结构设计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第三章 裙装结构设计
腹凸、臀凸点在一线区域内处处存在
4.2 常规裙装结构设计
三、 半紧身裙、 A字裙
半紧身群裙也称A型裙。与紧 身裙相比,A型裙裙摆围度增 大,臀围增加。A型裙的纸样 设计可以直接作图,也可以利 用原型裙合并省道下摆展开的 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