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适应新体制 创新新机制 履行新职能

适应新体制 创新新机制 履行新职能

适应新体制创新新机制履行新职能适应新体制创新新机制履行新职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2010年以来工作情况汇报2010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关心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并在新形势下,适应新体制,创新新机制,履行新职能,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个工作中心和工作宗旨,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我县饮食用药安全的稳定形势。

一、机构改革稳步进行,职能调整顺利完成2010年是《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的第二年,是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全面落实之年。

2010年7月,市局把我局工作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移交县组织部和人事局,我局正式下划到地方。

2011年1月4日,县人民政府正式下发的《关于印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按照通知要求,我局积极做好履行新职能及职能交接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于3月底顺利完成了职能交接,餐饮保化监管队伍组建基本到位。

4月1日,“**县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所”正式挂牌,并正式履行《食品安全法》赋予的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责,这标志着我局机构改革已顺利完成。

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期间,我局结合开展综治工作和效能工作,通过组织学习、开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组织文体活动等多种方法加强干部职工之间的思想沟通,着力抓好队伍素质建设,增强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稳定意识和团结奉献精神,确保了队伍稳定和各项工作的持续、有序进行。

二、适应新体制,创新新机制,履行新职能(一)适应新体制1、强化业务学习。

为尽快适应新的管理体制,履行好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管理体制新职能,强化执法队伍素质、提高执法水平尤其重要。

我局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使全体干部职工迅速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工作。

2、提高沟通能力。

属地管理,就是服从地方政府管理。

因此,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做好各项工作,就必须了解地方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参透领导意图,就必须着力提高与县委、县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为此,我局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政府领导和各相关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联系,汇报或商讨相关工作。

通过一年多的时间的努力,我局特别是局领导班子成员与政府和各相关工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明显增强。

3、强化制度建设。

制度是行为规范的保证。

为使各项工作在新体制下尽快走向正规,我局依照职责,建立和完善了餐饮保化品监管工作规则、办案程序、举报处理规定、工作人员七条禁令、餐饮服务环节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预案、餐饮服务行政许可审批制度、餐饮服务许可办证流程等项工作制度。

4、转变工作方式。

管理模式转换,必将引起工作方式的转变。

由于管理体制由省“垂”管变为地方“块”管,我们的工作不象以前那样相对单纯,除了做好“饮食用药安全监管”这个宗旨工作外,还必须做好县委、县政府按排部署的其它中心工作。

为此,我局树立服务大局理念,主动靠前,把饮食用药安全监管工作恰当地溶入地方中心工作,既做好了县委、县政府部置的中心工作,又不担误饮食用药安全监管工作。

比如,2010年,县委作出了“以‘三区’建设为抓手,抓好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简称“三区”)建设,构建富民强县新平台,推动我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决定和工作部署。

为有效落实县委、县政府的这一工作部署,我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法律规范、各方参与”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在“三区”开办药品经营企业,深化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现代化的药品超市和规范药房为“三区”人民用药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保证,为“三区”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又比如,为进一步创优政务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2010年,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三城同创”工作。

“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规范饮食、食品和医药市场秩序,确保市民饮食用药安全”,被列为**县“三城同创”诚信环境创建工作中的第一条工作任务。

为了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面提升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我县“三城同创”诚信环境创建工作,我局通过加强药品监督网络建设,多举措强化食品药品监管。

实践证明,在管理下放,地方中心工作不断渗入的新形势下,树立全局观念和服务大局意识,转变工作方式,找准工作切入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能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更多、更直接的理解和支持,做到地方中心工作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两不误。

(二)创新新机制1、调整工作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为利于管理,提高效能,确保2011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全面完成,我局根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度县(市、区)局工作目标考评细则》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制定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工作管理方案》。

实行“分块管理”的工作模式,将全局工作分成“党政内务”、“药械监管”和“餐饮保化监管”三大块,并相应形成三大管理组。

实行“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股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各负其责”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制定工作规则。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制度建设,促进机关工作规范化,改进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我局根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规则》及参照有关单位工作规划,制定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规则》。

同时,根据县委“三治”(治庸、治懒、治散)工作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治庸治懒治散工作方案》。

3、建立电子监管机制。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药品城乡一体化电子监管平台,适时完善更新市局OA系统,是提高监管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

我局在省、市局的领导下,严格要求药品经营企业安装电子监管软件,及时进行药品购、销、存数据上传和视频图像上传。

对不按要求进行药品购、销、存数据上传和视频图像上传的单位要列为GSP跟踪检查、飞行稽查的重点检查对象。

通过强力推进,我局城乡一体化药品监管系统安装率为100%;图像上传率100%;数据上传率99%;基本上实现了市局三个100%的要求。

市局OA系统相关数据录入完整,并做到及时更新。

通过电子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了对全县药品经营情况的实时、动态监管。

(三)履行新职能1、调查摸底,全面建立监管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档案。

“知己知彼,百战不贻。

”为确保职能调整后我县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不乱,我局于今年5月份集中力量对全县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建立了监管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档案,做到了一户一档。

为下一步的工作顺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2、开展餐饮服务、保健食品行政许可。

我局依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对各类餐饮服务许可申请单位进行严格的现场核查和资料审查,对现场核查不符合条件的提出整改意见,指导改进设施条件。

截止目前累计现场核查餐饮单位148家,现场指导要求改进条件的148家。

至目前累计新发餐饮服务许可证86份(含换证),验证(含食品卫生许可证)80份,正在受理62份;保健食品验证(食品卫生许可证)12份。

3、开展了保健食品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管,大力整顿保健食品市场秩序,依据要求在城区开展保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共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企业11家,批发企业3家,品种46个,查处并纠正违法行为5起,下达意见书5份。

4、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我局从5月底至6月底,结合高、中招考餐饮服务保障工作,全面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加强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截至目前,共计完成对县城有学校食堂的7所中学、3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小学、9所托幼机构的专项检查。

5、开展了打击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我局重点加强了对火锅店、饮品店等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单位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和购进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台帐记录等落实情况。

专项整治期间,共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17家,其中大型餐饮4家,中型餐饮19家,小型餐饮54家,小吃店23家,饮品店15家,火锅店2家,下发指导性意见书48份,要求餐饮服务单位签订并张贴承诺书117份,发放宣传画1000多张。

6、深入开展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为推进餐饮服务单位信用体系建设,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自律,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宣传引导,现已有**中学、**酒店申报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7、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赣鄱行”活动。

以“关注健康餐桌”为主题,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赣鄱行”活动,以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馆和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点餐饮服务单位、餐饮服务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等为重点认真开展专项治理,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8、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任务。

为确保重大活动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我局克服监督人员少的实际困难采取巡回监督和驻点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方法,依据《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规范》要求,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严格把关,从原料到成品实施全程监管,圆满的完成了2011高中招考、中国红十字总会“红十字老区行”系列活动等多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任务。

三、多措并举,药械市场整规有成效1、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

我局先后组织开展了药品经营许可证专项检查、终止妊娠药品专项检查、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检查、特殊管理药品及麻黄碱复方制剂专项检查、基本药物核注核销的专项检查。

2、以稽查促规范,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

今年,我局以规范农村药品医疗器械市场为重点,加大对涉药单位的监管力度。

2011年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近600人次,检查药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200家次,GSP跟踪检查87家,飞行检查10家,共立案28件,结案20件,货值金额3万余元,其中药品案件25件(假劣药品案件5件,货值金额1.2万元),医疗器械案件3件。

较好地规范了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行为,打假治劣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3、落实驻厂监督员制,加强驻厂监督。

今年以来,派驻驻厂监督员驻厂42天,监督生产22批次70万瓶注射用细辛脑,全部检验合格,未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4、以技术监督为支撑,强化药品抽验。

上半年完成监督抽验19批次,不合格药品2批次,不合格药品货值金额0.85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