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金标准
可编辑课件
术语和定义
1、静脉治疗 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 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 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 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2、中心静脉导管(CVC) 导管末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包括经锁
标准 2 、 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考核合格且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及处理 (3)置管
风险因素评估等 PICC技能培训 (1)PICC置管操作 (2)置管中问题分析 (3)PICC维
护流程 (4)各种并发症处理等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可编辑课件
胡学峰
主要内容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静脉导 管的维护与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与护理
静脉输液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规范安全采血有效杜绝针刺伤
可编辑课件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及静脉导管的维护与护理
可编辑课件
制定行业标准的意义 必要性:缺乏全国统一的输液治疗护理行业标准 紧迫性:新技术出现亟需相关标准指导护士实践行为 临床意义:提高静脉治疗质量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社会效益: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机构法律纠纷
可编辑课件
操作前评估
3、头皮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 物不应使用头皮钢针
★头皮钢针的适用范围:
静脉输注刺激性小的溶液或药物 输液量少,输液治疗小于4h 单次抽血检查的患者 腐蚀性药物如:阿霉素、甘露醇、钙剂、柔红 霉素等,避免使用钢针以免造成外渗
可编辑课件
操作前评估
4、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 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
可编辑课件
实施标准
近期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 例》和《护士条例》标准制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提出 从护理操作、患者护理、文书记录、感染 控制、设备、工具、穿刺部位的护理和维 护、并发症的处理、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 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可编辑课件
术语和定义
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出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
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 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 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 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 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的致 病菌
基本原则
注:①在穿刺置管、导管维护等不应用戴手套取代 手卫生 ② PICC、CVC、及PORT的穿刺和维护时,可使 用包含操作所需物品的专用护理包(包括无菌铺 巾、75%酒精棉棒、碘伏棉棒、无菌手套、透明 敷料、免缝胶带、小方纱布等),提高标准化操 作的依从性
可编辑课件
基本原则
3、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 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年龄 ﹤2个月的婴儿慎用)、0.5%以上有效碘浓 度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
可编辑课件
术语和定义
6、无菌技术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
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 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7、药物渗出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 脉官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可编辑课件
术语和定义
8、药液外渗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
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9、药物外溢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 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 面等
★2%葡萄糖酸氯已定复合75%酒精溶液的优
势:皮肤杀菌剂、快速起效、省时快干、 增强敷料粘贴、持久抑菌、便于观察
可编辑课件
基本原则
4 、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至少消毒 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皮肤消毒的面积 应大于敷料的面积,消毒剂自然待干后方可穿刺
★①、以穿刺点为中心,有内向外缓慢旋转,共两 遍 ②、消毒后自然待干,避免吹、扇等动作 ③、护理时不宜常规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
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 3、输液港(Port)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 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可编辑课件
术语和定义
4、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 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 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 脉的导管
★留置针的适用范围:
①需短期静脉输液的患者、连续多次采集血标本的患 者 ②输入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外周静脉 留置针持续输注,以避免造成静脉炎及外渗等 ③持续发泡剂治疗、胃肠外营养、PH值小于或者大 于9的补液、高渗性液体不适宜于外周静脉短导管的 治疗
基本原则
2、静脉导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 原则
2.1置入PVC(外周静脉)时宜使用清洁手套 2.2置入PICC、CVC、及PORT时采用最大无
菌屏障原则 ★最大无菌屏障原则包括:穿刺人员手卫生
、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或隔离衣、 戴外科口罩和清洁圆帽、无菌孔巾覆盖除 穿刺部位外的患者全身、治疗车或穿刺盘 上铺无菌单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操作前评估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 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
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 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
★① 评估是从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治疗的关键步骤 ★② 导管置入的长度是穿刺点与上腔静脉之间的距离
,左侧置管长度大于右侧,所以置管首选右侧
可编辑课件
基本原则
1、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 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
★①、两种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如:姓名
、病案号、身份证号等,不准单独使用 患者房间号、床号或特定区域代码来识 别患者
★②、护士执行操作时,应以“核对腕带
信息”及“让患者说出姓名”的形式进 行患者的确认
★③、操作前,可编辑应课件询问患者有无药物、消
可编辑课件
基本要求
标准 1、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
完成
★
配置与使用静脉治疗药物的环境,应在空 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3 的医疗环境内 进行;有条件的医院,可在层流环境中完 成配液,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因≦10cfu/m3
参照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可编辑课件
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