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明宦官专权之比较

唐明宦官专权之比较


明代宦官窃权
唐代宦官专权是在唐王朝末途时出现的,而明代宦官专权却基本上贯穿 了整个大明王朝,这是任何一个王朝所不曾出现过的。但是,无论明代的宦 官如何兴风作浪,威胁皇权,皇帝只要一翻脸,一道口谕,便要其性命。 “即狼戾如(王)振、(刘)瑾者,(皇帝)一嚬而忧,再嚬而危,片纸中夜下 而晨就缚,左右无不鸟散兽窜,是以能为乱而不能为变也。”
唐明两代的宦官专权,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唐代的藩 镇割据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机遇,由于唐代君主将北衙禁军完全交予宦 官指挥,导致唐代宦官凭借军权逐渐削弱了能与其抗衡的南衙势力, 致使权力完全衡,皇权完全受制于宦官。 到了明代,我国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峰,一切制度 都服务于皇权,宦官完全成为皇帝专权的工具,虽然也出现了如刘瑾、 魏忠贤之类的大宦官,可以左右朝政,但却没办法左右皇权,究其原 因,主要是明代宦官没有单独指挥军队的权力,这点与唐代是不同的。
神策军
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林立,迫使唐朝政府建立起一支由中央直接控制 的武装——神策军与之抗衡。其最高统帅是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其下,还有 中尉副使、威远军使、飞龙使等职。神策军军士俸饷甚厚,且皆忠于神策中 尉。正如此,宦官集团凭着神策军这张王牌,同朝官抗衡,同皇帝争权,渐 渐成为皇帝无法控制的异己力量,《旧唐书· 宦官传》载:“万机之与夺任情, 九重之废立由己。”
田今孜
(?-1449年)是明朝英宗时期的著 名宦官,山西蔚州(现今河北蔚县)人。初时,因 英宗左右有张太皇太后、张辅、杨荣、杨士奇、杨 溥等重臣,王振不敢胡作非为,只好等待机会。到 了正统七年,王振的最大障碍物—张太后逝世, “三杨”也只余下年时已高的杨溥。此时,王振便 开始显露其虎狼心,他先命人摘下朱元璋挂在宫门 口不准宦官干政的铁牌。后来又在皇城大兴地木、 排除异己。最过份的是他与同党制造大量钢铁箭镞 卖给瓦剌,以换取良马。之后,瓦剌大举入侵。王 振鼓动英宗亲征,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 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50万军队被 击溃,从征的100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沙场, 而王振则被明将樊忠所杀,史称“土木之变”。
(? - 893年),唐朝宦官。字仲则,本姓陈, 四川人。懿宗时任小马坊使,和李儇玩得很好,李儇即帝位 为僖宗,屡次提升他至左神策军中尉、左监门卫大将军,并 呼之为“阿父”。田今孜恃宠横暴,把持大权,无所不为。 在黄巢起义军进逼长安时,他扶持僖宗逃往四川。到成都后, 继续为非作歹,暗杀了敢于正言上谏的左拾遗孟昭图,袭杀 在镇压黄巢起义中立了功的宦官曹知懿部。唐昭宗即位后, 田令孜引义子王建对抗朝廷,而王建要割据西川,与陈敬瑄 产生矛盾。最后,王建把田令孜兄弟二人同日分别杀死。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 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 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唐明两代主要宦官一览表
唐代
李辅国 程元振 俱文珍 王守澄 仇士良 田令孜
职位
元帅府行军司马 骠骑大将军、领禁军 右卫大将军 左车中尉、知枢密事 左神策军中尉 左神策军中尉
王守澄
仇士良(781年 - 843年),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唐宦
官。宪、文宗时历任监军、内外五坊使、左神策军中尉、骠骑大将军、观军 容使兼统左右军、知内侍省事等要职,封楚国公,死后追赠杨州大都督。仇 士良檀权揽政20余年,排斥异己,横行不法,贪酷残暴,先后杀二王、一妃、 四宰相,武宗时致仕。 文宗在诛王守澄后,曾想乘机一举诛灭仇士良。文宗的宠臣李训与郑注经 密谋,决定在皇帝率文武百官欣赏甘露之时把仇士良集团一网打尽。但因事 败露,仇士良等宦官趁乱劫持了文宗,并展开血腥报复,皇宫内血流成河, 官吏被杀者千余人,李训、郑注皆被诛,整个长安鸡犬不宁。此一事件,史 称“甘露之变”。此后,仇士良视文宗如傀儡。“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 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仇士良历六朝,专权二十余年,史称其“挟帝有术”。
——王世贞《弇州史料》
司礼监
司礼监为明内廷特有之建置,居内务府十二监之首,二十四衙门之一。明 中叶后,皇帝多深居,荒嬉享乐,不理国政,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 红”之权,宦官进而攫取了宰相之权。“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 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票拟
批红
明朝的军事领导原则是以文制武,以内制外,文武相制,内外 相制。 “国家之制,边防以义臣巡抚,以武臣总兵,而以内臣纲 维之。” 正统以后,凡有出征,武臣为总兵官、内臣监军、文臣 提督军务成为定制。因之,有明一代,宦官无力染指军权。
明代
王振 汪直 刘瑾 魏忠 贤
职位
掌司礼监 司礼监掌印太监、统西 厂 司礼监掌印太监 司礼监秉笔太监
(704~762) 唐肃宗时当权宦官。本名静忠, 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 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说太子李亨即帝位。肃 宗即位后,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 名辅国。后又因拥立代宗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 失势后被刺身亡。 其身居权要之时,天下大事几乎全决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 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李辅国还专门派 几十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对于不顺从的官员则加以严厉打击。李辅 国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的讼案,并以皇意相标榜。地方上的节度使也是 李辅国一手委派。 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 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宗室贵人对 李辅国也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更称李辅国为“五父”。可见其 权势之炽。
唐明宦官专权之比较
国际经济与贸易0902 郑晓俊 3090102292
唐明两朝都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严重的时代,唐 后期朝政为宦官所把持,明朝中后期也大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弄权 的大宦官。所不同的是,唐代的宦官不仅干预朝政, 而且可以任意废立乃至杀害皇帝,对皇权的威胁可谓 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明代虽然宦官用事时间最长, 却不像唐代宦官那样可以任意废立皇帝,宦官权力的 实施实际上还是在皇权的庇佑之下的。
李辅国
唐宦官。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 宝应末,闻张皇后废立阴谋,密告李辅国,使代宗得立, 由此深获宠信,任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旋代李 辅国判元帅行军司马,总率禁兵,升任骠骑大将军。程 元振专权自恣,炽焰熏天,以私怨诬杀大将、兵部尚书 来瑱,贬宰相裴冕,迫死同华节度使李怀让,连李光弼也被中伤。以致文 武百官人人自危 。广德元年(763)罢官归乡里。继又私入京师,被放逐, 行至江陵病死。
汪直
(1451—1510),陕西兴平人,本姓谈,明武宗 时的太监,从正德元年到五年,操纵朝政,是明代最大的权 宦之一,时人有“立的皇帝”之称。其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 养,后净身入宫为太监,遂冒姓刘。孝宗时,犯死罪,得免。 后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后来的明武宗。 他与马永成、高凤、 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合成“八虎”,正德五年 (1510年)被凌迟处死。 死时抄家,仅抄出的金银就有:黄金1205.78万两,白 银25958.36万两。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据此将刘瑾列 入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单。另据清赵翼《二 十二史札记》所载,刘瑾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余万两。 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处死。据野史记载,刘瑾的肉之后还被 一文钱一两贱卖,而坊间亦大肆抢购,足以证明当时黎民百 姓对刘瑾的怨恨。
刘瑾
(1568年-1627年10月19日), 原名魏四,入宫后改名李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忠 贤,表字完吾。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河北 沧州肃宁县)人。熹宗即位后,魏忠贤开始平步青云,拉 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 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 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 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魏忠贤在民间养了 不少“义子”,如什么“五虎”、“五狗”、“十孩”、“四 十孙”等。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 生祠,连辽东巡抚袁崇焕也积极参与其中。明崇祯继位后,打 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后自缢而亡,其 余党亦被彻底肃清
魏忠贤
唐代宦官典兵
唐后期的11 位皇帝中,除唐顺宗由嫡长子即位、唐哀帝由朱全忠所立外, 其他如穆宗、文宗、武宗等均由宦官所拥立,宪宗、敬宗为其所弑,昭宗一 度被宦官禁闭幽废。 唐中后期宦官专权的基础之一,是宦官典章军职,其形式有监军、典章 禁军和衔领军职三种。唐后期时宦官典章军职走向制度化,是唐朝宦官专权 之一大特色,也是造成宦官为害甚烈、废立帝位如同儿戏的主要原因。 司马光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唐代宦官之祸远比东汉为 烈的原因:“所以然者非它,汉不握兵,唐握兵故 也。”
柳 诚 悬 《 神 策 军 碑 》
为何唐廷要将如此重要之职委于宦官而不交付朝廷?神策军于代宗元年(763) 由陕州赴京归入禁中后,由宦官鱼朝恩统掌。鱼兵权在握,权势膨胀,进而干预 朝政威胁皇权,但终因擅权伏诛,此时宦官并不能对皇权造成重要威胁。
朝廷从宦官手中收回兵权后,以“神策军使”职先后授统掌神策禁军的武将, 依次为刘希暹、王驾鹤、白志贞。时藩镇叛乱迭起,德宗召白志贞禁军,竟无一 人至,德宗愤极,罢白志贞,授神策军权与窦文场,自此宦官取得了德宗的信任。 后德宗又置左右神策护军中尉,以窦文场、霍仙鸣当之,认为禁军权柄操于宦官 之手“犹之乎自操也”。及至唐亡,宦者典禁军成为定制。
王振
(?——1487) 明成化年间的宦官。广西桂平西北大藤峡 人,因祖先反对朝廷而被抄家。成化三年,汪直被俘带至京城献给王侯并 阉为宦人。之后他帮助万贵妃取得了朝廷大权,从此得到明宪宗的宠信而 统领西厂,兼职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并与万贵妃垄断朝纲。在做西厂统 领时无恶不作,因而当时人们戏称“天下只识汪太监”,遭到朝臣反对, 被撤职。成化十三年(1477年)六月十五日,明宪宗下诏恢复西厂,任 命锦衣卫副千户吴缓为镇抚。成化十八年三月,明宪宗以东西二厂不宜并 立为由,关闭了西厂。后来因为东厂宦官尚铭所忌,在朝臣许宁、中官阿 丑的联手下,他遭揭发诸项罪行被明宪宗贬逐而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