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第十章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赵海琳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节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录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三、消毒灭菌
重点难点
重点:正常菌群及意义
消毒灭菌的方法原理及应用 难点: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 土壤 :适合细菌生长繁殖,土壤中主要为非致病菌, 但有可能存在致病菌的芽胞,可致创伤感染。
和眼睛有损伤。
13
13
3. 电离辐射
包括高速电子、X射线和γ 射线等 杀菌原理:破坏DNA结构 特点:不升温,称为“冷灭菌”;穿透力强。 适于塑料等不耐高温物品及营养培养基的消毒灭菌。
14
14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即用化学物质杀灭细菌的方法 消毒剂对人体组织细胞有毒害作用,故只能外用或用 于环境消毒
1. 消毒剂作用机制
使细菌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15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或代谢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15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2.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用途及用法
酚类:石炭酸、来苏等 醇类:乙醇(酒精) 皮肤、温度计的消毒 醛类:甲醛、戊二醛 酸碱类:乙酸、生石灰等
重金属盐类:升汞、硫柳汞、硝酸银等
17
17
小结
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营养作用、拮抗作用、免疫作用等 正常菌群的病理意义:内源性感染 物理消毒灭菌法:高温杀菌法、紫外线杀菌、电离辐射等
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的种类、杀菌原理等
18
18
氧化剂类: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16 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杜灭芬 烷化剂:环氧乙烷 卤素类:氯气、碘酒、碘附 16
皮肤黏膜的消毒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3. 影响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酒精浓度:70%~75% 细菌的种类、数量及生长阶段 温度与酸碱度 环境中有机物
2. 水 : 受粪便污染的水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易致消化
道感染。 3. 空气 : 空气中病原菌易致呼吸道感染。
5
5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有菌部位: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无菌部位:皮下组织、血液、内脏、肌肉、脑 脊液、胸腔、腹腔等。
6
6
三、正常菌群及其生理、病理意义
1. 正常菌群的概念 正常菌群(正常微生物群):指在正常情况
菌群失调
9
菌群失调常见原因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是菌群失调的主要 原因。 菌群失调可致菌群失调症,也叫菌群交替症
10
或二重感染。菌群失调症为内源性感染。
10
三、消毒与灭菌
基本概念 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的方法。 无菌及无菌操作 防腐
11
11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原理:高温使蛋白质变性、酶失活 方法:
湿热法 — 煮沸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等
12 干热法 — 烧灼、焚烧、干烤等
12
2. 紫外线杀菌
包括日光与紫外线 杀菌原理:干扰DNA复制 特点:穿透力弱,适于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 对皮肤
下,存在于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对人
体无害的微生物群。
7
7
2. 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1)生物拮抗作用 (2)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4)抗衰老作用
8
8
3. 正常菌群的病理意义 正常菌群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因而 被称为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
一定条件致Βιβλιοθήκη 菌寄居部位改变条件
9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