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醴陵瓷

醴陵瓷

湖南醴陵瓷
湖南醴陵,与江西毗邻,
一:昔日的辉煌
1. 近代醴陵瓷代表人物:熊希龄聘请了日本的专家对醴陵瓷的制作工艺进行指导。

2. 醴陵近代瓷业起源于湖南瓷业学堂(我国近现代陶瓷教育的先河),兴于湖南瓷业公司。

3. 醴陵釉下五彩获奖无数,受到广泛的关注,也是湖南醴陵瓷的特色产品,五彩缤纷的色调,花色品种多样,工艺技法精致巧妙。

4. 瓷业的兴衰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大批洋货涌入国门,土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瓷业的新生
1.瓷业的新生新中国的成立给湖南醴陵瓷带来了契机
2.釉下五彩工艺的抢救恢复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曾经辉煌的醴陵釉下瓷跌落谷底
呢?1955年成立了“醴陵县陶瓷研究所”,肖家珍任所长,李维善1958年调去任陶研所所长。

吴寿祺和林家湖积极参与到抢救恢复之中。

3.步入现代工业体系
4.为毛主席、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周总理制瓷—胜利杯,此名既象征革命的伟大胜利,又
体现了首次为中央制瓷的任务胜利完成。

5.醴陵还为民族文化馆、军事博物馆、工人体育场三馆、“国宴”、毛主席纪念堂、“118厅”
(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为用于国宾制瓷。

三:继承与发展:
四:工艺与鉴赏
1.釉下五彩工艺历史起源背景:东汉时期,出现了釉下彩制瓷工艺手法,但东汉到唐代的500年间,釉下彩工艺并未有任何发展。

到了中唐时期,釉下彩绘工艺在长沙窑得到空前的发展。

用铁、铜为着色剂在化妆土的生胚上进行彩绘。

然后在施青釉,经1200—1300摄氏度的高温一次烧成。

釉下五彩是醴陵瓷的独特装饰技艺。

釉下五彩的特点:无毒,耐酸碱、耐磨损,永不褪色;色彩缤纷,浓而不俗,淡而有神;画面光亮平滑。

健康又环保。

2. 款识是瓷器断代的重要参考依据。

各瓷厂在不同的年代常常采用不同的款识。

款识的使用方式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也是窑场发展的一个缩影。

官窑的底款真正严格规范始于明代宣德朝,从此为历代所沿用。

款识是艺术品档案的重要类容之一,能够反应出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和艺术发展道路,为艺术品收藏和鉴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器型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器型都不一样,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为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醴陵瓷瓷器的器型(1)瓶玉壶春瓶基本造型始于唐,成熟于宋。

晚清时期至民国时期玉壶春瓶造型多为矮胖型,瓶口有大有小;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玉壶春瓶整体造型较为瘦长,瓶口大小均称。

梅瓶多取明清式样,腹部变化不大,有传统的唇口、也有瓶口或直口。

盘口瓶明清时期较为兴盛。

短颈撇口瓶基本造型源于明代,腹部丰富,比例适当,便于陈设。

撇口瓶基本造型源于明代,清代乾隆时期瓶型渐丰。

方肩瓶取材于康熙朝棒槌瓶的方肩、长腹,但口部改盘口为撇口、直口。

葫芦瓶基本器型始于唐代,明清时期尤盛。

洗口瓶瓶口类似与水洗,故称洗口瓶。

盛行于清代。

小口直腹瓶腹部较长,口径较小。

直筒瓶基本型源于剑筒、帽筒等筒形器,往往在口沿、足边加凸边装饰。

7. 醴陵釉下五彩工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读书感悟)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发展对其周边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现代社会由于交通的便利,人员来往更为的密切,并且人们的审美需求不仅仅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地理空间里,一旦当地的人文特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人们会去寻找新的事物来寄放自己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之中呢,新旧事物的结合也成了一个重要的一项能力,新的事物给旧的事物带来活力,而旧的事物给新的事物提供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相互作用相互吸收。

发现书中多次提到日本瓷窑技术对于醴陵瓷窑的帮助,让中国由原来受别国仰视的瓷器国家,变成了必须依靠外来技术支撑才能发展的国家,不免让人心痛不已,这种变化的结果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个人认为人们的观念改变是对瓷器的发展起到一个关键作用的因素,物品生产出来是给人们使用或者观赏的,但是国内传统的瓷器造型和花纹式样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的注意力自然会转移到国外新鲜的事物上去,这便是一味的吃老本,总有一天会吃完的,在一方面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也制约的艺术创作者的思维,让他们只能创造适合当时社会环境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一多,不免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疲劳,让人们找不到情感的寄托了。

从创作本身来讲,创造主体的思维观念和手上技艺给瓷器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性,以何种方式来突破这种制约性呢?增加见闻度,擅于结合新老事物并加以创新等等方法,这些方法都不足以完全改变现状,或许将其做为文化来发展,更加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