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市瓯海区分区规划

温州市瓯海区分区规划

目录第一章前言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1)进入WTO后,传统“温州经济”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1)区划调整后瓯海区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2)瓯海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结论:强化中心、扩展两翼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部1991年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12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075)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2001.026)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1.057)《温州市统计年鉴(2000)》,温州市统计局8)《瓯海区统计年鉴(2001)》,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9)《瑞安市统计年鉴(2000)》,瑞安市统计局10)瓯海区梧埏片各乡镇(无仙岩镇、丽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1.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主要包括梧埏片原有的梧埏镇、南白象镇、茶山镇、三垟乡和新并入的仙岩镇、丽岙镇的区划界限,总计3各居委会和90行政村,此外还包括鹿城区的牛桥底村、龙湾区的大岙村等,总面积约160km2,其中平原总面积(包括水域面积)约80.1km2。

第二章规划区基本概况2.1 自然条件瓯海区北靠鹿城区,东接龙湾区,南邻瑞安市,西接丽水地区青田县,区域总面积614km2。

瓯海区地势西高东低,南亢北卑。

西部是丘陵山地,平均海拔600-800m,其中与瑞安、青田交界的荸荠嶂,海拔1051.1m,为辖境最高峰;中部有岷岗山、瞿溪山和吹台山,东部有大罗山;群山环抱之中是水网平原。

梧埏片位于瓯海区的东部,地处吹台山、大罗山之间,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山体植被良好。

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主城区向南扩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片区内河网密布,开凿于宋代的温瑞塘河是梧埏片水系的总纲,她南起瑞安、北止温州,纵贯整个规划区,是温州市历史上的经济动脉和文脉。

三垟湿地水网纵横,共由160多个小到构成,水光山色、别有洞天。

2.1.1 气候1瓯海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风象:常年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偏东风,冬季为西北风,详见风玫瑰图。

年平均风速1.9 m/s。

最大风速30 m/s。

气温: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无霜期267天, 1月平均气温7.6℃,7月平均气温27.9℃。

降水:年平均降水1610.5 mm,最大值2401.9 mm,最小值113.5mm,最大日降水量355.9 mm。

春夏间多梅雨,夏天常有伏旱,夏秋间常有台风暴雨。

2.1.2 工程地质2梧埏片平原水网地带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土类,是瓯海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周边山地土壤类型为红壤土类,主要土属有红壤和红粘土I层,是在温热气候条件下经受深度风化和淋溶的富铁铝化土壤,土层深厚,土体红色,微团聚体发育,疏松通透性好,质地以轻粘土为主,PH值在5.7左右,适于种植松、杉、果树及经济特产林。

1资料来源:《瓯海区土地志》,2000.32.1.3水文地质梧埏片主要河流为温瑞塘河,她纵贯整个规划区,是温州市的文脉和历史的象征。

由三垟乡大部、梧埏镇和南白象镇各一部构成的三垟湿地保护区,境内河流纵横如蛛网,160多个“小岛屿”散布其间,是典型的江南平原水乡,素有“百岛之乡、浙南威尼斯”美誉。

梧埏片河网密布,其自身的分洪能力很强,加之周边山体绿化较好,因此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的洪涝灾害。

2.1.4地震根据地震历史资料和国家建委颁布的有关文件,瓯海区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的地震。

2.1.5经济资源3梧埏片含梧埏镇、南白象镇、三垟乡、茶山镇、丽岙镇、仙岩镇五镇一乡,计居委会3个,行政村90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至2000年11月1日标准时间,五镇一乡共有常住人口27.4万人,其中梧埏镇12.23万人(规划区外的上陡门、渔鳞浃等四村1.99万人),南白象镇2.70万人,三垟乡2.23万人(规划区外的黄屿村、李家岸村约1万人),茶山镇2.89万人,丽岙镇3.01万人,仙岩镇4.34万人。

区划调整后,常住人口2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14.5万人。

梧埏片现行经济以工业为主,产业比重为:一产4.97%、二产72.68%、三产22.35%。

至1999年底(丽岙镇与仙岩镇无2000年资料),生产总值70.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9.2亿元。

梧埏镇工业以服装、鞋业、眼镜、烟具、低压电器、钮扣等为主,南白象镇工业以制鞋、灯具等为主,三垟乡工业以无纺布、标准件等为主,茶山镇工业以制鞋等为主,丽岙镇工业以汽配、摩把等为主,仙岩镇工业以建筑铺装材料等为主。

其中梧埏镇在温州市三十强镇中名列第三,梧埏镇内的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浙江省级开发区,2001年工业总产值约38亿元。

梧埏片农业比较发达,是瓯海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基地。

丽岙镇的花2资料来源:《瓯海区土地志》,2000.33资料来源:《瓯海区统计年鉴》、《瑞安市统计年鉴》、瓯海区五普统计资料卉、三垟乡的瓯柑、茶山镇的杨梅都久负盛名。

同时,丽岙镇还是温州市高教园区后勤保障基地。

2.2 区位环境梧埏片南接瑞安市,西邻瓯海区三溪片,北靠鹿城区,距温州市新市中心仅1.5km,温州市火车站紧靠规划区北侧,东连龙湾区永强片,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梧埏片交通区位良好,瓯海大道横穿东西、南塘大道纵贯南北,甬台温高速公路、金丽温汽车专用道汇聚于此,形成浙南最大的交通枢纽。

处于温州市今后发展的104国道——沿海高速路的主轴上4。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给温州市定性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浙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市区城镇人口150-180万。

梧埏片现状经济状况良好,对外吸引力大,同时梧埏片作为瓯海区重要的发展区域,有着较宽裕的发展空间,因此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的聚集,成为未来温州市重要的产业集中地区之一。

2.3 用地现状及问题2.3.1现状概述规划区域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以梧埏镇为中心的温州市主城区南拓区和以仙岩、丽岙两镇为中心的综合城镇。

梧埏组团靠近温州市中心区,总体上用地较为分散,生活区主要分布在温瑞塘河两侧和大罗山脚下,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梧埏镇瓯海经济开发区、南白象镇的金竹工业区和慈湖工业区。

仙岩、丽岙组团用地主要分布在大罗山和吹台山下,形成沿交通线蔓延的乡村环人均居住用地较梧埏片要大的多。

无明显大片工业区,其中仙岩镇主导工业是铺装类的建材业,空气污染大,采石对山体植被及山体本身破坏都很大。

仙岩、丽岙两镇是温州市的侨乡之一,但吸引侨胞回乡投资不够。

梧埏片大多数村镇居住、工业混杂,有相当一部分村里存在“居住、生产、仓储”混杂的三合一或二合一形式。

4《产业布局总报告》2.3.2现状存在的问题1)现状用地布局分散,各村各自为政,居住、工业、仓储、商贸等用地功能混杂,整体意识淡漠,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同时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与重复建设和使用。

2)集中建设与集中保护的矛盾。

过去是自发的市场化和分散的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将来必须走集中型城市化道路。

三垟水网地段和茶山、吹台山在构建温州生态网络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水网对于污染的扩散作用,是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地区。

其周边地区是城市化快速和集中发展区,必须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3)丰富的地貌与现代化交通的矛盾。

规划区内水网纵横、青山环绕,具备了创造“山水城市”的优良条件,同时也分割了建设用地的完整性,建设道路需要越山架桥,增加了工程的投资和技术难度,消弱了用地间便捷的联系。

4)经济发达,三产相对落后的矛盾。

如梧埏片的几个乡镇均以二产为主,近2500个乡镇企业规模小、分散、污染大,而商贸、科技、旅游等三产没有形成优势,作为城市发展区,其产业结构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5)能繁多、经济构成复杂:规划区位于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空间布局复杂、土地区位特殊,既是城市增长的热点,也是规划管理控制的难点。

规划区内有旧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保护区、旅游区、高教园区;既有城市、又有乡镇和自然村。

经济成分复杂、功能需求多样,相互协调难度大。

2.4现状用地平衡表2.5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瓯海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2.5.1市域城镇体系确定“中心聚集,南北伸展,点轴开发,分片均衡”战略。

2.5.2城镇密集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以市域东南沿海交通线为主发展轴;沿瓯江、飞云江、鳌江为次发展轴。

形成两大“城镇密集区”。

瓯海位于中心城镇密集区内,从市域范围看,地理位置优越。

即位于地理中心,又在主要发展轴线上。

2.5.3城市片区中心城镇密集区规划布局采用“都市地区——城市片区”规划模式,每个城市片区在城市规模上可以相当一个中等城市的发展规模。

具体包括:鹿城片、瓯海片、龙湾片、瑞云片、乐柳片、七里片、上塘—瓯北片、洞头片。

其中:温州城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和瑞安构成核心圈层。

片区职能温州城区包括: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

功能定位:是全市的政治、商贸服务、信息、金融、文化科技中心,交通枢纽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2.5.4发展分区(23个)其中瓯海区有:梧埏片、仙岩—丽岙片、三溪片(泽雅片)2.5.5基础设施铁路:规划新建温福铁路,在三溪片瓯海大道以北建设新的客运站。

轻轨:沿瓯海大道,机场—西客站沿南塘大道,瑞安—永嘉道路:双环+连接道西外环路:高桐路(104国道流线)内环:沿大罗山快速路(瓯海大道、南塘大道各部分)连接道:瓯海大道(梧埏镇—高桐路)、南塘大道(南白象镇—永嘉)2.5.6主城区城市结构:六片双中心鹿城片、瓯海片、龙湾—永强片、瓯北片、七里片、洞头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