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本医院收治的120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0例患者当中,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8.33%。
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1.2.1 手法复位手法复位主要是针对嵌插成角同时伴有侧向移位骨折的患者,嵌插解脱成为复位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
首先指导其仰卧位,在患者的伤侧腋下横挂宽阔布带,为了更加固定,布带两端必须上行过肩。
1医务人员固定近端,另外的医务人员双手环抱肘关节上端,行顺势拔伸。
进行手术操作的医务人员站在患者的一侧,两手扣住骨折远端内侧,如果拉开两折端后,则让两侧的工作人员保持拔伸下内收上臂,直到上臂紧密贴近胸前,最后两侧的医务人员沿肱骨干纵轴加大拔伸力,直到两侧完全拉开。
手术操作的医务人员便可以一手固定肱骨,一手外提远折段进行复位操作。
完成手术后,手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固定骨折的地方,让两侧的人员将内收的上臂轻轻向外展,将上臂放回中立的位置。
1.2.2 固定方法肩关节固的工作主要包括:四块杉树皮小夹板、三个纸压垫。
按照患者的肢体体形制定合适的夹板,夹板长度、各侧夹板上位于肩关节的三厘米,下平肘关节。
里面一侧的夹板一端
利用棉花围成蘑菇头的形状,上端位于腋窝,下端是在肘下。
夹板宽度约为患肢周经的五分之一。
同时需要将纸压垫放回原位。
连续包扎方法固定需要按照顺序包扎到上中下的三段。
利用超肩关节的夹板包扎的时候,再将包扎的三块夹板放置于肩部上方,相合重合在一起,围绕过侧腋下的绷带包扎,有利于限制肩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避免骨折再移位。
夹板固定时间大概为30d左右。
1.2.3 功能锻炼复位完成后,便可以进行适量的肌力锻炼,比如:握拳伸指活动。
7d过后,患者的机体疼痛程度好转,便可以进行吊臂屈肘锻炼、耸肩、旋肩活动等。
30d后患者骨折基本恢复,可以进行单手擎天锻炼、肩关节功能锻炼等。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时间为半年,120例患者中,明显有效100例(83.33%)、有效18例(15.00%)、无效2例(1.67%),总的有效率为98.33%。
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复位后采用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如下:为了改善肢体末梢血循环,包扎可以适当地调整紧松度。
正常情况下,每根布带能上下移
动1厘米最合适。
为了促进血液回流和防止水肿,可以抬高患肢利,固定后用三角巾挂胸前,休息的时候用枕头垫高肘部。
做好定期复查工作,以免出现不良症状。
坚持功能锻炼,保持骨折对位、促进骨折愈合以及改善身体各项功能[2]。
通过以上的研究,120例患者中,总的有效率为98.33%。
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可见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友民.肱骨外科颈骨折国内外研究近况[j].骨伤科通讯,2011,01(02):183-185.
[2] 左大鹏,姚桂芝.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96
例[j].中国骨伤,2011,01(08):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