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7中国现当代文学年小说与散文
17中国现当代文学年小说与散文
•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
这部作品的第一、二卷于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二年相继问世。第 一部以相当充分的篇幅描写了解放初期上海滩上以徐义德、朱延年为 代表的一群工商业资本家向无产阶级发起的猖狂进攻。他们自恃有外 国政治、经济势力作靠山,阴谋策划抽逃资金,构筑好上海、香港、 纽约三道防线,准备与无产阶级作最后的较量。
• 《乘风破浪》(草明) • 《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
周而复(1914--2004),原名 周祖式。安徽 旌德人。1938 年毕业于上海 光华大学英国 文学系。
干预生活
• • • •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 《田野落霞》(刘绍棠) 《改选》(李国文) 《灰色的帆蓬》(李准)
人情人性
• • • • •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在悬崖上》(邓友梅) 《红豆》(宗璞) 《小巷深处》(陆文夫) 《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
第二节
《保卫延安》、《红日》和《林海雪原》
——英雄史诗的追求与乐观英雄主义基调的确立
( ) 作 家 吴 强
↓
(↑)1979年杜鹏程摄于西安东木头市
↗革命战争历史题材——《保卫延安》、《红日》 中国当代文学的红色经典 →革命成长主题叙事 ——《青春之歌》、《红旗谱》 ↘革命斗争题材 ——《红岩》、《小城春秋》
《 青 春 剧 之 照 歌 》
《 青 杨 与 春 沫 之 歌 》
(←)作家出版社1958年1月出版
三、 本时期小说的取材
(一)历史 (二)现实
(一)革命历史题材
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 其它历史
革命历史
革命历史题材
《小城春秋》(高云览) 《青春之歌》(杨沫) 《三家巷》(欧阳山) 《红旗谱》(梁斌) 《党费》(王愿坚) 《七根火柴》(王愿坚)
1、民主革命
(一)革命历史题材
2、抗日战争 《风云初记》(孙犁) 《铁道游击队》(知侠) 《敌后武工队》(冯志) 《野火春风斗古城》 《苦菜花》(冯德英)
(↑)作家曲波
《 林 海 雪 原 》
新 旧 剧 照
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
编剧:上海京剧团集体创作 主演:童祥苓、沈金波等
与西方战争题材小说比较
西方: 反思心理、战争的残暴、非人 道、荒诞 • 我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 • 原因:1、胜利的自豪感 • 2、补足文学史 空白的愿望 • 3、以历史斗争激发建设热情
新的婚姻家庭观 农业合作化 工业建设 干预生活 人情人性
现实题材
新的婚姻家庭观
• 《登记》(赵树理) • 《结婚》 (马烽) • 《新事新办》 《强扭的瓜不甜》 (谷峪)
农业合作化
• 《不能走那条路》李准
写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作品,除了在《人民日报》等全 国四、五十个报刊转载外,还被改编成话剧、梆子、坠子、 连环画等,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对推动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 开展,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一、关于“英雄史诗”
—— 文学作品既要有史的价值,又要有诗的造诣,全面 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杜甫诗被称为“诗史”,即“善陈 时事,律切情深”, 杜诗《兵车行》、“三吏”、“三别”、 《哀王孙》、《悲陈陶》、《洗兵马》、《喜闻官军已临贼 境二十韵》就构成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的精神风貌,表现 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黑格尔认为,史诗叙述的是全民族的大事,它的史诗力 量的根源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一般来说,战争情境 中的冲突提供史诗最适合的史诗情境。
• 《三里湾》(1955)
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 《山乡巨变》
出现了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 《创业史》
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道路、阶级。
周立波 (1908--1979) 原名周绍 仪,湖南 益阳人。
工业建设
• 《铁水奔流》(周立波) • 《百炼成钢》(艾芜)
1957年出版,小说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某 炼钢厂在恢复和扩建过程中既炼钢又炼人的故事。热情歌颂了以秦德 贵为代表的先的道德气息 • 杨子荣刀劈蝴蝶迷的场面: “蝴蝶迷看刀!”随着喊声,蝴蝶迷从右肩到胯下 , 活活地劈成两片,肝肠五脏臭烘烘地流了满地。 • 土匪刀劈老百姓的一个场面: 程小武的新媳妇 , 几次扑了上去 , 都被蝴蝶迷抓 着头发甩回来。她再也忍不住胸中的仇恨,便拼 命地扑向蝴蝶迷,双手一抓,把蝴蝶迷的大长脸, 抓了十个血指印。她正要再掐那女妖的脖子,不 幸却被许福抓住了她的乱发,抽出了战刀剖开了 她的肚子。她那坚贞的肝胆坠地了……
• 大战四方台
座山雕
• 座山雕坐在正中的一把粗糙的大椅子上, 上面垫着一张虎皮。他那光秃秃的大脑 袋,像个大球胆一样,反射着像啤酒瓶子一 样的亮光。一个尖尖的鹰嘴鼻子,鼻尖快 要触到上嘴唇。下嘴巴蓄着一撮四寸多 长的山羊胡子,穿一身宽宽大大的貂皮袄。 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大条山,条山上画 着一只老鹰,振翘着双翅,单腿独立,爪下 抓着那块峰顶的巨石,野凶凶地俯视着山 下。
3、塑造典型英雄人物——十七年文学创造英雄人物的范例
《保卫延安》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等英雄形象——从惨 烈的战争、残酷的环境和生死考验的战火中锻造出来的人物, 体现了英雄主义的典型塑造原则。其特征是:a.“钢铁战士”, 无所畏惧、勇猛顽强,表现人民解放军有压倒一切敌人的气 概;b.“集体主义的英雄”,永远和自己的战斗集体联系在一 起,个体的生命价值溶解于集体的胜利之中;c.在战斗中成 长的英雄。 《红日》中的英雄人物塑造同样体现了英雄主义的典型塑 造原则,基本特征、基调一致。但有更丰富的揭示—— 其一,从军一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的人物群像:军长沈 振新、副军长梁波、团长刘胜、连长石东根、班长秦守本、 机要员姚月琴; 其二,注意对人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身份的揭示。刘胜 团长对知识分子的偏见;石东根胜利后的醉酒纵马,带着农 民出身的性格弱点。
五虎将
• 忠勇双全的少剑波 • 骁勇威猛刘勋苍 • 百战百胜的杨子荣 • 身怀绝技的栾超家 • 忠厚老实的“长腿”孙达得。
《林海雪原》的情节
• 智取威虎山:抓住了‚一撮毛‛ 、搜
到‚先遣图‛,杨子荣假扮胡彪,舌 战小炉匠—栾平,活捉座山雕 • 绥芬草甸大周旋:侯殿坤和谢文东偷袭 夹皮沟,苦练滑雪技术,神枪手姜青 山和猎犬赛虎,调虎离山计,逃向长 白山方向,滨绥路埋伏
第三节
《青春之歌》与革命成长叙事
一、关于成长叙事 用叙事的方式来表现人的成长“母题” 是西方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出现于18世 纪的德国。其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 发展,意味着人物从某个设定的点上的水 平向某种理方向的提高,人物是动态的, 时间注入人的性格发展中。 《青春之歌》是以成长的方式来表现 革命的成长。
第三章
17年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十七年小说创作的风貌与特征
一、文学的抒情时代,歌颂的表达方式
A.语境:这是一个在废墟上重新建立的国家,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 时代;1840年对每一个中国作家都是一个不可忘记的历史记忆;新中国给 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B.革命浪漫的情绪:对历史的辉煌史绩采取抒情的歌颂方式。——这 种歌颂既是一种艺术手段,也代表了一种政治态度、道德行为,三者中, 最重要的是政治态度。 主题 —— 歌颂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歌颂共产党、人民领袖;歌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思想揭示——单一的文学主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重于社会主 题的揭示,不思考人生、生命、人性等人的文学主题。 艺术风尚——明朗雄奇,抒豪情、寄壮志的浪漫英雄主义(从气势上睥 睨前代)。 ——“政治第一性”的原则改造扭曲了作家的生活发现,逼使个人话语向 国家话语转换,留下了意识形态改造规定个人的抒情话语的痕迹。 ¤ 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与茅盾《子夜》的艺术处理方式。 ¤ 梁斌《红旗谱》对‚复仇‛母题的改造。
4、反面人物的描写——
《保》反面人物(敌对人物的形象)简单化,漫画化。 《红》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漫画化手法。敌74师师长张灵 甫具有国民党军第一主义“天之骄子”的性格,刚愎自用、 骄横狂妄,虽对孤军作战内心恐慌,危急中却又沉着干练。
5、揭示战争的决定因素,强化了当代文学的政治功能
①揭示毛泽东思想和军事路线的伟大胜利,用描写战争 普及现代革命历史和中共党史; ②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气概,“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 任何敌人所压倒”,在“二元对立”的战争思维模式确立中, 淡化消除了人物自我灵魂的搏斗过程。
二、人物
十七年文学创作中人物的特征——
1、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代替了普通人的形象 文学史人物:神 → 英雄 → 人 ↓ ↓ ↓ 古希腊神话 中世纪传奇 现实主义文学 荷马史诗 骑士文学 狄更斯、巴尔扎克等 ——十七年文学塑造的是阶级的英雄,代表了国家意志的理想与期待。 2、有形的现实追求遮敝了无形的精神揭示 3、英雄人物的完美化与美学实用性 A .英雄人物的定型化倾向:阶级身份贫穷、革命要求强烈,有良 好的道德品质,忠诚、坚贞、无畏、刚强、朴素、大公无私。 B .对英雄的理解塑造,体现一种绝对的观念,尽使英雄人物完美 化、极端化 C.“歌颂”表达方式的特点 诗歌——比兴 散文——“杨朔模式” 小说——大团圆模式、单一的时序顺进的叙事方式
2、战争叙事的差异
《红日》以宏大的现代战争场面的描绘替代了中国 传统战争小说中的传奇故事。三个大的战役、一个军的 行动;叙事中心是以一支“常胜英雄军”与一支王牌军 之间的对立角逐展开大规模战役的描绘。 《保卫延安》追求史诗、宏大图景,其主线是周大 勇连队脱离大部队之后的孤军作战,出现诸多传奇情节 (沙漠迷路、打粮站等) 叙事的节奏上,《保卫延安》更强调“打”,从一 个战斗转向另一个战斗,显得极其激烈,视野集中于战 场。 《红日》视野比较开阔,战争叙事有张有弛,从军师 团到连排班,从军队到地方,前方与后方,战场与医院, 战争与和平、爱情,有较生动的结构安排。
三、《林海雪原》——革命传奇
描写一支智勇精悍的小分队剿灭东北土匪的斗争,一场 特殊军队所进行的一场特殊战斗。利用民族文学的传奇因素 表现战争,属革命传奇类小说。这一类小说还有《铁道游击 队》、《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