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影响评价

交通影响评价

交通影响评价分类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阀值
交通影响评价流程及方法 交通影响评价成果
(1)非交通性建筑项目:
包括:居住建设、公共建筑、商业工业建筑等。
需进行评价的原因: 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不可能具体到为每个建设项目进行交 通方面的评估和建设,而且目前很多城市尚未制定城市交通规划;
政府职能有效发挥,避免盲目建设或重复建设;
土地利用变化时对交通综合状况的影响进行评价,包括: 交通方式、交通设施以及交通政策;
弥补非交通项目建设未考虑对周边交通影响的空缺,完 善交通相关项目建设中交通综合分析,避免交通问题的 重复产生。
法规及规范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二十九条 道路、停车场和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 建设,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并根据交通 需求及时调整。
使项目有利于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 充分论证项目交通影响,根据影响程度判断选址、类型、 规模、开发强度等方面的合理性,提出内部、外部交通设 施及交通组织等方面的措施,供政府规划、建设、交通管 理等部门决策使用。
意义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 避免城市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恶化;
交通影响评价是联系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 重要环节;
(2)单个项目建设交通影响评价
提纲
城市交通规划和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对比
交通影响评价概念、目的、意义
交通影响评价分类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阀值
交通影响评价流程及方法 交通影响评价成果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1、“畅通工程”指标体系规定: (1)非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的达到一定建设规模 建成区内,建筑规模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 项目及超过5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
城市交通影响评价简介
问题
什么是交通影响评价
为什么要做交通影响评价
哪些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交通影响评价的流程
交通影响评价成果包含什么内容
提纲
城市交通规划和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对比
交通影响评价概念、目的、意义
交通影响评价分类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阀值
交通影响评价流程及方法 交通影响评价成果
交叉口调查
调查地点 当研究范围较小,现状道路网较为稀疏时,宜将评价范围 内所有交叉口列入调查范围 当研究范围较大,或现状道路较为密集,交叉口众多时, 本着以下原则: • 项目影响范围边缘上交叉口,必须进行详细调查。 • 以建设项目为原点,本着“近多远少”的原则。 调查时间 选择城市的早、晚高峰中交通负荷最大的时段,以及建设 项目交通生成的高峰时段分别进行调查,调查应持续2个 小时。
主要研究 对象
分析目标 年 分析区域 分析层次 分析内容
分析方法
以居民出行调查为基础的四阶段法预 测未来不同交通设施的需求
根据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预测项目开发所 带来的新增交通量,预测项目影响范围内 整体交通状况
提纲
城市交通规划和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对比
交通影响评价概念、目的、意义
交通影响评价分类
需进行评价的原因:
交通施工期间影响城市区域或整体的交通出行效率和 出行安全。 各类项目施工期间一定程度上制定了相关方案,但不 够系统,未形成制度。
(5)非交通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包括:土地开发强度的论证;单个项目建设交通影响评价
(1)土地开发强度的论证


定义:在地块拍卖之前,对土地利用性质规划的复核,对某一区域 土地开发强度进行总体论证。
公建类项 目
居住类项 目 公建类项 目 居住类项 目 公建类项
建筑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或机动车停 车泊位超过250个
建筑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或机动车停 车泊位超过220个 建筑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或机动车停 车泊位超过80个 建筑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或机动车停 车泊位超过300个 建筑面积超过25000平方米或机动车停
第三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
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应当配建、增建停车场;停 车泊位不足的,应当及时改建或者扩建;投入使用的停车
场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
法规及规范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建 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
重要的公共建筑; 产生交通量变化大的其他或临时用途建设项目等。 (3)当非交通设施项目的建设规模超过规定标准8-10倍 时对项目选址与立项进行评价。
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送审稿)
(1) 住宅、商业、服务、办公类建设项目。
(2) 机动车配建停车泊位大于100 个的场馆与园林和医疗类 建设项目。
提纲
城市交通规划和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对比
交通影响评价概念、目的、意义
交通影响评价分类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阀值
交通影响评价流程及方法 基础资料的收集必须包含:建设项目的技术指标、建设项 目的交通特性、项目周边土地使用特性、项目周边交通特 性,以及规划层面的资料。 通过基础资料来确定交通影响评价的研究范围。
划,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法规及规范依据 “畅通工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即为“交通影响评价”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送审稿) (200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布)
提纲
城市交通规划和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对比
交通影响评价概念、目的、意义
边缘集团、卫星城及重点地区,建筑规模超过5 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10万平方米的 居住类项目; 其他地区,建筑规模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公 建项目及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
(2)非交通设施项目的开发
使用性质及开发规模发生变更; 小区规划;
在城市重要干道两侧的开发和改造;
交叉口调查
调查内容 平面交叉口 • 相交路段的几何线形、转向车道以及各种构造物等设施 • 交叉口渠化设施 • 中央分隔带形式,测量其宽度 • 机非分隔形式,自行车道宽度和行人步道宽度 • 信号灯配时方案及车道转向方案 • 其他控制方案:如停车、让行,限速等警告标志 • 相交道路断面上各个转向(左、直、右)的交通量 立体交叉口 调查表格 调查成果 绘制现场勘查草图,交叉口转向交通量,信号配时方案。
(3)交通管理措施的交通影响评价
针对:对交通管理政策、交通组织方案进行的评价。 需进行评价的原因: 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规划过于宏观,且尚未制定。 交通政策、交通组织方案缺乏系统论证与评估。
(4)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影响评价
各类项目施工期间的施工方案、防护(打围)方案、交通
组织方案、工程车辆行驶规则等。确保施工前的交通基本 通畅、消除交通隐患。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阀值
交通影响评价流程及方法 交通影响评价成果
概念
交通影响评价(Traffic Impact Analysis),是在开发
项目的立项或审批阶段,定量分析城市土地开发项目或土 地利用变更对交通所产生的影响,并确定相应的交通改善
措施,以减少开发方案对周边交通负荷的影响。
目的
进行过程及结果评价,设法减少不利影响,扩大正面效应,
城市交通规划和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对比
城市交通规划 分析目的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从城市范围、 中长期、宏观层面进行交通体系规 划与决策 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系统结构、规模、布局; 交通建设计划 中长期:10年、20年及以上 城市 以交通小区为基本单元; 宏观为主 以城市规划框架为基础,依据不同小 区的人口、工作岗位等的预测值进 行分析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以城市交通规划和用地的详细规划为依据, 从局部范围、中短时期、微观层面进行交 通与用地开发评价与论证 民用项目、交通设施建设; 街区交通改善方案、交通管理措施; 详细规划编制、土地出让及征用的规划条件 等 中短期:项目建成后的稳定运营期,一般为 建成后2-10年 项目所在地及影响区域 以项目为研究核心,以影响范围为研究对象; 微观为主 使项目或方案成立所必须的交通条件,或规 划交通条件下的项目或方案成立的条件; 项目或方案对外部交通的影响,项目内部 交通设施的配置和布局的合理性
城市项目建设未综合考虑对交通的影响,是一个盲区;
项目设计方案不涉及与周边区域交通整体配合的内容,项目设计者均 为非交通人士; 城市交通问题不断严重,任何交通需求的增加都会造成城市交通的连 锁问题。 建设项目均需要配套开发,“评价”就是提出交通方面的配套建设。
(2)交通相关项目
包括对:道路、桥梁、交通枢纽、社会化停车场、区域性 交通改造、街区改造中的交通设施等。
工作内容:对于建筑项目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进行约束,周边土地 开发与路网、公共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配合程度。对开发强度或 交通设施进行调整。 对项目选址和规模进行评价 对项目内部交通设施(小区道路、停车位)、和管理措施进行评价 对项目与外部交通网络的衔接设施进行评价,如机动车出入口、行 人通道、公共交通等; 对周边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措施进行评价
启动阈值
研究区域范围确定
交通影响评价的区域研究范围确定方法: 国外:烟雨模型、圈层外推法(定量计算) 国内:见下表
研究时间范围确定
交通现状调查
对项目周边路网进行交通量调查,掌握周边交通流时空变 化特性,道路服务水平,停车设施供需状况以及公共交通 现状。 调查内容 基础设施现状调查 道路流量调查 交叉口调查 公交调查 停车调查 居民出行调查
中心城 区
中小城市
中心城 区以 外
综合: 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 职能部门要求进行评价的项目
八 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制度
(一)提出需求单位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