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五、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工作的长期 性
一个药品的质量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 与提高,也将相应地提高。如果原有的质量标准不足以控制 药品质量时,可以修订某项指标、补充新的内容、增删某些 项目,甚至可以改进一些检验技术。 一个药品的质量标准仅在某一历史阶段有效,而不是固 定不变。总之,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 的研究工作,它在新药的研制和对老药的再评价中均具有相 当重要的意义。
· 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整理 · 有关研究资料的了解
四 药品质量标准修订与起草说明的原 则
(一) 药品质量标准修定的原则
1.安全有效 药品质量的优劣,主要表现为安全(即毒副
反应小)、有效(即疗效肯定)。药物的毒副反应,一方面是由 药物本身造成的;另一方面可能是有引人的杂质所造成的。因此, 对那些毒性较大的杂质应严格控制。 2.先进性 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 与技术,在我国国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较先进的方法 与技术。如果研制的药物国外已有标准,那么国内的标准应尽可 能达到或超过国外的标准。 3.针对性 要从生产工艺、流通、使用各个环节了解影响 药品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测项目。要充分考虑使用的 要求,针对不同剂型规定检测项目及确定合理的限度。 4.规范性 制定药品质量标准,尤其是新药的质量标准时, 要按照SFDA制定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一般的研究规则进行。
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操作繁琐,需时较长,样品重量较多 3、分光光度法 (1)紫外分光光度法 准确度高,精密度较好,操作简便,快速 (2)荧光分析法 专属性高于紫外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专属性,灵敏度均较高 4、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GC)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3) 薄层色谱法(TLC)
3. 上版药典已收载品种的修订说明 对修订部分,根据下列情况分别说明: (1)对附录方法有实质性修改的项目(如崩解时限检查法、栓剂、气雾 剂等), 应说明照新附录对产品进行考核的结果,并列出具体数据; (2)对原标准的检验方法进行过修改的项目,或新增的检验项目,要说 明增修订的理由、方法的来源,并写出产品的检验数据,含量测定方 法的修改要附有专题研究材料;对原标准限度的修改,要说明理由并 列表说明当时产品的检验数据,以及与国外药典相应项目的比较。对 于不修订部分,要写出综合材料说明不修订的理由。
5、其他方法 (1)抗生素微生物鉴定方法 (2)酶分析法 (3)放射性药品鉴定法 (4)氮测定法 (5)旋光度测定法 (6)电泳法 (二)选择含量测定方法的基本原则 1、原料药(西药)的含量测定应首选容量分析法 2、制剂的含量测定应首选色谱法 3、对于酶类药品应首选酶分析法 4、在上述方法均不适合时,可考虑使用计算分光光度法 5、对于新药的研制,其含量测定应选用原理不同的两种 方法进行对照性测定。
(3)标准制定的意见和或理由:按标准内容依次说明(包括产品质量的具 体数据或生产厂检验结果的统计)。对检查、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除 已载入药典附录以外,要根据现有资料(引用文献)说明其原理,特别 是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应加以说明。
(4)与国外药典及原标准进行对比,并对本标准的水平进行评价。
(5)列出起草单位和复核单位对本标准的意见(包括本标准中尚存在的问 题,以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三)含量测定方法的验证 1、对实验室等内容的要求 2、分析方法的验证 (1)容量分析法的验证:1)精密度 :RSD一般不大于0.2%。 2)准确度:以回收率表示。回收率在99.7%~100.3%之间。 (n=5) (2) UV法的验证:1)精密度:RSD一般不大于0.2%。2)测 定制剂需考察辅料干扰,回收率一般在98%~102%之间3) 线性关系:吸光度A一般在0.2~0.7,浓度点n=5。用浓度C对 A作线性回精密度归处理,得一直线,r应达到0.9999(n=5) 4)灵敏度:以本法实际的最低检测浓度表示。 (3)HPLC法的验证:1)RSD<2%。2)准确度:回收率在 98%~102%。3)线性范围:浓度C对峰高h或峰面积A或被 侧物的响应值之比进行回归处理,建立回归方程,r应大 于0.999。4)专属性:如辅料有关物质或降解产物对主药 的色谱峰有干扰,应排除。5)灵敏度:以S/N=3时最低 检测浓度或最小检出量表示。
液层厚度 1cm
1% 百分吸收系数(E 1cm ): 溶液浓度
1%(g/ml) 1cm
液层厚度
(6)馏程(液体药品) 在标准压力下,由第5滴→剩3~4ml温度范围 纯度高的药品馏程短 纯度低的药品馏程长
(7)凝点 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 最高温度 (8)相对密度 20℃ 液体药物密度/水密度
三、鉴 别
1、常用的鉴别方法的特点
化学法操作简便、快速、实验成本低,应用广,但 专属性比仪器分析法差。红外光谱具有特征性强、 操作简便、实验成本低等优点。在鉴别实验中,TLC 法是色谱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
2、鉴别法选用的基本原则
①方法要有一定的专属性、灵敏性、且便于推广 ②化学法与仪器法相结合 ③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
有机化学药品,其化学名叫简单者,可采用化学名,如: 苯甲酸,以习用的通俗名,如符合要用情况可尽量采用, 如:甘油等;化学名较冗长者,一般以音译法为主。
音译
意译
如:Morphine
吗啡
如:chloroquinum 氯喹
天然药物提取物,其外文明根据其植物来源命名者,中文 名可结合其植物属种名命名,如:Artemisininum 青蒿素 盐类药品,酸名列前,盐基列后。 酯类药品,可直接命名为XX酯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 准的主要内容
一、 名称
我国药典委员会和《新药审批办法 》对新药命名 原则规定: 药品的名称应明确、简短、科学,不用代号、 政治性名词、容易混同或夸大疗效的名称。 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治 疗学或病理学的药品名称。如:风湿灵、抗癌 灵如:风湿灵、抗癌灵 外文名(拉丁名或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 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名称(INN)以便国际 交流。
中文名应尽量与外文名相对应,即音对应、意对应或音意 对应,一般以音对应为主。 化学名应根据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中国化学会编的 《化学命名原则》,并参考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 (简称IUPAC)。
无机化学药品,如化学名常用且较简单,应采用化学名; 如化学名不常用,可采用通俗名。 如碳酸氢钠,不用 “重”字。
(1)熔点 定义:ChP(2000)规定:熔点系指一种物质由固体
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 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2)比旋度 比旋度 具有光学异构体的药物有相同的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但它们的旋光性能是不同的, 一般分为左旋体、右旋体和消旋体,在有些药物 中,两种光学异构体的药理作用相同,如氯喹、 可待因,但有很多药物的生物活性并不同,如奎 宁左旋体治疗疟疾,奎尼丁右旋体治疗心律不齐。 (3)溶解度 溶解度的药品的一种物理性质。个药品 项下选用的部分溶剂及其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季铵类药品,一般将氯、溴置于铵前 如:苯扎溴铵
放射性药品在药品名称中的核素后,加直角方括号注明核 素符号及其质量数。 对沿用已久的药名,一般不轻易变动,如必须变动,应将 原有名作为副名过渡,以免造成混乱。 药采用通用的词干加以体现
二、性 状
第一节
概述
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药品质量标制订的基础 药品质量标准制订与起草说明的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工作的长期性
一、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与生命安 危。为了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及行政管 理,必须有个统一的药品质量标准。
示例 见《药物分析》第六版 P453
四
检 查
《中国药典》(2005年版)凡例中规定:“检查项下包括 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要求四个方面”。
(一)杂质检查的内容
1、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 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如:酸、碱、 水分、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 砷盐等。 2、特殊杂质;是指在个别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 容易引入的杂质。 如:阿斯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肾上腺素中的肾 上腺酮。
综上所述,对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使 标准能起到提高药品质量、保证择优发展和促进对外贸易的作用。
(二)起草说明的原则 1. 原料药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概况:说明本品的临床用途; 我国投产历史,有关工艺改革及重大科研成绩; 国外要点收载情况; 目前国内生产情况和质量水平。 (2)生产工艺:用化学反应式表明合成的路线或用简明的工艺流程 表示;要说明成品的精致方法及可能引入成品中的杂质。
(一)外观与臭味
外观是对药品的色泽和外表的感官规定。由于要点 对本项目没有有严格判断标准,因此禁用文字对正 常的外观性状做一般性的描述。 嗅味 嗅应是指药物本身固有的味道,如出现不应 有的异臭,就说明其质量存在问题
(二)理化常数
理化常数是指溶解度、熔点、馏程、相对密度、凝 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和吸收系数等。应用精 制品测出,而不是临床药品来测定。
(二)杂质检查方法的基本要求 对杂质检查的基本要求是:要研究方法 的基本原理、专属性、灵敏性、试验条件 的最佳化。 (三)确定杂质检查及限量的基本原则 1、 针对性 2、 合理性
五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通常是指对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药品的 含量是评价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疗效的重要手段。含量测 定必须在鉴别无误、杂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一)含量测定常用的法定方法及其特点 1、容量分析方法 简便、快速、较准确、仪器设备易得、在药品检验中 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专属性不高,适于高、中含量的测定 2、重量分析法 它是根据生成物的重量来确定被测物质组分含量的方法。 在重量分析中一般是先使被测组分从试样中分离出来,转 化为一定的称量形式,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成分的含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