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旅游心理学论文指导老师:论文题目:浅析旅游动机的激发完成人:系 (院) 别:专业、班级:学号:完成时间:[摘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先决条件,但是如何激发旅游动机,促成旅游活动的产生,是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旅游动机的概念出发,在对旅游动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浅析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因素,探讨如何激发旅游动机的问题。
[关键字]:旅游动机旅游者影响因素激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国家现代化产业经济增长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高,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结合旅游者心理,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推动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动机的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动机产生于人的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使人的心理产生紧张不安,从而产生内在驱动力,即动机,进而确定行动目标,产生行动,使需要得到满足,紧张解除,然后进入下一个行为。
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动机。
因此,研究人的动机,必须首先研究人的需要。
旅游动机也是如此。
在研究人的需要这一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研究动机的基础。
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基本观点是:(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
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所以当人们满足了温饱之后,就自然而然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机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的生理要求之后提出来的。
要将己形成的旅游需要调动起来,即旅游动机激发,必须提供适当、健康的激发因素。
一般认为激发因素应具备一定的条件:旅游资源必须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唯一性等特殊的特征。
确保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旅游设施必须完善、旅游服务必须到位,要满足旅游者需要。
二、旅游动机的归类旅游动机丰富多样,针对旅游动机的归类研究难于一致。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动机、身体动机、精神动机和经济动机。
每一种动机反映了不同的需求。
美国学者 R.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为4类:身体健康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与声望动机。
中国学者屠如骥认为,常见到的旅游动机有:出自求实的动机、出自求新的动机、出自既求实又求新的动机、出自求名心理的动机、出自求美心理的动机、出自好胜心理的动机、出自求爱心理的动机、出自求知心理的动机和出自访古寻友、追宗归祖心理的动机。
而根据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的分类可以将旅游动机分为三种即即消遣动机、情感动机和发展动机。
三、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1.影响旅游动机的地理因素及人为因素1.1旅游胜地政府的职能及义务旅游者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到旅游目的地,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在旅游目的地的蓝天碧海,自然风光或者人文景观中,体验到切身的灵魂和身体上的快乐。
所以作为旅游地点的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或者经营者,应该尽最大努力来满足旅游者的要求,才能达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作为当地政府应该尽量颁布有利于本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不断晚上相关旅游产业的法律法规,力争在对旅游产业的管理上遇到的法律问题能够有法可依。
同时也要尽量减少贪污腐败现象,杜绝白条,人情游,人情消费。
将旅游产业打造成阳光产业。
1.2旅游经营者的作用作为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应借鉴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等,积极引进旅游产业的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旅游产业经理人的自身素质。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经理人要根据当前社会经济政策,及当前的经济形势,运筹帷幄,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策略,以便在同众多竞争者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产出更大的效益,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薪酬,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员工就是顾客”这一做法的关键是与员工建立双向的沟通, 把员工当顾客看待, 像对待顾客一样对待员工, 聆听他们心灵的呼唤, 了解他们的需要, 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为在这“人才荒”的景况中, 员工就是公司的“米饭班主” , 没有他们, 公司就不能运作。
而留住了员工, 则是留住希望, 留住了未来, 留住了企业的辉煌。
2. 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2 .1 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
由于男女在家庭和社会所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 其旅游动机的产生和发展有较大区别。
一般地, 男性比女性有更多公务外出机会和可自由支配时,男子的主动、冒险、猎奇心理等, 使之容易产生外出旅游的动机, 并容易付诸实施; 女性旅游动机的产生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实施也显得犹豫、迟滞和稳重。
据北京市调查, 国内游客男性高于女性 10 个百分点, 男性为 55 . 7% , 女性为44 . 3% (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规划统计处, 1999)。
年龄不同, 旅游需求和动机也不同。
年轻人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旅游动机产生较易且强烈、实施快, 但其经济基础薄弱, 消费能力低。
中年人社会地位相对稳固, 收入相对较高, 有较多的生活经验, 其旅游动机倾向于求实、求稳、求或出自专业爱好、享受以及满足子女要求等方面。
老年人既有金钱又有时间, 熟悉传统文化、易怀旧, 加上健康等原因, 喜爱清静而,交通便利, 能满足其怀古、访友、有益健康疗养的旅游胜地或文化类景点; 喜欢具有健身性、文化层次较高的项目, 轻松、舒缓的日程。
身体状况不仅对旅游动机的产生及其强度影响极大, 而且对旅游地、旅游资源的性质及旅游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使旅游行为的实现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2 .2 经济收入及闲暇时间。
经济收入制约人们旅游动机的产生及其向旅游行为的转化。
据美国户外游憩管理局统计, 游客家庭收入与游憩活动参与率成正比; 高收入家庭平均有 90%的人参与年均 132 天的户外游憩; 而低收入家庭参与率是57% , 年均游憩日数是80 天。
同时发现, 收入差异影响游憩活动的类型和参与时间的长短, 这主要由参与这些活动的成本高低所决定。
另据厦门的调查(张小金, 1995 年)发现, 收入水平较高的三资企业职工自费旅游的比例为 48% , 比收入较低的国有企业职工高出 8 个百分点。
闲暇是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旅游活动的业余性, 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必须以闲暇时间为前提。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社会福利制度日趋完善和合理化, 如带薪休假和退休金制度, 为人们带来了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 为外出旅游创造了条件。
我国居民的闲暇时间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经历数次制度性增加。
1995 年5 月1 日开始实施的每周 5 天工作制, 为国内居民出游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2 .3 职业。
职业不同, 收入、闲暇时间和受教育程度不同, 影响人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构成人们爱好的差异, 旅游需求和动机也不同。
一般地, 金融家、企业主、高级职员、自由职业者以及医生、律师、教师、会计师等职业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可能性较大。
在我国, 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 个人自由支配的收入不多, 带薪假日少, 利用出差顺便旅游者多, 并且由于单位福利的原因, 度假休养的机会也多, 因此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等产生旅游动机的可能性较大。
据吴必虎等 90 年代在上海的调查及相关分析表明, 公司职员外出娱乐的比例在各职业中居显著位置, 且与家人同游或结伴同游者较多2 .4 教育程度。
旅游者的文化素养和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旅游动机的产生。
旅游商品是综合性商品, 加之出游行为很大程度是一种精神消费, 旅游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才能对旅游目的地、旅游方式、旅游内容作出合理选择。
而且, 文化素养较高的人, 一般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以及需求层次等也相对较高, 对世界了解的欲望也更加强烈, 对旅游的需求也大, 愿意牺牲部分物质享受, 通过旅游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
以上海市民受教育水平与出游率的关系看(据潘勇, 1998) , 初中以下出游率为 35% , 初中为 55% , 高中及中专为 65% , 大专及以上为72%。
受教育程度还对旅游活动偏好及购物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文化程度越高, 消费能力越强。
2 .5 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社会给予价值的标准对个人或户主的分类。
价值标准包括职业、收入、教育程度、资本所有和家庭类型等。
社会阶层与旅游需求、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的关系十分密切。
同一社会阶层的旅游者在价值观念、认识信息的态度等都有相似的心理趋势。
而不同社会阶层的旅游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对旅游点及旅游服务设施的选择也不同。
2 .6 心理因素。
旅游动机是个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形式,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 必然受到个人爱好、生活态度、本底印象、环境感知及其价值观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四、旅游动机的激发旅游动机的具体激发:Where to play去哪里?What to play玩什么?How to plan怎么去?How to play怎么玩?这几个问题包括了旅游活动的所有环节,我们要具体去打动旅游者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彻底的为消费者做好这几环节的合理的安排那么一切就只需等待旅游者的到来了。
2W-2H从“人人皆有旅行需求”这一基本的生活需求出发,模拟了从普通人到旅行者的动机和行为过程。
其实也就是普通自然人被各种相关的、诱导的信息激活成为旅行者,然后制定旅行计划,最后执行旅行行程的四大要素步骤。
人人都有梦想,有梦想就要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