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中国气候讲解
台风:夏秋时期出现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 我国东部沿海,北至辽宁,南至海南广西,均会受到 台风的影响,尤其是浙闽粤台琼,以及港澳是台风影 响频繁的地区。台风影响沿海时带来的主要灾害是风 雨潮(狂风,暴雨,风暴潮),内陆地区主要是强降 水,因此加强台风的预报和监测工作,沿海地区做好 防风雨潮的工作,内陆要防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 春旱:春旱一般发生在北方,发生时间在3-5月,此时 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使得地表升温迅速,不易成云致 雨。此时暖空气到不了北方,也使得该地区降水稀少, 出现旱情。春旱是北方地区春季常见的灾害,时间长时, 地表水干涸,地表龟裂,人畜饮水困难,因此做好预报 工作,实时检测天气变化,节约用水,实行人工降雨, 以及南水北调均可以缓解春旱。
暴雨:24小时降水量到达或超过50毫米的降雨,全国 除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均会出现,且各个季节均会有 分布,但集中在夏季,以及季风影响区均较为频繁。 做好排水工作,加强预报,严防次生灾害是主要的防 御措施。 干旱:我国影响最大,分布面积最广,造成损失最严 重的自然灾害,一般是由于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形成 的。全国各地均可以出现干旱,尤其是北方地区,有 时会出现秋冬春三季连旱和全年干旱。鉴于干旱的影 响面积和影响程度,做好预报,采用节水措施,实行 水资源调度和充分利用,适宜条件下进行人工降雨是 主要的防护措施
3、雨热同期——气候资源
冬
思考:
1.为什么我国冬季风影响范围比夏季 风要大?
⑴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大.所 以影响范围大.这是最主要因素. ⑵地势西高东低.冬季风顺势而下.
四、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梅雨:初夏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北抬至华南时,
其西北边缘的西南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弱冷空气交汇,由于势 均力敌,从而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徘徊在该地区,形成该地区 出现一个降水集中的现象。其特点是阴雨连绵,间有中断, 雨量较大,但气温变化一般不大。梅雨到来时要严防暴雨洪 涝及雷电灾害,以及在山区引发的地质灾害。
①概念: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 地区叫季风区.受夏季风影 响不明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影响我国的二种季风:
贺 兰 阴山 山 冈底斯山
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主要影响 我国东部地区.
④影响我国的三种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主要影响 西南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 下游地区等. ⑤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 时间: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 成因:雨带北移后. 受副高 控制.炎热干燥.
0℃等温线的地理意义:
①纬度因素:北方纬度高.太 阳高度角比南方小. 且日照 时间比南方短. ②近冬季风源地:加剧寒冷.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漠河
吐鲁番盆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 温.南北温差不大. 形成原因:此时太阳直 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 度北方虽然比南方小. 但日照时间却比南方长. 得到的太阳辐射并不比 南方少多少.因此南北 温差不大.
滇、粤、台的 南部和海南省
>8000℃
水稻一年三熟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吐鲁番
1.降水:
⑴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原因:受海陆位置和夏季风的共同影 响,东南沿海地区距海近受夏季风 影响大降水丰富,而愈往西北受夏 季风的影响程度愈小降水也越少。
⑵时间分配:
火 烧 燎 a季节变化: 就大多数地方而言. 夏秋季节多雨.冬春季节少雨.
原因: 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多雨.冬春季节受冬季风影响少雨.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吐鲁番
(3)降水的类型:
①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②锋面雨: 火 烧 燎 ③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
(雨影效应.焚风效应).
④台风雨:强度大.狂风暴雨.历
时短.
⑷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④九月份南移.十月份雨季结束
寒潮:指强冷空气影响使得该地区24小时降温10度以上, 且最低气温低于5度的现象。我国除了青藏高原、云贵 高原受到影响小,都受到寒潮影响。但北方和长江中下 游地区是较频繁的地区。由于影响我国的寒潮大多来自 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和蒙古高原.寒潮影响时,强烈的北 风和降温,以及带来的霜冻和降水(暴风雪)均会造成 灾害,因此做好预报工作,采取各种保暖防寒和防强降 雪的措施是主要的。 风沙:一般发生在春季北方地区,由于春季地表裸露, 且大风频繁,降水稀少,使得地表土质疏松,极易被风 卷入天空,颗粒大的当风力减弱时会沉降,而颗粒小的 会进入高空,随高空气流到达很远的地方。由于当风沙 来袭时空气质量会大为降低,因此做好个人和设备防护 工作,做好预测,且多进行地表植被覆盖工作是有效减 少风沙影响的措施
夏涝: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 季,因此夏涝便是夏季降水集中引起洪涝灾害的简称, 南方地区一般出现在6-9月,北方一般出现在7-8月,由 于夏季降水具有强度大,时间持续长短不一的特点,因 此进行监测,做好预报,并采取各种措施雨幡洪涝和地 质灾害是主要的防御措施。 倒春寒:一般来说,3月是倒春寒发生最严重的季节, 由于此时正处于初春,且冷空气依旧实力强劲,因此 频繁南下便可以导致温度降低,出现倒春寒。 北方地区要比南方要重,且发生频率更频繁。由于此 时处于冬小麦开始生长,果树开始开花的季节,因此 倒春寒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出现的春季大雪和晚 霜冻甚至造成作物死亡,从而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做 好预报工作,加强防冻措施是必要的。
⑵时间分配:
火 烧 燎 a季节变化: 就大多数地方而言. 夏秋季节多雨.冬春季节少雨.
原因: 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多 雨.冬春季节受冬季风影响少雨.
b :降水年际变化大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异常。有些年份来得迟,走的快,有些 年份来的早走的慢,那么就会出现南涝北旱,或者北涝南旱。
(6)季风区与练习:七月平均温度最高出现_____ 盆地. .晴天多.日照强 原因是盆地地形 _______________
最低平均温
地势高 度出现在______ 青藏 高原.原因是_______
2.温度带:
⑴积温:≥10℃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 ⑵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寒温带
暖温带 高原气候区
伏旱:指7月中旬梅雨结束后副热带高压北抬控制长江中
下游地区,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到单一副高控制、使得该 地区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炎热潮湿天气(高温天气)的现象。 风力一般较小,令人感觉十分难受。当伏旱到来时,要做好 防暑降温工作,尽量减少白天的户外活动,无法避免的要采 取措施以防中暑和灼伤。同时此时也是水电消耗很大的时期, 有关部门要做好保证供水供电的工作。
年降水量<200mm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 荒漠 干旱地区 降水量<蒸发量 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三、中国的气候特征
中 国 气 候 类 型 图
1、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为季风气候(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 西北为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为高山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风:亚洲高压控制,寒冷干燥,从高纬陆地吹向低纬海洋, 盛行西北风(偏北风) 夏季风:夏威夷高压或副高控制,温暖湿润 东南风(东部地区,来自太平洋) 西南风(西南地区,来自印度洋)
• 人为原因:
• 1、森林植被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水雾蒸发量不足, 因而严重影响降水, 这是形成干旱的根本原因; • 2、已有的水利设施在前几十年的开发中被严重破 坏,这些年基本没新建、也很少维修,库容量由 于淤积在急剧减少,形成涝时,分洪量不行,旱 时,储水量不足,这是大面积干旱来了束手无策, 形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东北三省东部 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植被
森林
半湿润 地区 半干旱 地区
年降水量>400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森林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 草原 降水量>蒸发量 高原东南部 年降水量<400mm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草原 降水量<蒸发量 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的天气与气候
准备知识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形成气候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②大气环流. ③下垫面(地形、海陆位置、洋流) ④人类活动.
一.气温和温度带
漠河
1.气温: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①南北温差大. ②越往北气温越低.
0℃等温线 西沙群岛
影响因素:
中温带
亚热带
热带
温度带
范围
≥10℃
作物熟制
黑龙江省北部、 寒温带 内蒙古东北部
东北和内蒙古大 中温带 部分、新疆北部
一年一熟,早熟的 春小麦,大麦、 <1600℃ 马铃薯等 一年一熟,春小麦、 1600—3400℃ 大豆、玉米、谷子、 高粱等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 3400—4500℃ 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 暖温带 荞麦,后冬小麦复种 地区和新疆南部 玉米、谷子、甘薯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 4500—8000℃ 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 青藏高原以东 加冬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
③七.八月在华北.东北一带:
南移
北移
②六月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①五月份在南部沿海一带:
各地雨季长短:一般而言.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开始晚而结束早.雨季短. 原因:受夏季风进退所影响.
⑷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④九月份南移.十月份雨季结束
③七.八月在华北.东北一带:
南移
北移
②六月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2.干湿地区:
干旱地区
200㎜
⑴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⑵四类干湿地区: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400㎜
800㎜
半湿润区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