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旅游英语翻译及其策略
摘要:在旅游英语的翻译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其特征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的
交际规则,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本文从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存在的问题及
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随着信息、交通的长足发展,国家间交流的日益密切,各国的旅游业都有着
极大的发展。
英语作为普遍使用的全球语言,其对旅游业的影响举足轻重,旅游
英语的应用更是承载着东西文化交流的使命。
一、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
(一)行业术语。
旅游英语会使用大量的有关旅游行业方面的英语单词或者习惯用语,可以称
为旅游英语术语。
例如,乘坐飞机时携带的物品称为hand or carry-on luggage.
(二)礼节特征。
在旅游英语中,通常使用祈使动词“请”来向倾听者表现说话者的尊重和礼貌,或者使用情态动词,如“能”、“可以”、“将”等,也经常使用疑问句。
例如:Waitress: May I take you order?
Tourist: Yes, please.
(三)文化特征。
文化需要通过语言传播[1]。
旅游英语的文化特点在介绍中国旅游景点的材料
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当前,很多国外游客到我国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体验中国文化。
我国旅游机构抽样调查显示, 26%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目的是欣赏历史
古迹, 56%的游客是为了体验异域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
二、旅游英语翻译常见问题及相应解决
(一)对原文及其所在语言文化背景理解不够。
导游知识涉及整个文化层面,其中又以物质、行为、制度及精神四大层面形
式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包含中国古代思想、宗教、建筑、饮食等具体方面,因
此中国文化有着悠久而博大的丰硕内涵,相应地正确的旅游翻译的难度也是较高的。
如佛教当中的“弥勒佛”,在翻译时往往会误译,更有甚者将弥勒直接音译为“Mile”,结果使得外国人是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云,而事实上弥勒在英文当中有
直接相对应的词“Matriya”,该词又出自梵文“Maitreya”,是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倘若对原文理解不够[2]。
(二)翻译与目标语言习惯格格不入。
在饮食方面,如菜肴名称“霸王别姬”在最初的翻译过程当中材料的过程当中,译者直接套用电影《霸王别姬》的英文译名“Farewell My Concubine”,外国人对于该种翻译是很难理解的,而在中国人的观念当中,“霸王别姬”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指西楚霸王项羽在英雄末路时与宠妾虞姬之间的别离,相信译者对此应该是非常
了解的,但是外国人一般都不了解项羽和虞姬为何许人物,如果翻译成英文用“Farewell My Concubine”,殊不知该译法的意思是“别了,我的小老婆”,对此可用“莫名奇妙”一词来形容读者感受,即使读者明白项羽和虞姬为何许人物,但是确
又不明白项羽和虞姬与该菜肴当中的原料“鳖”与“鸡”之间的联系,是故现在普遍
能接受的菜肴“霸王别姬”翻译为“Steamed Turtle and Chicken”,该翻译是遵循菜肴
翻译原则当中的“烹调方法+主料+with+辅料”直译方法,虽然该翻译忠实于原文,但是菜肴原本名称的魅力却大打折扣[3]。
(三)未能正确理解并处理好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异同点。
许多人将“观音菩萨”译为“The goddess of mercy”,但
是在佛教经典当中提到观音菩萨为男性,尤其在佛教刚传入中国之时,观音皆为“伟丈夫”的形象,而现在大家接受的观音菩萨一般都为女性形象,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是“慈悲”一词主要用于开形容女性,帮为观音菩萨,故中国在进入唐宋之后,观音菩萨的外表形象逐步由男性往女性发展,由此现在人们所接受到的观音菩萨皆为女性形象,但实际上观音菩萨为女像男身,其最初男性形象可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当中可以见到,故在翻译时将“观音菩萨”译为“The goddess of mercy”也是确有其因,但外国人对此点不甚了解,故翻译时因对此点进行补充说明,从而减少翻译可能会导致的错误理解,还可运用联系类比方法,将“观音菩萨”与“圣母玛利亚”进行联系比较,将两者的“慈悲”共同点深化,从而帮助外国人理解。
三、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
(一)要求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
一些具有极强民族性的独特语言结构形式在其它语言中一般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它们所表达的含义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中,这时就应采取异化的策略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是以我国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为例,如果采用归化的策略直译为“Water-Splashing Day”外国人会把泼水节当成互相泼水的节日,因而我们应该进一步把纯正的傣家风情,通过泼水祈求快乐、祥和的意思解释清楚。
“龙”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把自己比做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
因而,应该将“亚洲四小龙”异化翻译为“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依照归化地译为“Four dragons of Asia”。
(二)音译与意译相结合,增加对原文字面意思解释的内容。
在地名翻译中,不可避免会有音译。
音译是外国人和中国人在地名上的一种认同,在音译后可以加注一些说明。
要想做好音译后的解释,必须要对音译主体的具体位置、地名的由来、地名的时代内涵以及历史背景具有透彻地了解。
“功夫”、“武术”“、豆腐”等词语,我们都可将之直接音译成“kung fu”,“wushu”,“doufu”,这样的翻译手法可促进语言发展,又能弘扬中国的本土文化。
“灯红酒绿”是描绘放荡奢侈的生活,如将它死译成“with red lights and green wine”,这势必会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莫名其妙。
应该根据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灵活地将它翻译成“dissipated and luxurious”(放荡奢侈)。
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旅游业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文献迅速普及。
旅游英译文本以其质朴美丽的语言全面地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旅游知识,向外国客人展示我国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可以宣传我国传统的人文景观。
参考文献:
【1】李长拴,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朱歧新,英语导游必读[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曹玲娟,焦爱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翻译[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