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四章 血液循环
收缩时间。 3.心室收缩时间长于心房收缩时间。
12
13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等容收缩期
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等容舒张期 心室充盈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充盈期
14
15
a. 房室瓣关,半月瓣开; b. 血流由心室→主动脉,占总射血量70% 。
减慢射血期: 室内压由峰值逐渐下降→ 射血速度↓,靠惯性射血。
3.了解: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产生的机制、特点和意义;心 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心电图各波的意义;动脉脉搏、外 周静脉压;心血管中枢的部位及作用;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的产生机制;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及调节。
2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照一定 的方向循环流动,周而复始。
主要功能为物质运输。
3Hale Waihona Puke 1628年英国生 理学家威廉﹒ 哈维出版了 《心与血的运 动》一书,首 次提出了血液 循环的概念。
心指数。
26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 积的百分比。
反映心室收缩泵血的能力 健康成年人约为55%~65%。
27
心排出量= 搏出量 × 心率
1.前负荷(异长调节)
搏出量
2.后负荷
心率
3.心肌收缩能力 (等长调节)
28
(1)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量,即心室 肌收缩前的初长度。 • 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心脏容积↑→ 心肌初长度↑→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 正常心室的最适前负约为12~15mmHg, 在此压力范围,心室收缩力量最大,搏出 量较高。 • 生理意义:精细调节每搏输出量,维持心 室射血与静脉回流量平衡。
29
(2)后负荷
指心肌收缩时遇到的负荷(大动脉血压) 当心肌初长度和心肌收缩能力不变时:
动脉血压↑→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心室 肌缩短距离和程度减小→射血速度↓→搏出量暂时 ↓心室内剩余血量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前 负荷) 通过异长调节 使下一次搏出量有所 恢复。 心室充盈量 = 静脉回心血量 + 心室射血后剩余 血量
a.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b.血流:血液由心房→心室(缓慢,30%)
18
心房收缩充盈期:心室舒张期的最后 0.1s,心房开始下一个心动周期的收 缩,压力升高,使心室继续充盈 10%~30%。
a.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b.血流:由心房→心室
19
20
(三) 心音 心音: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收 缩和舒张、瓣膜的开放和关闭、血流的 加速和减速及其对心血管壁的冲击等均 可以引起振动,传导到胸壁后可以用听 诊器在胸壁的某些特定部位听到。
21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第三心音 第四心音
特 音调低沉(勒) 音调高清(哒)音调低浊
点 持续较长
持续较短
持续短
音调低沉 持续较长
心室肌收缩和 动脉瓣关闭; 心室充盈减 心房强烈
成 房室瓣关闭的 射血突停导致 慢,流速突 收缩,挤
因 振动;射血大 大A和心室壁 变导致室壁 血击撞室
A扩张及产生 振动。
及瓣膜振动。壁。
30
(3)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 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肌细胞的内在特性。 等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影响心 肌的收缩力量,进而改变搏出量的调节方式。 影响因素: 胞质中的Ca2+浓度; 被活化的横桥数目; 肌凝蛋白/肌动蛋白ATP酶活性; 儿茶酚胺→心肌收缩能力↑
a. 房室瓣关,半月瓣开(惯性); b. 血流:由心室→主动脉(30%).
16
17
(2)充盈期
快速充盈期:心室舒张→室内压 <房内压→ 房室瓣开放→血液快速入室,容积迅速增大。
a. 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b. 血流:血液由心房→心室(70%).
减慢充盈期:房-室压力梯度减小→少量血液 慢速入室。
4
5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是一个四腔系统,由中间的房间隔和 室间隔分为左右两部分,每侧又有房室瓣分隔 为上方的心房和下方的心室。
体循环:左心室将血液注入主动脉,流至 全身,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的血液则注入肺动脉,在 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
6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
旋涡。
标 心室开始收缩 心室开始舒张 快速充盈期 房缩强烈 志 (心尖区) (动脉瓣区) 末(心尖)
意 心室收缩力与 动脉瓣功能状 部分健康青 部分老年
义 房室瓣功能状 态
年
和心舒末
态
期压力高
22
心音听诊区
主A瓣听诊区 (胸骨右旁第二肋间)
肺A瓣听诊区 (胸骨左旁第二肋间)
三尖瓣听诊区 (胸骨右旁第四肋间)
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7
8
9
(一)心率和心动周期
心率: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
机械活动的周期。 • 与心率有关,如心率为75次/分,则周期
为0.8秒。
10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
11
1.心房、心室有一共同的舒张期。 2.无论心房/心室:其舒张时间大于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
1.掌握:心率、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与机制; 心排出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心肌的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 概念、正常值、影响因素;组织血液的生成机制;颈动脉窦 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肾上腺素 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调节。
2.熟悉:射血分数、心指数及心力储备的概念及意义;两类 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兴奋在心内的传导途 径和特点;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微循环。
24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心搏所射出的 血量,简称搏出量。
心排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心排出量= 每搏输出量 × 心率
25
心排出量不与体重成正比,而是与体表面 积成正比。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 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单位:L/(min﹒m2) 静息心指数:机体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的
二尖瓣听诊区 (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
23
小结: 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心房和心室之间, 心室和主动脉间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 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在腔室之间流动的动力; 单方向流动是在瓣膜的配合下实现的; 心室缩舒→室内压变化→ 导致房、室、主动 脉产生压力梯度→推动血液→在瓣膜配合下 单方向流动。
31
40~180次/分,心率 心输出量。 心率>180次/分心室充盈时间 充盈量↓ 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