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编译・087 中药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吴正国 综述 吴以岭 审校 河北以岭研究院附属医院(石家庄 050091) 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67%~78%,目前针对脑血管病的研究也以缺血为主。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脑梗死时,缺血、缺氧造成的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钙过量内流,自由基损伤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是导致缺血性脑损伤的中心环节。
近年来中药对脑保护作用的研究发展迅速,就此综述如下。
1 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自由基损伤不仅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的形成,且可加重脑梗塞后的神经细胞损伤[1],中枢神经系统富含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易受自由基攻击。
丙二醛(MDA)是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终末产物,比较稳定,其含量可以反映脂质过氧化水平。
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检测其水平可反应清除自由基的程度。
采用半夏天麻汤治疗脑梗塞患者60例,与内科常规治疗对照,治疗后SOD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2]。
研究发现,大鼠在缺血30min再灌注24h时,海马的MDA比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明显升高,并持续到72h,脑梗通口服液可使再灌注72h时海马MDA明显降低[3]。
通过观察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中MDA、亚硝酸盐、SOD含量的影响,发现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与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促进自由基的清除有关[4]。
研究银杏叶(FGE)提取物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时发现,FGE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并可不同程度地减少脑组织中异常增加的MDA、NO、PGE2的含量,并可明显增强脑组织中降低的SOD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5]。
2 对钙离子通道及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脑缺血时由于膜功能的紊乱,细胞外Ca2+大量进入细胞内,同时细胞器中Ca2+外漏到细胞浆中而造成细胞内Ca2+浓度梯度的破坏,这是导致神经损伤引起细胞死亡的中心环节和最后共同途径。
细胞内钙超载是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利用钙拮抗及降低细胞内钙可以减轻或避免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
研究脑缺氧损伤机制时发现,缺血缺氧致大鼠大脑皮质L-型钙通道开放时间增加,开放概率增加,人参二醇皂苷能抑制正常和缺氧时钙通道的开放时间和开放概率[6]。
脑缺血20min后,突触体内游离钙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前的水平,给予灯盏花注射液后,缺血及再灌注期突触体内游离钙含量均低于未给药组[7]。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有明显脑水肿及海马神经元损伤,脑组织含水量、Ca2+及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明显升高,而中风脑得平冲剂对此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保护神经元以减轻损伤[8]。
胡国恒等观察中药康脑神颗粒对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皮素-Ⅰ(ET-1)、Ca2+、Na+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结果发现,模型对照组较假手术组脑组织ET-1、Ca2+、Na+及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升高,而康脑神颗粒组缺血大鼠脑组织ET-1、Ca2+、Na+及脑组织含水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康脑神颗粒可能通过抑制Ca2+内流抑制ET的合成及释放,进而抑制脑水肿防治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9]。
3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随着对细胞凋亡的不断认识及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存在凋亡形式,缺血组织内的细胞可发生凋亡,且在梗死灶形成以及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发病数小时的“时间窗”内应用神经保护剂能减免缺血性脑卒中半暗区的细胞死亡。
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小鼠记忆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延长,皮质及海马神经出现退化、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海马神经凋亡率升高,术后6h达峰值[10]。
观察小檗碱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时发现,小檗碱能减轻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和椎体细胞缺血损伤,使海马CA1区TuNel阳性面致密度减少,使琼脂糖凝胶电泳特征性DNA梯形带消失[11]。
p53作为转录因子Fas多种基因的转录参与诱导细胞凋亡,Panahian 等[12]证实抑制Fas基因的表达即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而Fas作为一种重要的促进凋亡的调控基因,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其表达产物具有传递凋亡信号的作用,Fas与Fas配体结合可诱导细胞凋亡[13]。
葛根素可使缺血-再灌注6~48h各组的Fas、p53的表达明显减少,细胞凋亡数亦明显减少,表明葛根素具有脑保护作用,葛根素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减少促凋亡基因Fas、p53蛋白表达有关[14]。
4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脑内神经递质中的儿茶酚胺、Ach、氨基酸、组胺和小肽类等,均对脑功能具有维持作用。
在脑缺血时,脑内神经递质代谢紊乱,不仅参与脑梗塞的病理过程,并可直接引起神经细胞损伤。
以多发性脑梗塞大鼠模型加注山莨菪碱模拟VD大鼠模型,观察到给予中药健脑通络方后大脑皮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多巴胺及5-羟色胺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增加,从而推断该方治疗VD 与提高某些神经递质的合成与代谢有关[15]。
运用Pulsinelli的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麝香、冰片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递质的影响。
结果,大鼠脑组织缺血45min再灌注6h后,降低缺血区脑组织内的Asp,提高GABA、Gly的含量。
因此,芳香开窍药可通过降低缺血区脑组织中的Asp,提高GABA、甘氨酸(Gly)的含量以对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从而保护脑缺血后继发神经元的损伤[16]。
5对热休克蛋白的影响目前对热休克蛋白(HSP)反应特征的研究表明,缺血缺氧是诱导神经细胞内HSP基因表达的重要刺激因素。
HSP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蛋白自稳,其中HSP70是缺血性脑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同时HSP70对缺血缺氧性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17],如果使缺血时的HSP合成增加,即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沙鼠脑缺血模型,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缺血15min后再灌注48h,以Northern印迹法检测脑组织HSP70mRNA的表达,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
结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HSP70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补阳还五汤可使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mRNA 表达减少[18]。
采用沙鼠双侧颈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运用Northern印迹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黄芪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及蛋白表达。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48h,HSP70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因此认为,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的抑制作用可能对脑缺血引起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9]。
6 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星形胶质细胞(AS)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功能的调节,在维持神经元的生存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缺血性脑损伤后AS增殖并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增强多种神经递质的代谢,对缺血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利于损伤的修复。
另一方面,过度的胶质化却可作为机械屏障影响髓鞘和轴索的再生,从而影响周围神经组织的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
AS激活的生化标志是其细胞内星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增强,故GFAP 可作为研究脑损伤后胶质反应的特征性标志[20]。
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后AS的影响时发现,缺血15min再灌注24h后,GFAP免疫阳性反应显著增强,而补阳还五汤可使GFAP免疫反应减轻;缺血15min再灌注48h后GFAP表达减弱,补阳还五汤可使其增强。
提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抑制急性脑缺血早期AS的过度表达,并维持缺血后期AS的增殖状态,有利于缺血后期损伤脑组织的修复[2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中药抗呆É号对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动态变化的影响。
结果,用药各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殖减少,GFAP的强阳性细胞数减少,说明该药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减缓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的反应,稳定内环境,上调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显示出药物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22]。
7对巢蛋白表达的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成年哺乳动物脑组织内仍然存在一些可分裂的细胞,即神经干细胞[23~25]。
神经干细胞的标记分子为巢蛋白(Nestin),正常情况下巢蛋白处于静息状态,但遇到与胚胎时期相同因子的影响或异常情况也会被诱导分裂、分化,它可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脑机械性损伤及脑缺血等诱导分裂[26~29]。
研究成年期脑中神经细胞的新生,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各种脑损伤疾病等临床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治疗将产生深远的影响[30]。
近年来,从神经干细胞角度探讨了中医药对脑缺血后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采用大脑中动脉结扎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巢蛋白的表达,研究中药牛珀至宝微丸对脑缺血后神经上皮干细胞巢蛋白的影响。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牛珀至宝微丸组缺血侧室管膜、室管膜下区、皮质和纹状体巢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缺血对照组,且神经病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对照组。
提示牛珀至宝微丸能持续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巢蛋白的表达[31]。
观察补肾中药龟板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7d,龟板组神经病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对照组,龟板组缺血侧室管膜、室管膜下区、皮质和纹状体巢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缺血对照组,说明龟板能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巢蛋白的表达[32]。
8 结语缺血性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发生发展机制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而中医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中药成分复杂,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干预脑缺血损伤病理过程进行治疗,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目前,主要观察对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影响来探讨中药复方防治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但动物模型很难与中医中的证型一一对应。
如何使动物模型和辨证分型统一,是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和难点。
同时中药成分复杂,其有效活性成分的分析和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内在机制,需要多学科共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发挥中医中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优势。
9 参考文献1 吴其复,余应平,卢建主编. 新编病理生理学.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176~1822 巩尊科.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6):275~2763 范子体,黄柳华,徐亚萍,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7,11(2):101~1044 石晶,陶沂,胡晋红,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6):386~3875 周兰兰,明亮,江勤,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5):356~3586 开丽,王中峰,肖家思,等. 中国药理学报,1998,19(5):455~4587 陈康宁,董为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1):684~6868 李克玲,黄启福,邹丽琰,等. 中国生理病理杂志,2002,18(9):1058~10619 胡国恒,胡跃强,吴云虎,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5):70~7110 田国庆,郭赛珊,卢贺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2):123~12711 席刚明,余冬子,范华燕,等. 中风与神经病杂志,2001,18(5):29212 Panahian N,Yoshiura M,Maines M,et al. J Neurochem,1999,72(3):1187~120313 Martin A,Herr I,Jeremias I,et al. J Neurosci,1999,19(10):3809~381714 杨光田,曹建中,刘书山,等.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7):393~39415 张崇泉,孙兆泉,张炜宁,等. 中国医药学报,2000,15(1):33~3516 刘亚敏,张赐安,徐秋英,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4):231~23217 Liu Y,Kato H,Nakata N,et al. J Gastroenterol,1996,31(1):143~14718 邓常青,王敏,贺福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3):193~19519 王沙燕,赖真,耿小英,等. 中医研究,2002,15(2):16~1820 Jorgensen M,Finsen BR,Jesen M,et al. Exp Neurol,1993,120(1):7021 赖真,王沙燕,耿小茵,等.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0):763~76522 宋锐锋,唐一鹏,洪庆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45~4823 Reynolds B,Weiss S. Science,1992,255(5052):1707~171024 Auke C,Ackermann I,Korr H. Cell Prolif,1995,28(11):595~60725 Ois C,Carcia Verdugo J,Alvarez Buylla A. Science,1996,271(5251):978~98226 Gage F,Coates P,Palmer T,et al. Natl Acad Sci USA,1995,92(25):11879~1188327 Craig C,Tropepe V,Morshead C,et al. J Neurosic,1996,16(8):2649~265828 阮奕文,王传恩,童健尔,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20(3):171~17329 Li Y,Chopp M. Brain Res,1999,838(12):11030 Gage F. Science,2000,287(5457):1433~143831 杜少辉,张悦,黄洁,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0):17~2132 陈东风,杜少辉,李伊为,等. 解剖学杂志,2002,25(4):315~319(2003-11-01收稿)146 服用减肥中药引起肝损害 据日本东京Keio大学医学院的Adachi等报道,12例患者服用中药减肥剂Chaso(中国湖南美康保健品)或Onshido(中国广州御芝堂保健品)后发生急性肝损害,其中2例发生了急性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