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性感冒它是由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引起的感染以后造成的症状。
它的症状主要是跟感冒是一样的,但是它比感冒更重一些,全身症状重,发烧比较高,一般在38度以上甚至在39度。
另外头疼、全身无力、全身肌肉疼痛,这方面表现更为严重。
它所持续的时间也相应比较长。
并且因为是呼吸道传播,可以通过和病人接触,甚至没有病人在场,因为病人咳嗽、打喷嚏,带有飞沫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是特别流通的话,能够长时间漂浮在空中的话,有人呼吸也可能进入体内。
本病潜伏期大约l-2天。
起病大多突然,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
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
部分病人可有喷嚏、流涕、鼻塞。
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
发热与上述此状一般于1-2天达高峰,3-4日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
乏力与咳嗽可持续l-2周。
流感的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
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要漱口,保持鼻、咽.、口腔卫生。
2.对症治疗。
高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咳嗽者给予止咳剂,中毒症状较重者,可适当用抗病毒药物,酌情输液。
3.肺炎型流感的治疗。
要注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输氧,防止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酌情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一旦有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
二、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简称上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诱因有受寒、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
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感染他人。
健康人也可由于接触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
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
全身表现有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不发热,或低热,或高热、畏寒等症状。
病程一般为3天~7天。
感冒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
住处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
多饮开水,吃清淡和稀软的食物。
发热较高时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为宜,或30%~50%酒精擦拭颈部、胸部、腋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或头枕冰袋。
治疗方法如下:1.西药:速效感冒胶囊1~2粒,每日3次;克感敏1片,每日3次。
两种药任选一种。
2.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片)、桑菊感冒片、感冒清、感冒退热冲剂、板兰根冲剂、强力银翘片等适宜于风热,即发热、咽喉肿痛、流黄涕较突出类型的感冒。
桑姜感冒片、参苏丸、感冒通等适宜于风寒感冒,即恶寒、鼻塞、清涕较突出的感冒。
3.其他治法:①食醋加适量开水点鼻。
②针刺及刮痧:可以针合谷、曲池、太阳,发热者加刺大椎,咽喉肿痛时可在少商穴放血;或用一碎碗片,用光滑边缘蘸油少许,沿颈椎两旁向下刮,以刮出红点为度。
③生姜1两,红糖1两,煎汤分3次内服,可治风寒感冒。
④葱白1两,切烂,用手揉搓,放鼻孔外闻气味,可治风寒感冒鼻塞。
可用葱白数根,捣烂出汁,滴入鼻孔,每日1次,每次2滴~3滴。
⑤银花20克,茶叶6克,白糖50克,水煎后分3次,可治风热感冒。
⑥生姜少许,葱白260克,白萝卜1000克切片,放入锅内煎煮熬汤,连吃带喝。
⑦姜2片,加入一小撮茶叶,咀嚼后温水送下。
⑧生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和少许水,炖服。
⑨按摩防感冒。
每天早晨起床时,或从室内到室外以前(或从温暖的房间到较冷的房间),以及洗澡以前和洗澡之后,先用手指按住水沟穴(人中),连续揉20多次,继在风府穴处同样揉20多次,到这两上穴位都感到微热为度,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效果。
感冒的家庭治疗:多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
常用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病毒灵,中药有金银花、板篮根等,对症药有感冒中成药,一些感冒冲剂,退热药。
还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
感冒的药物治疗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护理好,监测体温,防止热惊,让小儿保证充足的睡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注意病情的转归,合并症的发生。
因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体内有一定的生存期。
到病程自然好转。
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的疗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杀伤白细胞,造成白细胞减少,因此,临床上多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如金银花、板篮根等。
症状重的服用一些对症药,如感冒冲剂,退热药。
发热高并不可怕:感冒发热是小儿机体对感染的微生物的一种反应,是保护性机制,有的父母,把发热看成是疾病轻重的象征,这是不对的。
发热高,并不一定就是病情重,不发热,或发热轻就是病情轻,一些气管炎、肺炎可没有体温升高。
所以不能把体温作为衡量疾病轻重的指标,退热治疗也不能太急,大多数父母都想马上把体温降到正常,过量服用退热药,小儿出汗过多,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紊乱,甚至出现低温,电解质紊乱,这在临床工作中是常见的现象。
退热要缓慢进行,只要把体温控制在高热以下,防止热惊就可以了。
服用退热药时一定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口服退热要与物理降温措施交替使用,特别是婴幼儿,使用物理降温更好。
还有,小儿不能象成人那样"捂汗"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汗腺发育也不完善,用"捂汗"的方法不但不能使体温下降,还会使体温骤升,出现高热惊厥,尤其是小婴儿,还会出现"蒙被综合征"危及生命,发热时要少穿、少盖,增加散热。
这些都是临床中常常遇到的家庭护理错误。
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人们俗称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细菌的原发性感染只占少数。
引起上感的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
常见的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
病毒性上感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可继发细菌感染。
从感冒的病原体可见,病毒性感冒是占绝大多数。
因此,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级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对的,小儿尤其上小婴儿,上感的几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连续感冒,连续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级,结果造成小儿耐药菌生长,一旦有细菌感染,使用药物效果不佳,而且,抗菌素有许多副作用,如杀伤白细胞,使白细胞下降,进一步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出现药物性胃炎,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级抗菌素,广谱或联合使用抗菌素。
使肠道内一些非致病菌被杀灭,出现菌群失调,破坏肠道内微生物平衡,而出现肠道疾病。
甚至出现伪膜性肠炎,机会菌--霉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于失去了相互制约,而成为致病菌。
在我国,特别是给儿童滥用抗菌素现象非常严重。
据有关报道,我国是消耗抗菌素的大国。
约占世界消耗量的一半。
相当于发达国家使用抗菌素量的十几倍。
感冒的90%以上是病毒感染。
抗菌素对病毒是无效的,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
要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再投用抗菌素。
不要因为怕细菌感染而预防性给药,这是错误观点。
抗菌素是杀灭细菌的。
没有细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杀灭白细胞。
抗菌素的半衰期是有限的,最长不过几小时。
没有长期作用.父母常常忽视的感冒原因:加强体质,注意营养,不到公共场所,注意与感冒病人隔离等措施都是大家熟悉的。
常见的却易被父母忽视的原因是那些没有写在书本上的。
如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多加注意,还是可以避免的。
◎小儿已经睡着了,不管是在怀抱中、推车中、自行车后座上、汽车座椅中,父母应该避免孩子受风。
小儿睡觉时,遭受风的侵袭,是造成感冒的原因。
◎外面烈日炎炎,带小儿到超市,超市里空调开放,小儿满身的汗水很快就没有了,再给小儿吃些冷饮,从里到外都是凉的,结果小儿外感风寒,从凉爽的超市到闷热的户外,小儿又会风热感冒。
◎电风扇或空调风口直接对着小儿,也是小儿患感冒的原因。
◎睡觉前妈妈怕小儿受凉,盖得比较厚,小儿可能会出汗,当到了下半夜气温下降,妈妈也睡着了,孩子把被子踢光,结果受凉感冒。
◎托幼机构,隔离困难,一个孩子感冒,很容易传播给另一个孩子。
此起彼伏,感冒不断。
加上管理不周,冷热不均,更易感冒,因此,集体生活的孩子感冒的几率高。
◎出汗后马上洗澡,也是感冒的诱因,要等到汗下去,或先用干毛巾擦干再洗澡。
(文/郑玉巧:知名全科专家)中医对感冒有以下几种分类:一、风寒型感冒此类感冒比较少见,主要是冬季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
病人感冒疏风片(云南省腾冲制药厂)9.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二、风热型感冒最常见。
主要是春秋季节感冒、流行性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风热型感冒病人9三、暑湿型感冒主要是夏季感冒。
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四、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高热、怕冷、寒战、头痛剧烈、肢体酸痛、疲乏无力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则疗效较差.总之,感冒病人应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否则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其他治疗:(1)拔火罐法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2)刺络拔罐法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3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如何巧选中成药治疗感冒:随着气温的降低,感冒的人越来越多,选用口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毒副作用小且简便不影响工作,符合阶梯用药原则.但是,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药品,我们切忌盲目选用,必须对症用药,否则,不仅无效,延误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在此,介绍几种简单的选用方法:1、风寒性感冒.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这时应该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9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2、风热性感冒.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者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这时应该选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等,93、感寒湿滞性感冒.外用风寒表症,发热严守恶寒,体温不高,头痛,内有痰湿中阻,胃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泻下.可选用解表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液或藿香正气水,4、表里双感性感冒.症状为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这时应该选用表里双解的药物,如防风通圣丸.5、气虚性感冒.身体一直比较虚弱,抵抗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