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小泥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了解惠山泥人的历史,学习简单有趣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塑造出一个有趣的动态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来。

教学重点
服饰的添加,细节的表现,并能独立完成一个有趣的泥人塑造。

教学难点
小泥人的各种动态表现。

问题设计,让我们细细地分析大师作品,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泥塑工具、两块泥、展台。

学生准备:泥塑工具、两块泥。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习技法
1.教师领着学生用泥工工具做游戏,在游戏中训练技法,完成一个泥人的初始模样。

2.揭示课题“小泥人”。

二、课件激趣,跟学动作
1.老师的泥人跟你的可不一样,你们看。

(课件播放泥人的各种动态)谁来说说?老师的泥人是怎么动的呀?
生:踢腿,弯腰,伸手……
师:多有趣啊,只要把小泥人掰一掰,动一动,小泥人就可以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我们也来试一试。

(学生掰动小泥人改变泥人的动作。


2.师:惠山可是泥人之乡,你还看到过哪些小泥人呢?
生:我看见很可爱的阿福。

3.师:对,阿福我们也叫印模泥人,通过磨具印制而成,可以成批的生产。

现在咱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这一类泥人基本都属于这一类,我们把印模泥人叫做粗货(图1)。

除了阿福,还有一种泥人(图2),他们可不是靠模具,而是完全靠手工捏制出的,我们把它叫做细货。

这一类泥人在艺术上有着更高的造诣,表现的题材多为戏曲人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如何手捏泥人,好不好?
4.师:传统的手捏泥人,从开始到完成要经过很多的步骤,究竟有多少种呢?让我们走进泥人博物馆看看民间的大师们是怎样来捏制泥人的。

5.播放视频(传统的泥人捏制过程)。

师:一个泥人从开始到结束要经历整整17种技法,还不包括上色,你记住了几种?这么多的技法一下子教给你能一下子就掌握好吗?
生:不能。

师:是有难度。

所以老师觉得很多技法的学习和运用都要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的技法其实都是可以自己创造出来的。

师:作为泥人之乡的孩子,我觉得你们都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咱们家乡的泥人发展历史,这对你们以后的创作会很有好处的。

三、走进历史,感受魅力
1.走进历史,感受惠山泥人的独特魅力。

(课件播放)
透过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我们仿佛看到了民间艺人们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他们的艺术风格——强烈的装饰味,浓郁的江南味,独特的手捏味。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我为家乡有这么精美的民间艺术感到骄傲。

2.现在让我们细细地分析大师作品,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孙悟空》和《闹春》重点分析动作;
(2)《武大郎和七品芝麻官》重点分析细节的刻画和动态的表现。

设计意图:提高对泥人的欣赏眼光,对泥人的制作表现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学习好的方法。

3.师:看完了大师的作品,我们再来看小朋友的作品,我想你们一定会更喜欢。

(1)《听爷爷讲故事》分析人物表情的塑造和动态的表现;
(2)《二泉映月》分析衣服的制作方法及意境的表现;
(3)《钓鱼翁》分析夸张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的表现;
(4)《小歌手》分析人物的表情和动态。

4.出示《拉面大王》《维吾尔族小姑娘》图片。

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分别展示两个小泥人的分步制作过程,并进行动画展示,让图片中的泥人动起来,激发兴趣。


四、运用方法实践操作
1.导语:看了这些作品,许多同学都想试一试,让我们把捏好的泥人放在展台中间,像这张《小乐队》一样,许多小泥人在一起,就会变得非常有趣,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2.学生对小泥人进行服饰的添加,以及细节的刻画,完成泥人作品。

五、展示作品交流感想
1.评一评你最喜爱哪件作品,为什么?
2.谈一谈自己对自己的作品的设计意图和具体的表现方法。

小结:看了大家的作品,老师给咱们的小泥人也总结了一下,你们做的泥人的艺术特色是,形象生动夸张,装饰多样有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七、拓展延伸感受艺术
师:最后让我们走进博物馆,去看看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泥人,看看他们的泥人跟我们无锡的泥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结束语:无论是哪国的泥人,每个时代的泥人作品都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吸引着我们,代表着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捏制泥人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在任何时期都不应该是凝固的,它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

请你跟我一起做、猜一猜它是谁”的小游戏中,通过团团、搓搓、揉揉、切切、刻刻、画画、接接,在看似不经意的游戏中把手捏泥人的最基本技法都教给了学生,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当游戏的最后一步完成后,谜底也随之揭开——一个小泥人的初始模样,从而揭示了课题。

板书设计
小泥人
形象生动夸张装饰多样有趣浓郁生活气息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最感人的一幕是我领着学生边走、边看、边评。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给创造活动提供了最适宜的舞台。

当一件件质朴、稚拙的小泥人出现在展台上的时候,被感动的又何止是我一个人呢?对学生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

在美术教学中,互动、交流、创造,他们的身心得到了满足和愉悦,因
此他们也享受到了快乐。

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文化又来自乡土,文化积淀深厚的民间艺术,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小小泥人拥有多元的人文背景,合理地开发利用,反映了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发掘作品中人文内涵的教育新理念。

在自己的美术教学中,让我深深懂得,保留自己本民族的艺术是多么重要。

学生一旦走进民间艺术,一旦对本土文化有了认同与自觉,那么他们在学习中感受、体验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最大快乐。

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