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第七章 行刑思想概述

12第七章 行刑思想概述

(一)监狱工作方针的沿革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为了指导监狱的刑 罚执行工作正确实施,惩罚与改造罪犯任 务的顺利完成,先后为监狱工作制定了四 个方针,即“三个为了”的方针;“两个 结合”的方针;“改造第一,生产第二” 的方针;“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 为宗旨”的方针。
1、 “三个为了”的方针

“三个为了”的监狱工作方针的内容: “为了改造他们、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 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闲 饭。”
4.“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 旨”的方针
①“以改造人为宗旨”是监狱工作的总体性要 求 ②“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是我国监狱实现监 狱工作宗旨的根本途径
二、监狱工作政策及其含义



我国的监狱工作政策主要包括: (一)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政策 (二)劳动生产与政治文化技术教育相结合 政策 (三)严格管理与教育、感化、挽救相结合 政策 (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政策 (五)区别对待政策
1.社会连带思想 社会连带思想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 利益关系是密切联系的,是祸福与共的。罪犯之 所以犯罪,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包括社会的因 素。因此,社会负有将罪犯作为社会中的成员而 施之以关怀的责任,不应仅是将罪犯进行监禁, 隔离于社会。 2.教育刑思想 教育刑思想认为:刑罚不是一种单纯的报应手 段。监狱对罪犯执行刑罚是使罪犯改过迁善,最 终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刑罚本身是一种教育, 监狱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也是对罪犯进行教育 的过程。
3.行刑个别化思想 行刑个别化思想源自于刑罚个别化,其代表人 物菲利认为,应以罪犯的人格作为刑罚的执行根 据,才能实现刑罚执行的目的。随着罪犯分类制 度的发展与完善,行刑个别化思想得到普通的认 可。世界上许多国家监狱把行刑个别化作为监狱 行刑的原则之一。
第二节 我国监狱的工作方针和政策
一、监狱工作方针的沿革及涵义

2.党和国家行刑思想的表现形式

党和国家行刑思想的表现形式包括: (1)法律形式。 (2)工作方针形式。 (3)政策形式。
二、其他相关的行刑思想



(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行刑思想 奴隶社会——出现对罪犯进行教化的行刑思想理念 这种对罪犯教化的思想理念表现为:在指导思想上提出“明 于五刑,以弼五教”(《尚书· 大禹谟》),明刑弼教的罪犯教 化观;在方法上确立了“明刑耻之”(《周礼· 秋官· 大司寇》) 的罪犯教化手段;在场所上以,“以圜土聚教罢民”(《周 礼· 秋官· 大司寇》,把圜土作为对罪犯教化的机构场所。对罪 犯教化的思想发端于夏朝,形成于周朝,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 末,二十世纪初。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刑罚的运用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如提出“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等观念。
第七章 监狱行刑思想、政策和原则
第一节 我国监狱的行刑思想 Nhomakorabea一、党和国家的行刑思想

(一)党和国家的行刑思想形成的基础 1.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的理论基础。
(二)党和国家行刑思想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党和国家行刑思想的内容 毛泽东关于改造罪犯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 (1)罪犯是可以改造的。 (2)绝大多数罪犯是可以改造好的。 (3)改造罪犯需要一定的条件。
2、“两个结合”的方针
“两个结合”的监狱工作方针的内容: “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劳动生 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
3.“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
“改造第一,生产第二”这一监狱工作方针的 基本内容是: 监狱对罪犯进行改造,不仅是由我国社 会的制度、监狱的性质所决定,而且是刑 罚执行过程中一项法定活动。


(二)外国一些行刑思想的借鉴 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期,以约翰· 霍华 德和杰里米· 边沁为代表人物的狱制改革运动从英 国发起后,在欧洲大陆、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爆 发了一场影响世界的狱制改革运动。这场狱制改 革运动导致了近代监狱制度的产生、发展,同时 在行刑方式、行刑内容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历史 变革。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一些行刑思想得以产 生、发展和完善。
第三节 我国监狱的行刑原则

一、惩罚和改造相结合

二、教育和劳动相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