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事思想概述及古代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概述及古代军事思想

幻灯片 21

灯片 21
(四)《孙子兵法》在军事上的主要成就
1、 强调要重视战争。 2、 明确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 3、 重视将帅的地位、作用。 4、 主张治军要文武兼施、刑赏并重。 5、揭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根 本指导规律。
古 人 传 颂
秦韩非说:“今境内皆言兵,藏 孙吴之书者家有之。” 三国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 矣,孙武所著深矣。” 唐太宗李世民说:“观诸兵书, 无出孙武。”
幻灯片 24
幻灯片 24
幻灯
3、《谋攻篇》 中心思想:以谋取胜。 主要内容:
(1)论述“以全为上”“不战而屈人之 兵”的全胜战略。
幻灯片 26
(2)论述“上兵伐谋”的法则。
灯片 27
幻灯片 26
(3)提出了“十则围之”等作战战法。

(4)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 根本指导规律。
幻灯片 27
一、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 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 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 令民与上下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 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 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 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五者,将莫不闻。 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 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 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幻灯片 19
幻灯片 19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 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 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 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 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 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 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 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 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 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3、参战的兵种增多作战样式有了新发 展、丰富了军事思想的内容。
返 6页
(四)古代军事思想在革新与守旧矛盾中 前进时期 时间段:公元14世纪至公元19世纪 历史朝代:明、清 社会制度:封建制度 军事家: 戚继光、郑成功、袁崇焕、努 尔哈赤、康熙。 军事著作: 《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 《武备志》。
返 6页
(二)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成熟时期 时间段: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 历史朝代:春秋—战国 社会制度: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军事家: 孙子、吴子、司马穰苴、尉缭、 孙膑。 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 》、《司马法》《尉缭子》、《六韬》、 《孙膑兵法》。
(二)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成熟时期 1、生产力的进步,铁制兵器的出现是 军事思想成熟的物质条件。..图片 2、诸侯争雄,频繁战事是军事思想成 熟的历史社会条件。幻灯片 40 3、军事人才辈出,提高了军事思想水 平。
1979-1988 前苏联侵占 阿富汉
1991 海湾战 争
1945年5月日本战争物资生产情况
月产钢近十万吨 月产战机500架 只完成计划三分之一 不到计划的二分之一 并且没有铝材 已到最低限度,出现 海军舰队石油与重油 混合使用现象。
战备石油储量
张家口
柴沟堡 敌傅部1.5万
敌傅部5.4万
新保安 北平
链11页
(四)古代军事思想在革新与守旧矛盾中
链13页
(一)古代军事思想萌芽和形成时期
时间段: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 纪。 历史朝代:夏—商—西周 社会制度:奴隶制 军事家:商汤王、周武王、吕尚。 军事著作:《军志》、《军政》。
(一)古代军事思想萌芽和形成时期
1、兵器的产生、军队的出现、车战的 兴起是古代军事思想萌芽的物质基础。 2、以谋略冲破“天命”“天时”的束 缚,表明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幻灯片 39 3、《军志》、《军政》标志着军事思 想的诞生。
《孙子兵法》前三篇的主要内容 1、《计篇》 中心思想:审己量敌,料胜决策。 主要内容: (1)论述了战争和研究战争的重要性。 (2)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和 战争决策思想。(五事、七计) 22 (3 )提出了实现胜利的手段。 (选将、造
22
势、使用智谋)23
(4)得出了“庙算知胜”的结论。 23
四、军事思想的特点
实践性、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
第二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古代军事代表作《孙子兵法》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古代军事思想萌芽和形成时期 (二)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成熟时期 (三)古代军事思想丰富提高时期 前进时期
链 9页 链 7页
幻灯片 36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0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 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 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 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者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 钟; *(媲)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媲:原字为艹下加忌。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 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 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 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也。
返 6页
(三)古代军事思想丰富提高时期 时间段:公元前3世纪—公元13世纪 历史朝代:秦、汉、晋、隋、唐、宋、元 社会制度:封建制 军事家:韩信、卫青、曹操、诸葛亮、 李靖。 军事著作:《三略》、《李卫公问对》、
《武经总要》、 《武经七书》
(三)古代军事思想丰富提高时期 1、中国历史昌盛时期,政治稳定、文 化繁荣、经济发展为军事理论的丰富提供 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2、国家统一,战争由相互吞并的小范 围发展到边防武装斗争的大领域。
近 人 倍 赏
孙中山认为:那十三篇兵书便成 立了中国的军事哲学。 毛泽东的评价是:孙子规律,知 已知彼,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
外 人 惊 奇
国 人 希 望
《孙子兵法》在唐开元23年就开 始向国外流传到日本、法国、英国、 俄国、德国、美国等国家。 日本人称孙子为“兵圣”,“东 方兵学鼻祖” 美国对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思想推崇备至。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学者致力于 《孙子兵法》的研究,很多研究成 果的专著也相继问世,逐步出现“ 孙子”热。
显 威 军 事
从古至今在军事上运用孙子的思 想、兵法取得胜利的战例举不胜数, 《孙子兵法》在军事领域里显示出巨 大的作用和威力。
目前,《孙子兵法》的研究已不仅仅 局限于军事领域,许多国家已将《孙子 兵法》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企业管理、商 业竞争和体育比赛等方面。日本麦肯齐 公司董事长称《孙子兵法》为“最高经 营教科书”,“没有哪本书能向《孙子 兵法》一样为我们提供如此丰富的经营 管理思想。”
军事思想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军建设思想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概念 二、军事思想内容与任务
三、军事思想的分类
四、军事思想的特点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概念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和军队问题理 性认识。
二、军事思想内容与任务 内容:战争观和战争与军事问题的方法 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
亦 益 经 商
百精 世明 流道 芳理
《孙子兵法》共十 三篇,6076字,言简 意赅,道理明确。成 书2500年始终在世上 广为流传。
1982马岛 英阿战争
历时74天,英方耗资17 亿美元, 阿方耗资10亿美元。 战争历时八年,前苏联耗 资达400亿美元以上。 历时42天,美国与 多国部队耗资600 亿美元。
(三)《孙子兵法》简介(前三篇主要
内容)
(一)作者介绍
孙子:名武、(又称孙武子)、字长卿、 齐国乐安人(山东惠民)。 生卒:大约生于公元前552年—542年, 与孔子同代人。 姓氏:陈—田—孙 简历:青年时期著出《孙子兵法》,投 奔吴国,施展才略。 典故:杀妃练兵,显露锋芒。
(二)《孙子兵法》的传播和影响 古人传颂, 近人倍赏, 外人惊奇, 国人希望。
幻灯片 22
幻灯片 37 幻灯片 20
三、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 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 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 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 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8 21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 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车贲) 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战,距闉,又三月而后 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 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 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非久也,必以争于天 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四)古代军事思想在革新与守旧矛盾中 前进时期 1、 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屈辱投 降,军事保守,军事理论处于停滞状态。 2、 部分将领革新了军事思想内容。 3、 革新与保守斗争中军事思想有一定程 度的发展。
返 6页
二、中国古代军事代表作《孙子兵法》
(一) 作者介绍
(二)《孙子兵法》的传播和影响
2、《作战篇》 中心思想:速战、速决、速胜。 主要内容: ( 1 )阐述了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关系,揭 示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用兵规律 。 ( 2 )明确提出了速战速决速胜的战略思 想和作战方针。 ( 3 )提出了“因粮于敌”和善待俘虏的 原则。幻灯片 24 (4)得出“兵贵胜,不贵久”的结论。
任务:揭示战争的基本规律、研究武装 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基本原则 。
三、军事思想的分类(按三种情况划 分) 按时代划分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近代军事思想、 现代军事思想。
按阶级性质划分为: 奴隶主阶级军事 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 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