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
考核要点
1.识记
(1)本文出处
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2)本文的文体类型
本文是李斯写给秦王政的一篇奏章。
“谏逐客书”的“书”指的是奏章、上书,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2.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或者说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2)本文运用的铺陈方法。
运
本文二、三段用大量事实作论据,采用了大肆铺陈的手法。
事实胜于雄辩,论据充实,文气饱满,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本文运用排比句、对偶句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排比句的大量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而文中大量的对偶句,如“强公室,杜私门”“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等,有的是同义强化作用,有的是反向对比作用,不仅增强了语义的表达作用,而且产生了句式的对称美和音调的节奏感。
3.简单应用
题(1)本文的论据与中心论点之间关系
文章的个个论据是紧扣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
4.综合应用
题(1)具体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反复采用正面论述和反面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说理。
第二段中,四位君王“以客之功”的事实是正面论证,“向使”一转,折入反面推理。
第三段中,“用外物”与“逐客卿””重物”与“轻人”,也是正反对比论证。
第四段中,五帝三王之成功与秦
王却客以助仇,也是正反对比论证。
全文处处交织着昔与今、物与人、纳客与逐客、利与害、损与益、统一与亡国等多方面的对比。
正面论述以强调纳客之利,反正推理以突出逐客之害,一正一反,一利一害,两相对照,是非昭然,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题(2)具体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全文分为五段。
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二段、第三段分别列举古代和当时的大量事实来支持论点;第四段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第五段总结全文。